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雪狩猎知青岁月 > 第143章 铁骑踏破乡间道

暂时找不到林墨,熊建斌、张建军和李卫红就成了知青办重点关照的对象。知青办主任李建国亲自接待了他们,热情地握住每个人的手:“可把你们盼回来了!你们在黑土地上的表现,为北京知识青年争了光!”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陷入了一场他们从未想象过的忙碌中。报告会一场接一场,从学校到工厂,从机关到部队,他们被要求反复讲述与敌特斗争的经历。

第一场报告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举行。熊哥站在讲台上,面对底下黑压压的人群,手心直冒汗。他原本准备了稿子,但念着念着觉得不顺溜,干脆把稿子一扔,生动还原了那个冰雪之夜的紧张、危险场景。底下的学生们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当熊哥讲到为了弄獾油与棕熊搏斗的经过时,更是连说带比划:“那熊瞎子立起来比人都高,一巴掌能拍断一棵小树!我当时心想,完了,今天要交代在这儿了!可是想到‘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我就来了勇气...”

这样朴实无华的语言,反而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几个男生甚至兴奋地讨论起来:“太厉害了!”“这才是真英雄!”

张建军和李卫红的故事则被塑造成了“革命爱情”的典范。在某纺织厂的报告会上,他们被要求站在一起,讲述如何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李卫红红着脸说:“建军受伤的时候,我就想着,一定要照顾好他,因为他是坚贞不屈的英雄,‘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张建军接着说:“卫红的照顾给了我很大力量,让我更加坚定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这就是革命同志之间的情谊...”

往往讲到动情处,台下许多女工都会感动得落泪。一个年轻女工抹着眼泪说:“太感人了,这才是真正的革命爱情!”

三人很快达成了默契:在公开场合严格按照组织要求发言,但绝不添油加醋;对于王娟和孙志海的事,一律以“组织已有结论”为由避而不谈。

然而,典型的塑造机器一旦开动,就难以停止。他们的故事被不断加工、提炼,最终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符号。有时他们自己听着报告团成员讲述他们的“事迹”,都感到陌生——那真的是他们吗?

这天报告结束后,三人疲惫地回到知青办安排的招待所。熊哥一头倒在床上,哀叹道:“天天这么报告,比在靠山屯干活还累!我现在一闭眼,满脑子都是‘思想’、‘精神’...”

张建军苦笑着摇头:“今天那个纺织厂的女工问我,是不是在冰天雪地里背诵《为人民服务》激励自己,我说不是,当时就想活命,她还不信!”

李卫红小声说:“我今天看到王娟的妈妈了,她就坐在台下最后排,眼神直勾勾地看着我...我心里特别难受。”

就在这时,房门被敲响了。一个工作人员兴奋地说:“同志们,好消息!林墨同志找到了!他明天就能来和你们会合了!”

这几天,林墨去了哪里?

那么,这段时间林墨去哪儿了?

送别了熊哥、张建军和李卫红后,林墨一时竟不知该去向何方。春风吹拂着他的脸庞,却吹不散心头的怅惘。与其他三人不同,他的家从来不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林墨的父母向来偏爱老大,对他这个小儿子从小就不待见。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的巴掌和母亲的冷眼。两岁那年,他被送到了房山县良乡的姥姥、姥爷家,在那里,他才感受到了什么是亲情和温暖。

“既然回来了,就去看看姥姥姥爷吧。”林墨喃喃自语,发动了那辆美式吉普车。

这个时候的良乡,还是一片典型的京郊农村景象。土路两旁是低矮的土坯房,墙上刷着“农业学大寨”的标语。田野里,社员们正在忙着春耕,老黄牛拉着犁铧慢吞吞地走着,时不时传来生产队长的吆喝声。

当林墨驾驶的绿色美式吉普车驶入良乡的土路时,立刻引起了轰动。这样的车在当时的北京城都少见,更别说郊区的农村了。

“快看!那是什么车?”田里干活的社员们直起腰,惊讶地望着这个庞然大物。

孩子们更是兴奋地追着车跑,一边跑一边喊:“大汽车!大汽车!”

吉普车最终在村东头一座低矮的土坯房前停下。林墨跳下车,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院落,眼眶不禁湿润了。这里比他记忆中更加破败了。

院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佝偻着腰的老人探出头来,眯着眼睛打量着这个不速之客和那辆罕见的汽车。

“姥爷!”林墨激动地喊道。

老人愣了一下,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年轻人,突然颤抖着声音说:“林子?是小林子来了?”

这时,屋里又走出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妇人,正是林墨的姥姥。她看清来人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哪!真是小林子!你怎么……这是你开来的?”

林墨快步上前,紧紧抱住两位老人:“姥姥,姥爷,我回来看你们了!”

左邻右舍闻讯赶来,很快就把小院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老林家的外孙子真有出息啊!开这么大个车回来!”

“这不是电影里美国鬼子的车吗?怎么让他开回来了?”

“这是部队上的吧?”

生产队长王大壮挤进人群,热情地握住林墨的手:“林墨同志,欢迎你回良乡!你可是咱们村的骄傲啊!”

林墨谦虚地笑笑:“王队长,我就是回来看望姥姥姥爷。”

走进屋里,林墨的心揪紧了。昏暗的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土炕上的被褥打满了补丁,墙角堆着几个已经发芽的土豆,那就是老人家的口粮。

“姥姥,你们的日子怎么过成这样?”林墨心疼地问。

姥姥抹着眼泪:“年纪大了,干不动活了,就靠队里那点救济粮过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