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暮春,烟雨朦胧。苏州城最繁华的朱雀街上,一间挂着“青云义诊馆”牌匾的院落前,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百姓们扶老携幼,手中攥着早已备好的求医帖子,脸上满是期盼。院落内,章尘带着十余名青云阁药堂弟子忙碌不停,药香与雨水的清新气息交织在一起,驱散了往日的阴霾。
自血魂谷大捷后,江南虽暂离魔教侵扰,但战乱留下的伤痛仍未消散。许多百姓在战乱中受伤中毒,无力承担药费;江湖上的散人侠客,也常因行侠仗义或遭遇魔教余孽而身负伤病。林佑溪看着江南大地上的疮痍,想起青云阁“守护江南安宁”的立派宗旨,当即决定在江南各主要城镇开设临时医馆,让医术普惠众生。
“章尘长老,这是今日的药材清单,甘草、金银花已所剩不多,需尽快补充。”一名药堂弟子匆匆走来,递上账本。章尘接过账本,眉头微蹙:“立刻派人回青云庄调拨,务必保证药材供应。另外,简易版急救包的发放要登记清楚,确保每户百姓、每位江湖同道都能领到。”
此次开设的临时医馆,与青云阁本部的药堂不同。除了为百姓与江湖人士免费诊治伤病、解毒疗伤外,更重要的是普及急救知识,发放简易版急救包。简易版急救包由王曦简化设计,保留了核心的止血药、绷带、解毒丹与图文说明书,去掉了复杂的夹板与护盾符,便于批量制作与携带,尤其适合普通百姓使用。
医馆内,章尘正为一名腿部溃烂的老农诊治。老农在战乱中被魔教教徒的暗器所伤,毒素侵入骨髓,辗转多家医馆都束手无策,听闻青云阁开设义诊馆,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赶来。章尘仔细查看伤口,用王曦改良的消毒烈酒清洗,再撒上止血解毒的药粉,最后用绷带小心缠绕。
“老丈,这药每日换一次,七日之后伤口便能结痂。”章尘递过一个简易急救包,“这里面的丹药,每日服一粒,可清除体内残留毒素。这张图上写着常见伤病的处理方法,您回去好好看看,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也能自救。”
老农接过急救包,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对着章尘深深鞠了一躬:“多谢章长老,多谢青云阁!你们真是活菩萨啊!若不是你们,我这条老命早就没了!”
这样的场景,在江南各城镇的义诊馆内每日都在上演。杭州城的义诊馆里,药堂弟子正为一群孩童讲解止血包扎的方法,孩子们学得认真,纷纷用布条在同伴的手臂上练习;扬州城的义诊馆外,一名江湖侠客被魔教余孽所伤,毒素蔓延,弟子们立刻为他服用破邪解毒丹,配合针灸治疗,短短半日便让他恢复了行动能力。
“青云阁此举,真是功德无量!”扬州城的知府亲自前来道谢,“之前战乱过后,城中疫病横行,百姓苦不堪言。自从义诊馆开设,不仅救治了无数病患,还教会了大家急救知识,城中的治安与民生都好了不少。”
章尘拱手道:“知府大人客气了。守护江南安宁,本就是青云阁的责任。若能得到官府的支持,协助我们张贴急救知识告示、维护医馆秩序,我们感激不尽。”
知府欣然应允:“此事包在我身上!我立刻下令,让各州府协助青云阁推广急救知识,为义诊馆提供便利。”
随着医馆的普及,青云阁的名声愈发深入人心。百姓们自发为医馆送米送菜,江湖上的散人侠客也纷纷前来帮忙,有的负责维持秩序,有的则为医馆护送药材。就连之前与青云阁略有间隙的江南商会,也主动捐赠了大批药材与布料,支持简易急救包的制作。
这日,苏州城的义诊馆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名身着黑衣、面带面罩的女子。她身形消瘦,气息微弱,走到章尘面前,声音沙哑地说道:“章长老,求您救救我。”
章尘见她气息中带着淡淡的邪异能量,心中一动,问道:“姑娘可是被魔教余孽所伤?”
女子点了点头,摘下面罩,露出一张苍白憔悴的脸,脸颊上还有一道淡淡的黑色印记。“我曾是魔教弟子,被迫修炼邪功,如今魔教覆灭,我想脱离邪道,却被体内的邪异能量所困,每日饱受折磨。”女子眼中满是痛苦与哀求,“我听闻青云阁的破邪解毒丹能克制邪功,求您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周围的百姓与弟子们见状,纷纷议论起来,有的面露警惕,有的则心生怜悯。章尘沉吟片刻,说道:“青云阁的医馆,只论伤病,不论出身。只要你真心悔改,我们便会救你。”
他当即为女子诊治,发现她体内的邪异能量虽重,但并未完全侵蚀心智。章尘取出改良后的破邪解毒丹,让女子服下,再用针灸刺激她的经脉,帮助她驱散邪异能量。经过三日的治疗,女子脸上的黑色印记渐渐消退,气息也变得平稳。
“多谢章长老,多谢青云阁!”女子对着章尘深深一拜,“我愿意留在医馆帮忙,用余生来弥补过去的过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