网络上的滔天巨浪,在沈聿珩雷霆万钧的出手和苏棠精准的舆论引导下,逐渐平息。林薇薇那张精心伪造、企图将林星冉彻底钉在耻辱柱上的“包养”照片,反而成了她自己身败名裂、被林家放弃、最终收到星耀娱乐严厉律师函的催命符。舆论风向彻底逆转,“沙雕护卫队”扬眉吐气,路人好感度飙升,林星冉因祸得福,知名度与讨论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然而,无论是沈聿珩那句震动全网的“专属艺人”宣言带来的巨大关注,还是林薇薇恶毒算计反噬带来的同情与支持,林星冉心里都无比清楚——这些外在的声音,无论是鲜花还是掌声,无论是曾经的诋毁还是如今的赞誉,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在这个残酷又现实的圈子里,想要真正站稳脚跟,赢得长久且稳固的尊重,唯一的方式,只有实力。
用无可挑剔的作品,用扎扎实实的演技,用角色本身的生命力,去堵住所有人的嘴,去证明她林星冉,配得上所有的瞩目与期待。
这个机会,很快便来了。
在苏棠的精心筛选和沈聿珩那句“夫人想做什么都行”所带来的、隐形的顶级资源倾斜下,一个极具分量的电影剧本递到了林星冉面前——《无声之境》。
这是一部聚焦听障人群内心世界、探讨生命韧性与亲情羁绊的文艺片。林星冉需要饰演的,是女主角,一个因意外失聪、从此陷入无声世界,却凭借顽强意志和对舞蹈的热爱,最终在特殊艺术领域找到自我价值的年轻女孩,林晓。
这个角色,情感跨度极大,从阳光明媚到绝望深渊,再到麻木沉寂,最终破茧重生。大量的表演需要依靠眼神、面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完成,台词极少,对演员的内心戏和表现力要求堪称苛刻。对于任何一个演员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能磨砺演技、冲击奖项的绝佳机会。
消息传出,刚刚平息的舆论再次泛起微澜。
“林星冉?演《无声之境》女主?开玩笑吧?她一个靠沙雕和绯闻出圈的,能扛得起这种深度角色?”
“沈总宠妻也要有个限度吧?这么顶级的资源给她,不怕砸了招牌?”
“我承认她综艺感不错,红毯也够勇,但演戏是另一回事!林晓这个角色太复杂了,她驾驭得了吗?”
“坐等打脸。感觉这部电影要因为她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质疑声如同冰冷的雨水,再次从四面八方泼来。这一次,不再是恶意的造谣,而是基于她过往“沙雕网红”形象与“实力派演员”之间巨大鸿沟的、看似合理的担忧。
星耀内部,甚至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高层委婉地向苏棠表示,是否应该选择一个更稳妥、更商业化的项目作为林星冉的大银幕首秀,毕竟《无声之境》风险太高,一旦演砸,之前积累的所有口碑都可能付诸东流。
面对这一切,林星冉的反应却异常平静。
她没有在社交媒体上辩解,没有发表任何豪言壮语。她只是将自己关在家里,拉上窗帘,屏蔽掉所有外界的声音。面前,是厚厚一沓被翻得边缘起毛的《无声之境》剧本,旁边堆满了关于听障人群心理、手语教学、特殊艺术教育的书籍和影像资料。
苏棠推门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林星冉盘腿坐在地毯上,素面朝天,头发随意地扎着,眼下有着淡淡的青黑,但眼神却亮得惊人。她正对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专业手语老师教学的视频。她的手指笨拙却又极其认真地跟着比划,嘴里无声地默念着。旁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她对林晓这个角色在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分析、肢体语言的设计、眼神变化的层次……
“棠姐,”听到动静,林星冉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帮我联系最好的手语老师,要速成、精准。还有,联系特殊艺术学校,我想去实地体验,和那些孩子们待一段时间。”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另外,给我找一个专业的舞蹈老师,不需要多高难度的技巧,但要能表达出无声世界里的挣扎和渴望。”
苏棠看着眼前这个仿佛褪去了所有浮华、只剩下对角色极致专注的女孩,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她重重地点了点头:“好。都交给我。”
接下来的日子,林星冉仿佛从娱乐圈消失了。
没有通告,没有营销,没有曝光。她推掉了所有能推的商业活动和综艺邀约,如同一个苦行僧,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了“林晓”的世界里。
她每天花数小时跟着手语老师学习,从最基础的字母到复杂的句子表达,力求每一个手势都标准、流畅、充满情感。她走进特殊艺术学校,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观察那些听障孩子们如何用眼睛“倾听”世界,如何用更加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进行交流,如何在他们寂静的内心里,开出绚烂的艺术之花。她和他们一起画画,一起感受震动地板传来的节奏,试图理解那种剥离了声音后,对世界更加纯粹和敏锐的感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