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神医胡老扁 > 第51章 荒山秘闻

神医胡老扁 第51章 荒山秘闻

作者:骆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22:31:57

时序流转,已近深秋。上海滩的喧嚣与浮华,似乎并未过多侵扰胡老扁那间临河的医馆。柳月娥腹中的胎儿,在精心调养下日渐安稳,胡老扁肩头那份沉重的责任,也渐渐化为一种习惯性的、沉默的付出。他与苏婉清之间,如同断线的风筝,再无音讯往来,那份深藏心底的痛楚与愧疚,被刻意埋藏在繁忙的诊务与对未出世孩子的隐隐期待之下。

这日清晨,天色灰蒙,颇有雨意。胡老扁正在馆内教导阿强辨识几味冷僻药材的炮制火候,忽见一位身着土布短褂、脚踩草鞋、满面风霜之色的老农,在门口踌躇不前,神色间充满了焦虑与惶恐。

“这位老丈,可是要看诊?”胡老扁放下手中的活计,温和问道。

那老农闻声,像是下定了决心,快步走进来,未曾开口,竟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带着哭腔道:“您就是胡神医吧?求求您,救救我们村子吧!”

胡老扁与阿强连忙将他扶起。“老丈快快请起,有何难处,慢慢说,若能相助,胡某绝不推辞。”

老农自称姓赵,是来自上海西面百余里外、云雾山深处赵家坳的里正。他抹着眼泪,道出了一桩怪事。

原来,这赵家坳地处偏僻,村民世代以采药、狩猎为生。月前,村中几个胆大的后生,为了寻找一味珍贵的“紫背龙胆”,闯入了村后被称为“禁地”的老林子——黑风峪。据祖辈传言,那黑风峪深处有古墓,邪祟丛生,入者非死即疯。村民们平日绝不敢深入。

那几个后生去了三四日,归来时却像是变了个人。起初只是精神萎靡,胡言乱语,说些“金甲神人”、“长生仙丹”之类的疯话。没过几天,几人相继病倒,症状诡异:周身泛起铜钱大小的青紫色斑块,畏寒怕冷,即便裹上三层棉被亦瑟瑟发抖,但触摸其额头,却并无高热,反而一片冰凉。口中涎水不止,眼神呆滞,偶有抽搐。

村中唯一的土郎中也束手无策,用了驱寒发汗的猛药,却不见丝毫起色,反而有两人已气息奄奄。赵里正听闻上海有位“万家生佛”的胡神医,这才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两只下蛋母鸡,凑足盘缠,日夜兼程赶来求救。

“浑身青紫斑块,畏寒厥逆,身凉不热……”胡老扁蹙眉沉吟,这症状极为罕见,非寻常伤寒湿热,“他们可还有别的异状?比如,身上可带有特殊的气味?或者,发病前可曾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东西?”

赵里正努力回想,忽然道:“气味……好像是有那么一股子……像是……像是陈年的铜锈,又混合着一种说不出的腥气!对了!他们回来时,好像还带回来几块从山里捡的、带着绿色锈迹的铜片和几个破陶罐,当时看着古怪,也没在意……”

带着铜锈的古物?胡老扁心中一动。他博览医书,尤精古籍,曾在一部残破的《金石药录》孤本中,见过类似记载。书中提及,某些深埋地底、年代久远的古墓之中,陪葬的青铜器皿或因环境特殊,会滋生一种极其罕见的“墓苔”或“金石菌”,其性至阴至寒,附有古尸腐气与金石戾气,常人接触,或被其粉尘所染,可中“金石阴毒”,症见寒战、青斑、神昏,若误作寻常寒症治疗,以热药攻之,反而会催其毒性,加速死亡!

难道,赵家坳的村民,中的竟是这失传已久的“金石阴毒”?

