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山林间弥漫着破晓前的清冷与湿润。
静室内,杨帆缓缓睁开双眼。相较于昨日修炼结束后几乎虚脱的状态,此刻他虽然依旧能感受到经脉深处传来的隐隐钝痛以及精神上的疲惫,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感,却如同被拭去尘埃的明镜,悄然映照着他的灵台。
他没有急于起身,而是再次闭上双目,尝试着将心神沉淀,却不是内视丹田经络,而是缓缓向外“延伸”。
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视觉被主动关闭,世界并未陷入纯粹的黑暗与寂静。相反,一种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图景”,开始在他“心”中勾勒出来。
身周数米范围内,气流的细微变化变得清晰可辨。并非感受到风,而是“感知”到空气本身的流动——从窗户缝隙渗入的、带着山间草木清香的凉意;油灯熄灭后,灯芯余烬散发的、微弱上升的热流;甚至他自己呼吸时,气体在鼻腔、胸腔内循环带来的微弱扰动……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个动态的、无形的能量场域,而他,正位于这个场域的中心。
他的“听觉”也变得异常敏锐。这并非物理音量上的放大,而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聆听。他能“听”到木质地板因昼夜温差变化而发出的、几不可闻的“呻唤”;能“听”到墙壁内里,小虫窸窣爬过的微弱震动。
而最让他心神微震的,是来自于隔壁房间的“韵律”。
那是陈雪平稳而绵长的呼吸声,但传入他感知中的,并非单纯的声音波形,更像是一种蕴含着生命能量的独特频率。在这呼吸的底层,还有一股虽然微弱,却已初具规模、温暖而活跃的能量流,正随着呼吸的节奏,在她体内特定的线路上缓缓运转。
那是她的内力,《静心吐纳诀》修炼出的内力。
杨帆甚至能模糊地“看”到那股能量流经的粗略路径,感知到其运行的顺畅与偶尔遇到的、代表瓶颈的细微滞涩。这种感知并非视觉,更像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意识的“信息映射”。
他成功了!昨日那一声疑似冰层碎裂的“咔嚓”轻响,并非幻觉,而是确确实实带来了改变!不仅仅是那条被贯通的细微经脉,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先天一炁对肉身最本初的滋养与修复,他那因修为尽废而几乎沉寂的“神识”,开始了复苏的萌芽!
虽然远未达到昔日“望气”之境,可观天地气运、辨吉凶祸福,但这份增强的感知,对于此刻身处危局、强敌环伺的他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心中波澜微起,随即被他压下。现在,需要验证这新生的感知,在动态环境下的实用性。
他站起身,依旧没有睁开双眼,仅凭着这份 enhanced perception(增强的感知),缓步向静室外走去。
门槛、门槛外凹凸不平的石板地面、院中那株老松树下盘结隆起的树根、随意放在墙角的一把旧扫帚……所有这些障碍物,都在他迈步之前,便已通过气流的阻隔、地面反馈的细微震动、物体本身散发的微弱“场”,清晰地反映在他的“心镜”之中。
起初,他的动作还有些生涩和迟疑,步伐缓慢,需要刻意去“解读”感知到的信息。但很快,这种感知便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开始与他的身体本能相结合。
他侧身避开松枝,脚尖轻点,精准地踏在两块石板间的平坦处,绕过那堆阿明准备用来加固门窗的碎石。他的动作逐渐变得流畅,甚至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如同盲人行走于自家院落,熟悉而从容。
这不是用眼睛“看”路,而是用整个身心去“感知”路。世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向他敞开了另一扇窗户。
“杨大哥?”
轻柔而带着一丝讶异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是陈雪,她正端着早餐从厨房方向走来,恰好看到了杨帆闭目在院中安然行走的一幕。
杨帆闻声,这才缓缓睁开双眼。初升的阳光恰好越过院墙,洒在他的脸上,让他微微眯了下眼。适应了光线后,他看向陈雪,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陈雪却怔在了原地,手中的托盘微微一顿。眼前的杨帆,似乎与昨日又有些不同。他的脸色依旧有些苍白,那是精力透支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变得更加深邃了,仿佛两口古井,内敛了所有的光华,却沉淀下令人心安的力量。整个人的气质也愈发沉静,站在那里,不像一个时刻面临生死危机的伤患,反倒像一棵历经风雨却根系深扎的古树,沉稳如山。
“你的眼睛……还有,你刚才……”陈雪走近,将托盘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忍不住问道。
“感知敏锐了些许。”杨帆没有隐瞒,在石桌旁坐下,拿起一个还温热的馒头,“昨日修炼略有寸进,似乎……触及了神识恢复的门槛。”
“神识?”陈雪眼中露出惊喜与好奇交织的光芒。这个词对她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杨帆和阿明偶尔会提及,陌生则是因为这似乎超出了传统武学的范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