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末世:剑仙,我在茅山当大师兄 > 第100章

末世:剑仙,我在茅山当大师兄 第100章

作者:芝士玫玫冰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4 01:55:57

当初在闭关期间,就听闻有同门高僧前往茅山论道,结果被驳得体无完肤,心神受创。那位大师甚至断言陈龙可能是佛陀转世,反复强调这个说法。

佛门与少林同宗同源。

此来也是有意挫一挫陈龙的锐气,让他明白山外有山,突破金丹并非就能目空一切。

虽然心中作此打算,但面对陈龙时,老方丈还是和蔼可亲地称赞道:

太玄道友真乃天纵奇才,如此年轻便证得金丹,实在令老衲叹服。

陈龙淡然回应:方丈过誉了。

他并未因对方的赞美而得意,已然察觉到来者另有深意。

慧远方丈注视着陈龙从容自若的神态,眼中掠过一丝赞赏。

他心底突然浮现一个不合时宜的念头:若能早些遇见这位年轻人,将其引入佛门该多好。陈龙不仅心性沉稳,更兼具非凡天赋。可惜如今已是道门中人。

佛道两派表面和睦,实则暗流涌动,甚至曾引发诸多争端。加之事关宗门气运,此消彼长。眼见陈龙为道门增光添彩,慧远方丈决意亲自出面压制。

太玄道友可还记得,二十年前曾在茅山与一位高僧论道数日?慧远方丈突然发问。

场中众人顿觉气氛有异。空明大师原本以为方丈仅为论道而来,此刻才意识到另有深意。面对武当赵无极的质疑,这位少林长老只能苦笑否认。

陈龙神色如常:方丈莫非也要论道?

他忆起当年那位执意比试佛法的僧人。自己以惊世骇俗的佛理与之辩论数日,最终令对方叩首拜服,直呼佛祖转世。事后那僧人四处宣扬,甚至要强令他出家,惹得他只得向师尊玄灵道人汇报后闭关避世。

当时他心中满是不屑:和尚有什么可推崇的?

断绝七情六欲,那还谈什么修行?

如今旧事重提,对方分明就是来理论较量的,但他丝毫不以为意。比试道法?他何曾畏惧过任何人。

太玄道兄所言极是,不知可愿与老衲辩经?

慧远住持坦然应承,随即发问。

一切正如陈龙所料。

这正是佛门惯用手段——遇到难题先辩经,辩不过再想其他办法。

既然大师开口,贫道自当奉陪!

陈龙爽快应战。

慧远住持明显一怔,显然没料到对方这般干脆。

转瞬间,老和尚脸上浮现出笑意。

围观众人听罢二人对答,个个翘首以待。

一边是佛门德高望重的金丹前辈,前任住持;另一边则是惊艳整个修真界的茅山奇才。这场巅峰对决,谁更胜一筹?

二人盘膝而坐,论道伊始。

要开始了!

快来看高人论道!

无论是各派修士,还是附近百姓,无数期盼的目光齐刷刷聚焦于此。

对他们而言,这等层次的论道交锋实属罕见。

众人都想亲眼见证:究竟是佛门妙谛更高深,还是道门玄理更精微。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时,照见五蕴皆空,能度一切厄...

慧远住持率先开示,竟直接诵起那部着名的《心经》。

但见老和尚周身佛光缭绕,身后虚空中竟浮现出一尊高达百丈的金佛法相,庄严恢弘。

金光冲天而起,将整片天空映照得璀璨夺目,围观人群无不心神震荡,恍若目睹神迹降临。

那恢宏壮观的景象令人失语,众人皆沐浴在神圣光辉中,面容肃穆。

当慧远方丈宣讲佛法时,陈龙也开始了他的讲道:大道源虚无,涵万灵而不显;至神凝太虚,应千变而无迹。玄冥蕴真得泰定,太虚无极守静笃,此乃大洞真意...

陈龙诵念的正是道家至高典籍《上清大洞真经》。这部真经共分六卷,首卷记载诵经要诀、存神观想、科仪典制等法门。字句间暗藏玄机,配合陈龙的深刻诠释,更令听者灵台澄澈,如登仙界。

浩瀚道韵在陈龙周身流转,幻化出万千异象。其身后更显现出仙王法相,与本尊同诵 ** 。两位金丹修士坐而论道,演化出截然不同的天地气象。

初始双方旗鼓相当,但随着论道渐入精深,越来越多听众发现陈龙阐释的玄理更为精妙。有人恍然大悟面露喜色,也有人困惑不解抓耳挠腮。众生悟性有别,对大道领悟自然各不相同。

这场论道昼夜不停,持续整整七日。慧远方丈惊觉陈龙对天道的领悟竟远超寻常得道高人。最终陈龙的道音盖过佛颂,法相绽放的光芒也更盛,宛如仙王临世宣法。

陈龙四周道韵愈发浓厚,恍若大道化身。轰隆!忽然一声惊雷划破长空。

天空中阴云猛然撕裂,如同黎明初现。

一道璀璨光芒破空而出,在空中化作三束流光,尽数没入陈龙体内。

此时的他恍若随时会羽化登仙的仙界谪仙,浑身透着超然气息。

背后金色光轮缓缓旋转,圣洁光辉照耀四方,令众人如沐春风。

此刻的陈龙俨然九天仙尊临凡,气势惊天动地。

太玄真人莫非真要白日飞升?

道法通玄竟能引动天界接引?

当世竟真有人证得仙果!

