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雪狩猎知青岁月 > 第163章 大师相传(2)

风雪狩猎知青岁月 第163章 大师相传(2)

作者:二七塔下胶底布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22:44:05

接着,陈老药师又拿出熊胆的图谱和一小块干燥的样品,其色泽深绿,质地脆硬。“熊胆,味极苦,性寒,归肝、胆、心经。功效在于清热镇痉,明目,杀虫。获取此物,比之麝香更为凶险,非不得已,不可轻易犯险。”

老药师说得极其细致,“真品熊胆,干品胆囊皮薄,用手指按压,能感到其下有起伏的弹性。用针小心将胆囊皮撕开,里面的胆仁(干燥的胆汁)溢出不多,呈黄棕色或深褐色,有琥珀样的光泽。取少许入口,味苦持久,但之后会有细微的回甜,并有强烈的、清凉的钻舌感,直冲咽喉,我们称之为‘挂舌’,而且溶化快,绝无腥臭之气。还有一个简便的法子,取少许熊胆粉末,投入盛满清水的玻璃杯中,会看到一道明显的黄线,迅速垂直下沉,直透杯底而不立即扩散晕开,这叫‘金丝挂盏’,也是鉴别要点之一。”

他特别强调,“若你万幸得到新鲜的熊胆,需用光滑的木板仔细夹扁,用绳子扎好,悬于通风阴凉处慢慢阴干,万不可心急拿去曝晒或火烤,否则药性大减,甚至全废。这可是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宝贝,处理起来,一点都马虎不得,心要静,手要稳。”

说到虎骨,几位老药师的神色更加凝重,甚至带着一丝悲悯与惋惜。

李药师展开一幅巨大的东北虎骨骼结构图谱,线条精准,标注详实:“虎,乃百兽之王,威震山林。其骨,药力雄浑,性温,味辛咸,归肝、肾经,主要功效在于追风定痛,强筋健骨。但如今,东北虎在山林中也已极为罕见,几成传说,真正的虎骨,可遇不可求,我辈医家,亦不愿见其因药而绝。”

他指着图谱上的细节,“若……若真有缘,在深山中遇到自然死亡的老虎遗骸,或是能从老一辈守山猎户那里,见到他们早年留存、有合法手续的虎骨,辨识要点在于:其骨质异常沉重,质地坚实细腻,内含丰富油质,故而色泽呈现一种独特的油黄色。其四肢长骨,靠近关节处有一个长圆形的透孔,我们称之为‘凤眼’,这是虎骨极具特征的标识。前肢还有一根独立的‘帮骨’(即桡骨),后肢则没有。取一块虎骨,用其敲击铜器,声音清脆响亮,有如金石。将其折断,看断面,里面的骨髓腔网络清晰,形如丝瓜络状,呈棕黄色。若还带有爪甲,那更是鉴别的重要依据,其形如钢钩,锋利无比,底部有凹槽,肌腱牢牢嵌入其中,坚韧异常。”

他叹了口气,语重心长,“此物太过难得,若真得之,务必心怀敬畏,需细心去净残存的筋肉筋膜,置于阴凉通风处慢慢阴干,切忌见水,以防蛀坏。其药力虽宏,然取自濒危灵物,使用时更需慎之又慎,非重症急症不可轻用。”

最后,压轴的是人参。王老药师取出一个紫檀木的锦盒,轻轻打开,里面并非整支人参,而是各种部位的精细解剖图、不同年份的形态对比图,以及芦头、艼、须根的实物样本,排列得整整齐齐,宛如一套精密的教学仪器。

“野山参,百草之王,补气第一,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它生长于北纬四十度上下的深山密林,是东北大地最珍贵的馈赠。”

王老药师的语气充满了敬畏,“辨识它,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核心在于‘五形’,即芦、艼、体、纹、须。”他用枯瘦但稳定的手指一一指点讲解,“芦,即主根上端的根茎,要长,要弯曲自然,要圆润饱满,上面生有紧密环绕的‘芦碗’,这是其每年茎秆枯萎留下的疤痕,年份越久远,芦碗越多,芦头也越长,甚至形成‘堆花芦’或‘马牙芦’。

艼,是芦上生出的不定根,要形态丰满,下垂如枣核,或向上翘起,但不能喧宾夺主。体,即主根,要灵秀,要美观,要么是短横粗壮如武生亮相,谓之‘横灵体’,要么是顺长挺拔如舞者舒袖,谓之‘顺笨体’,最忌讳的是体态臃肿呆板的‘傻大个’。纹,在主根的上部,要深而紧密,细密得如同铁线缠绕,且仅存在于肩部,我们称之为‘铁线纹’,是野山参在深厚腐殖土中缓慢生长、与自然抗争的印记。

须,要清晰疏朗,柔韧不易折断,上面缀有明显的‘珍珠疙瘩’(小疣状突起),这是须根吸收养分的根毛留下的痕迹。”他语重心长,几乎是在耳提面命,“挖参,行话叫‘抬参’,更是大学问。

发现参株后,要用专门的工具‘快当签子’小心拨开泥土,务必保全所有须根,不能有丝毫损伤。然后用新鲜的苔藓、原坑的土、以及椴树皮或红松皮仔细包裹,保持原态原气。这东西汇聚天地灵气,最有灵性,讲究的是一个‘缘’字,强求不得。”

除了这四味最顶尖的珍品,三位老药师还轮番上阵,结合图谱和实物,向林墨讲解了鹿茸的锯取时机、止血生肌药的配制使用;北五味子如何根据色泽、质地判断成熟度与采收时节,以及晾晒时防止霉变的技巧;黄芪如何辨别其豆腥气、鉴别其“金井玉栏”的断面特征,以及采挖后如何切片晾晒才能最大程度保留药效;防风的“蚯蚓头”特征辨识;龙胆草那深入骨髓的苦味以及秋季采挖其根系的要求等等。

他们倾囊相授,恨不得将毕生钻研东北道地药材所学、所悟、所验,在这短短一个下午,尽数灌输给眼前这个沉静好学的年轻知青。林墨不仅学到了辨识和采集,更初次接触到了这些药材背后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效。他明白了麝香何以“开窍”,熊胆何以“清热”,人参何以“补气”,虎骨何以“健骨”……一扇通往深邃中医药学的大门,在他面前缓缓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