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雪狩猎知青岁月 > 第170章 得陇望蜀

风雪狩猎知青岁月 第170章 得陇望蜀

作者:二七塔下胶底布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22:44:05

三天后,林墨带着丁秋红、丁秋兰姐妹,带着北京市相关部门开具的正式文件,来到了535农场。

当丁明远颤抖着双手接过那份沉甸甸的平反文件时,这个男人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与妻子相拥而泣。

“谢谢你,小林!”收拾了情绪,丁明远紧紧握住林墨的手,“要是没有你,我们这个家指不定现在是什么样子呢!”

林墨谦虚地说:“叔叔言重了。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既然是被冤枉的,就应该得到平反。”

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在黑河火车站,丁秋兰要跟着丁父丁母回京,小丫头依依不舍地拉着姐姐的手:“姐姐,小林哥哥,你们什么时候也回北京啊?”

丁秋红强忍着泪水:“放心吧,等你们安顿好了,说不定我们什么时候就回了。”

然而,丁明远夫妇却是得陇望蜀:大女儿要是也能和自己回去,自己这一家就算是全乎了!

李淑芬忍不住问道:“小林,秋红她……你们什么时候也能回北京?”

这种事情谁会知道啊?

林墨含糊回答:“叔叔阿姨放心,秋红在这里很好。等时机成熟了,她一定能回去和你们团聚的。现在最重要的是你们先回北京,把生活安顿好。”

火车缓缓启动,丁秋兰在车窗内拼命挥手,丁明远夫妇则望着月台上的女儿,眼中满是不舍。

回农场的路上,丁秋红轻声问林墨:“我们还能回北京吗?”

林墨望着远方广袤的黑土地,语气坚定:“一定能。**说过,‘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持信念,总有一天,所有的离别都会迎来团圆。”

吉普车在茫茫原野上奔驰,车后扬起一片尘土。

而屯子的变化,还不止于给林墨的处分:

开春后,根据上级的“最新精神”,黑河地区直属机关的一批干部也下到了靠山屯插队落户,美其名曰“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这些人,大多是从来没摸过锄把子的机关干部,如今却开始指手画脚地“指导”起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老农们如何种地了,弄得队长叔和几个老把式时常皱着眉头抽烟,闷不吭声。

与此同时,一年中最关键的“大春播”战役,也在绵绵春雨和化冻的泥泞中拉开了序幕。

生产队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全体社员都动员了起来,起早贪黑,人畜齐上阵。首要任务是“送粪”——将整个冬天积攒的农家肥,用马车一车车地运到辽阔的黑土地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而独特的肥料气味,但这在庄稼人鼻子里,却是春天和希望的味道。

紧接着是修理农具,准备种子。等到土地化冻达到一犁深(老农们称之为“煞浆”),人们便吆喝着马匹,拉着沉重的木犁和铁铧,开始翻地整地。黑油油的土地被犁铧翻开,散发出沉睡一冬后苏醒的泥土芬芳。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林墨和丁秋红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在分配给自己和校长叔老两口的自留地小心翼翼地种下了黄瓜、豆角、茄子的种子,仿佛埋下了一整个夏天的期盼。

更大的战斗还在后面。“清明忙种麦”,小麦最早播下;“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大豆、土豆等作物必须紧锣密鼓地跟上;而“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的播种必须抢在五月底到六月初完成。

田野里,景象壮观而忙碌。马拉的播种机算是先进的家伙,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依靠最原始的人力。社员们弓着腰,用点种葫芦或是直接用手,将一粒粒种子按进泥土,同时还要施下底肥。广阔的田垄上,人头攒动,吆喝声、马蹄声、鞭响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与天时抢跑的劳动交响。

学校也照例放了“农忙假”,孩子们也成劳动力。

然而,今年的大春播,却隐隐透着一股疲沓和无力。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由于林墨和熊哥被“封了枪”,生产队里以往由野味带来的那点珍贵的油水补充,彻底断了。

这个时节,北京是初夏,这里却是刚开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年秋收分下的粮食已经吃得见了底,肚里没有油水,碗里不见荤腥,巨大的劳动强度消耗着每个人的体力。很多人干活时明显没了往年的冲劲,歇晌的时候,常常能听到肚子的咕噜声和无奈的叹息。

“妈的,这叫什么事儿!”地头休息时,常有社员忍不住低声骂骂咧咧,“人家小林、小熊同志牺牲自己的休息日,顶风冒雪钻进老林子,用的是自己的枪、自己的弹药,打回来的东西哪次不给屯里缴一部分?咱们谁家老人孩子没沾过光?现在倒好,成了罪过了!”

“就是!也不知道是哪个黑了心肝、烂了肚肠的王八羔子去告的黑状!让他嘴上生疮,脚底流脓!”

每每听到这些,苟文才脸上都是不尴不尬、青红不定……

“队长叔,”甚至有人偷偷去撺掇老队长,“就不能……就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让小林和熊崽他们……偶尔进趟山,悄悄地干活,打打牙祭?这身子实在亏得慌啊…”

老队长每次听到这种话,总是把眼一瞪,烟袋锅子磕得梆梆响:“胡闹!出了事谁负责?你替他们顶雷?还是我替他们顶?县里的文件白纸黑字写着!谁再出这馊主意,我就扣谁的工分!”

众人便只好讪讪地散开,但肚子里的饥火和心里的怨气,却越积越旺。

就在这种压抑而忙碌的氛围中,靠山屯又迎来了一批新人。

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再次卷着尘土开进了屯子。这次来的,除了黑河地区机关下来的另外一名插队干部,还有一位从上海来的级别不低的干部,以及一批刚从北京、上海来的知识青年。

屯子的接待能力瞬间被撑到了极限。生产队部腾出了两间最好的房子,给了那两位领导居住。而知青点那两间原本就拥挤的土坯房,又硬塞进了九个男男女女的新知青。加上“原住民”李卫红和张建军,小小的地方竟然塞了足足十一人,晚上睡觉时几乎是人挨着人,转身都困难。

新知青们的到来,暂时冲淡了屯子里关于林墨事件的压抑气氛,带来了新的喧嚣和陌生的城市气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