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选拔赛八强赛:面之对决——复刻与创新的角力
远月学园秋季选拔赛的赛场,空气仿佛被压缩到了极致。聚光灯下,八强赛的第二场对决即将拉开帷幕,主题被清晰地投射在大屏幕上——“面”。
观众席上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面食,看似寻常,却蕴含着无数变化。从面条的原料、形态,到汤底的熬制、配菜的搭配,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胜负。而今天站在对决舞台两端的,是两位风格迥异的天才——以“复制”能力闻名的美作昴,以及来自意大利、擅长将异国风味与日式料理融合的塔克米·阿尔迪尼。
“美作昴选手,塔克米·阿尔迪尼选手,请展示你们的料理构思。”主持人的声音打破了赛场的沉寂。
塔克米深吸一口气,率先开口,他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将制作一道‘意式风情薏米汤面’。以富含营养的薏米为原料制作面条,搭配用地中海香草和番茄熬制的汤底,再加入慢炖的牛尾肉增加醇厚感。我要让大家看到,健康与美味可以完美共存!”
他的发言引来一阵掌声,创新的思路和对健康理念的追求,符合当下料理界的趋势。塔克米微微扬起下巴,看向对面的美作昴,眼神中带着一丝挑战。他知道美作的能力,那近乎作弊般的复制技术曾让许多对手胆寒,但他相信,原创的力量足以抗衡复刻。
然而,当美作昴开口时,全场的气氛瞬间变得诡异起来。
“我的料理,”美作的声音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是黑木场凉的‘极鲜鱼面’。”
“什么?!”
“黑木场前辈的招牌鱼面?他要复制那个?”
观众席炸开了锅。黑木场凉的鱼面,以其野性的鲜味和极致的刀工着称,那是将新鲜海鱼的鱼肉通过特殊处理,打制成富有弹性的鱼糜,再擀制成细如发丝的面条,搭配用鱼骨和多种海鲜熬制的浓汤,每一口都仿佛能尝到海洋的狂暴与丰饶。那道菜凝聚了黑木场凉对“鲜”的独特理解,是极具个人风格的料理,想要复制,难度极大。
就连评委席上的几位大佬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薙切绘里奈眉头微蹙,似乎在评估这种“完全复刻”在竞技中的价值;堂岛银则饶有兴致地看着美作,仿佛在期待一场好戏。
塔克米的脸色微微一沉。美作选择复制黑木场的成名作,这无疑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策略——他不仅要赢,还要证明自己的技术足以比肩甚至超越原作。
“计时开始!”
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两人几乎同时动了起来。
美作昴的动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精准。他选用的是当天凌晨刚从三陆海岸运来的新鲜青花鱼,肉质紧实,带着海洋特有的清冽气息。处理鱼身时,他的刀刃与鱼皮之间的角度始终保持在30度,每一刀下去,都恰到好处地分离出鱼肉,不带一丝筋膜。这正是黑木场凉标志性的处理手法——最大限度保留鱼肉的纤维组织,为后续的打制奠定基础。
接下来是打制鱼糜。美作没有使用搅拌机,而是像黑木场那样,用特制的木槌手工捶打。他的手臂肌肉线条清晰,每一次捶打的力度、频率都惊人地一致。木槌与鱼肉接触的瞬间,发出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声响,仿佛在进行一场古老的仪式。大约四十分钟后,原本块状的鱼肉变成了色泽乳白、质地细腻的鱼糜,用手指轻轻一挑,能拉出长长的丝——这意味着鱼肉的蛋白质已经充分释放,具备了足够的弹性。
擀制面条的环节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美作将鱼糜平铺在低温的大理石板上,用擀面杖以均匀的力道碾开。他的眼神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的鱼糜和擀面杖,每一次滚动的距离、施加的压力都分毫不差。很快,鱼糜被擀成了一张薄如蝉翼的面皮,透过面皮甚至能隐约看到台下的灯光。
然后是切面。美作手持一把特制的细刃刀,手腕轻抖,刀刃在面皮上划出细密的轨迹。他的动作快得几乎出现残影,但每一根面条的宽度、长度都惊人地一致,细得如同银丝,却又蕴含着不易折断的韧性。这精准到毫厘的刀工,完美复刻了黑木场凉那种看似粗犷实则精细入微的风格,连站在一旁观察的黑木场本人(作为特邀观赛嘉宾)都忍不住眯起了眼睛,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
与此同时,塔克米也在紧张地制作着他的薏米面。他将提前浸泡好的薏米打成粉,与少量小麦粉混合,加入鸡蛋和海盐,揉成光滑的面团。薏米粉的颗粒感比普通面粉更粗,揉制时需要更巧妙的力道才能让面团均匀细腻。塔克米的动作带着意大利面制作的优雅,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他对自己的创意充满信心。薏米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用它制作面条,既有独特的谷物香气,又符合健康饮食的潮流。他计算过薏米面的吸水率,根据这个数据,他调整了面条的粗细和汤底的浓稠度,确保面条在汤中煮制后能保持最佳口感——既有嚼劲,又能充分吸收汤汁的风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