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峰甲字区域,环境果然清幽。杨华和廖凡各自分得一处独立小院,虽不算奢华,但修炼室、静室、小院一应俱全,院内的聚灵阵效果远胜闭关洞府,灵气氤氲,如同薄雾。
安顿下来后,两人并未懈怠。内门弟子每月需完成一定的宗门任务,但初入内门,有三个月的适应期,首要任务便是选定主修剑诀,并熟练掌握《基础剑诀总纲》。
《基础剑诀总纲》并非杀伐之术,而是蜀山剑派无数先贤总结的御剑、养剑、悟剑的基础法门,包含了最基本的剑气凝聚、御剑飞行、人剑沟通等技巧,乃是所有剑修的根基。两人不敢怠慢,立刻开始研习。
杨华发现,这《基础剑诀总纲》中许多关于能量运转、心神御使的道理,与《皇极惊世书》及他自行摸索的器道知识隐隐有相通之处。他以皇极真元尝试凝聚剑气,那暗金色的剑气竟比寻常剑气更加凝练厚重,带着一股镇压一切的意味,操控起来却如臂指使,仿佛天生就适合御使这种“皇道之剑”。这让他对选择何种主修剑诀,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数日后,两人相约前往藏经阁。
内门藏经阁与外门截然不同,乃是一座九层高塔,直插云霄,通体由一种名为“蕴神玉”的灵材筑成,流光溢彩,散发着浩瀚而古老的气息。阁内空间广阔,典籍浩如烟海,不仅有剑诀,还有各种功法、法术、秘闻、杂记,远非外门可比。
根据规定,新晋内门弟子可在第一层任意挑选一门玄阶以下的剑诀。更高层次的典籍,则需要贡献点或特殊权限。
踏入藏经阁一层,杨华立刻感受到无数道或凌厉、或绵长、或诡谲、或厚重的剑意气息在书架间流淌、碰撞。这里收录的剑诀,最低也是黄阶上品,玄阶剑诀比比皆是。
廖凡一进来就看得眼花缭乱,啧啧称奇:“《流云剑诀》、《惊雷剑法》、《碧波剑典》……好多啊!杨华,你打算选什么?”
杨华没有急于翻看,而是闭目凝神,缓缓运转皇极真元,以其独特的“统御”感知,去体会这浩瀚书海中,哪一道剑意与自身最为契合。
大多数剑诀的气息,或轻灵,或狂暴,或阴柔,虽各有千秋,却总感觉差了一丝意味,无法引动他体内皇极真元的共鸣。
他信步走在书架之间,如同君王巡视自己的领地。忽然,在靠近角落的一个不起眼的书架底层,他感受到了一股极其微弱,却异常古老、沉重、带着一种历经万劫而不磨灭的坚韧剑意。
他俯身,从一堆落满灰尘的玉简中,抽出了一枚颜色暗沉、甚至边缘有些破损的黑色玉简。玉简上没有任何光华,只有四个古朴的大字——《太岳剑诀》。
(太岳?山岳之重,亘古不变……)
杨华心念一动,神识探入玉简。
《太岳剑诀》,玄阶下品剑诀。此剑诀不重招式变化,只求一个“重”字,一个“稳”字。炼至大成,剑气如山,剑势如岳,一剑既出,势不可挡,以绝对的力量碾压一切。然修炼极难,需修炼者肉身强横,真元浑厚,且进展缓慢,非大毅力、大恒心者不可成。故多年来,选择此剑诀者寥寥无几,几近失传。
(重?稳?以力破巧?)
杨华眼中精光一闪!这《太岳剑诀》的理念,简直与他的皇极筑基之路不谋而合!他不需要繁复的招式,他需要的,正是这种能够将自身雄浑力量和“镇压”意志完美发挥出来的剑道!
就是它了!
杨华毫不犹豫,将这枚蒙尘的《太岳剑诀》玉简拿起。旁边的执事弟子看到他选择这门几乎无人问津的剑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并未多言,只是做了登记。
廖凡则选择了一门名为《逍遥游剑》的玄阶下品剑诀,剑法灵动飘逸,变化多端,正合他的《极天自在功》。
选定剑诀,接下来便是寻找一柄合适的飞剑。内门弟子可在“器阁”凭借身份玉牌,免费领取一柄制式飞剑。若想获得更好的,则需要贡献点兑换,或者自行寻找材料请人炼制。
器阁内,琳琅满目的飞剑陈列在架子上,寒光闪闪,灵气逼人。从最低阶的黄阶下品,到玄阶中品应有尽有。免费领取的,只能是黄阶上品的制式飞剑。
廖凡很快选中了一柄名为“青风”的轻灵长剑,舞动起来风声飒飒,颇为满意。
杨华的目光则扫过那些制式飞剑,大多轻灵迅疾,与他选择的《太岳剑诀》以及自身力量特性并不匹配。他需要一柄足够“重”,足够“稳”的剑。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柄看起来颇为古朴、甚至有些笨重的暗青色阔剑上。此剑名为“镇岳”,剑身宽厚,无锋无华,看起来更像一块门板,乃是采用“沉山铁”混合“玄重石”锻造而成,重量是寻常飞剑的十数倍,驱动起来极其耗费真元,故而一直无人问津。
(镇岳……好名字!)
杨华上前,伸手握住剑柄。入手极其沉重,怕是有数百斤!他稍稍运转皇极真元,那阔剑微微一震,暗青色的剑身似乎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光晕,与他那厚重的真元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共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