围观百姓惊呼四起。

修道者们尽皆骇然失语。

慧远方丈瞪圆双目,停诵佛经。他终于明白,这位被称作仙人转世的天骄确有其能。

作为修行三百余载的金丹强者,历经王朝更迭,游历红尘无数,他本以为自己已臻佛法极致。

今日论道方知,佛门修行仍需精进。

看着陈龙身后逐渐消散的佛陀虚影,老和尚合十行礼:

阿弥陀佛。今日得见仙光化三清,老衲甘拜下风。

古籍记载,唯得三清天尊垂青者,方能引动此等天地异象。

融合仙光者必将气运加身,仙途坦荡。

这是他修行数百年来,首次见证这般神迹。

道 ** 辩戛然而止,这般结局任谁都始料未及。

茅山竟能出此等奇才,实在匪夷所思!

惊呼声此起彼伏。

古往今来,能得三清天尊垂青赐下神光者,唯有太古时期的得道真修。

寻常修士既无这般气数,更无此等际遇。

此乃天赐机缘,旁人唯有心生艳羡。

围观百姓哗然更甚,方才皆以为陈龙即刻便要羽化登仙。

此刻众人望向陈龙的目光中,敬畏之意愈发浓重。

无量天尊!

陈龙亦未料到自己论道竟能获此造化。

上清仙光加身,但觉灵台澄明,神魂壮大,更平添十万斤神力。

肉身亦发生蜕变,几近仙体,周身流转的仙光令他如神明临世。

道门众人亲眼见证此景。

白柔柔当即盘坐入定,气息翻涌,显是境界突破在即。

石剑坚、林凤娇及各派高人皆有所悟,道行精进。

更有修行圆满者直接冲破关隘,迈入全新境界。

慧远方丈见此情形,慈眉舒展:太玄道友,老衲甘拜下风。道友有成道之资,贫僧愧不能及。

陈龙含笑应对,二人简单叙谈数语。

随后慧远率少林众僧离去。

百姓们仍痴痴望着陈龙,目光炽热如视真仙。

金丹大典圆满落幕,各派修士陆续告辞。

喧嚣的广场渐归宁静。

陈龙未返图南峰,而是来到师尊玄灵道人跟前。

师尊, ** 欲再赴大茅山。

直抒心意,未有踌躇。

玄灵道人微微颔首:去吧,这次就让为师在道观静修。

他没有追问陈龙的打算,这个徒弟的剑道造诣早已登堂入室,如今踏入金丹之境,更是无需他再多指点。

接过师尊递来的青铜令牌,陈龙郑重道谢后便转身离去。沿着山道行至那扇斑驳古门前,他将令牌贴在门扉凹陷处。

熟悉的机括声响起,眼前云雾缭绕的大茅山依旧灵气氤氲。深吸两口精纯灵气,五脏六腑都如沐甘霖,通体舒泰。

这次他径直前往悬剑峰,峰顶洞府前尚未开口,石门突然洞开。一道凌厉剑气扑面而来,隐约可见对方周身的太上剑势已臻三成之境——毕竟对面是元婴大能,修为差距如同云泥。

是你?纯罡真君面露诧异。他方才感应到与自己同源的剑势,不想竟是当年那个练气期的小修士。如今看来,此子不仅金丹已成,根基之浑厚更胜寻常金丹修士,竟还参悟了太上剑锋。

太玄见过真君。陈龙执剑修礼。

当初纯罡真君曾指点他金丹破境之法,这份恩情令陈龙始终心怀敬意。

你此番寻我,所为何事?纯罡真君开门见山。

陈龙毫不掩饰来意:恳请真君指点金丹化婴之道。

纯罡真君打量着他:你虽晋入金丹,然元婴之路尚远,此刻知晓未必有益。

陈龙含笑坚持:晚辈心向往之,还望真君成全。

见其态度坚定,纯罡真君拂袖道:罢了,随我入殿细说。

殿内青烟袅袅,二人相对而坐。

元婴之境,乃碎丹凝婴之术,寿延千载,遁光遨游,元婴出窍可瞬行千里。这些常识你可曾知晓?

陈龙颔首,古籍所载与此无异。

既如此,便与你说说元婴品阶之分。

听闻此言,陈龙眸光微亮——这正是他此行的目的。令他意外的是,元婴竟分三种品阶。

其一为五行婴,金木水火土属单行元婴。凝婴较易,然成婴后神通寻常。上古时期,此等元婴修士最为常见。

其二乃异变婴,如风雷之属。凝结艰难,然元婴既成,神通威能霸道。各大宗门皆有此等修士,皆为门中精锐。

其三曰祖婴,需五行归一。破境前须参透五行本源,对悟性要求极高,古往今来能成者不过寥寥。即便我当年尝试,亦以失败告终。纵是得道真仙,未必皆能成就此境。

然一旦凝成祖婴,同阶战力可敌十修,纵是剑势通玄者,亦难挡其纯粹法力威压。

纯罡真君凝视着那高深莫测的元婴境界,眼中流露出一抹炽热的渴望。

祖婴么?

既然此等元婴最为强横,陈龙自当选择这条路。他从不甘于人后,纵使前路荆棘密布又何妨?

敢问真君,破境成婴的法门究竟为何?陈龙沉声问道。

纯罡真君捻须缓言:

凝婴之道,需令灵丹逆行中宫,参悟本真淬炼元神,此谓。

待阳神臻至 ** ,上冲紫府曰。继而寻得离宫阴神,汇于泥丸宫内,霎时霞光盈室,周身如玉,最终归于腹中与元神相融,化生为命胎。

此后需以元神温养命胎,直至破茧成婴之时,金丹内生紫氲之气,亦称初婴。

此紫气乃金丹化婴之关键,待其完全裹覆金丹,便是结婴之期将至。

陈龙恍然大悟,原来需以元神孕育命胎,方能证得元婴大道。

而最终金丹破碎之时,便是登临化神之际。

修行之道果然玄奥非常,若非前辈点拨,自行参悟恐要耗费无数光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