此毒诡异,非寻常药石可解。胡老扁面色凝重,对赵里正道:“老丈,你所言之症,颇为棘手,恐非寻常病症。胡某需亲自前往一看,方能辨证施治。”

阿强闻言,急忙劝阻:“师父,那黑风峪听着就邪门,而且路途遥远,您……”

胡老扁摆手制止了他:“医者父母心,岂能因路途险阻、传闻诡异而见死不救?况且,此症罕见,或可补医道之缺。我意已决,你与福生看好医馆。”他又想起柳月娥,嘱咐阿强定期去探望,送些安胎药材。

他迅速收拾了一个特别的药箱,里面除了常备的银针、艾绒和急救丸散,还特意带上了几味药性峻猛、常用于化解金石丹药之毒的药材,如升麻、犀角(以水牛角浓缩粉替代)、生石膏等,又带了一小瓶师门秘制的“辟秽丹”。

事不宜迟,胡老扁当即随赵里正出发。两人搭乘最简陋的骡车,又徒步走了大半日的崎岖山路,直至暮色四合,方才抵达藏于云雾深处的赵家坳。

村子不大,约二三十户人家,依山而建,笼罩在沉暮与山岚之中,显得格外闭塞与压抑。听闻上海的神医到了,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脸上交织着期盼与恐惧。

胡老扁顾不上休息,立刻在赵里正的引领下,前去查看病人。

病人共有五人,分散在几户家中,症状大同小异。皆蜷缩在厚厚的棉被里,浑身颤抖,牙关咯咯作响,露在外面的皮肤上,果然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青紫色斑块,触手冰凉。靠近时,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如同赵里正所说的铜锈腥气。其中两人已是意识模糊,气息微弱。

胡老扁仔细为每人诊脉,脉象沉细微弱,几不可察,如屋漏残滴,正是阴寒内盛、阳气衰微至极之象。他又检查了村民带回的那些古物——几块残破的青铜碎片,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颜色暗绿的锈迹,还有两个破损的黑色陶罐,罐体内壁似乎也附着一些干涸的、暗色的污渍。

他用小银刀小心翼翼地刮取了一点青铜锈屑和陶罐内壁的污渍,放在鼻下轻轻一嗅,一股更浓郁的、混合着金属腐朽和某种生物**的腥涩气味直冲鼻腔,令人作呕。

“没错,确是‘金石阴毒’!”胡老扁断然道。此毒由口鼻吸入或由肌肤侵入,先伤营血,再损阳气,最终导致阴阳离决。

病因既明,治法便有了方向。此症万不可再用辛温发散之药,当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透邪外达”为主,佐以“芳香辟秽”,切断毒气侵袭。

他立刻开出方剂:以犀角(水牛角代)、生地、丹皮、赤芍凉血解毒化斑;以升麻、石膏透热转气,引邪外出;辅以藿香、佩兰、石菖蒲等芳香之品化浊辟秽。同时,他用艾条熏灸患者周身要穴,尤其是神阙、关元、足三里等,意在温通经脉,扶助体内残存的一点阳气,但手法极轻,意在“引”而非“补”,避免助长毒邪。

施治完毕,已是深夜。胡老扁留在病情最重的那户人家看守,亲自煎药,喂服。赵里正和几位村老陪在一旁,神情忐忑。

药后约一个时辰,病情最重的那名后生,忽然身体剧烈抖动起来,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声,猛地喷出一口暗红色的、带着腥臭气的淤血!随即,他周身大汗淋漓,那汗液竟也带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赵里正等人大惊失色。胡老扁却眼前一亮,上前诊脉,发现其原本微不可察的脉象,竟有了一丝流转之意!虽仍虚弱,但那沉寒凝固之象已破!

“好了!毒血已出,邪有出路了!”胡老扁松了口气,解释道,“此乃药力推动,将深入血分的阴毒逼出之兆。大家不必惊慌。”

果然,那后生呕出毒血后,虽然依旧虚弱,但颤抖明显减轻,青紫色的斑块颜色也开始变淡,眼神恢复了一丝清明。

村民见状,无不欣喜若狂,对着胡老扁千恩万谢。

连续三日,胡老扁依此法救治,其余几名患者的病情也相继好转。赵家坳笼罩的死亡阴影,终于被驱散。

村民们将胡老扁奉若神明。危机解除,闲谈之中,不免又提及那诡异的黑风峪和古墓。

一位最年长的村老,捻着胡须,眼神中带着敬畏,对胡老扁道:“胡神医,您是有大本事的人,不怕这些。我们祖辈相传,那黑风峪里的古墓,可不是一般的墓穴。据说,是古时候一位痴迷长生不老的方士之墓。他穷尽一生,搜罗天下奇药异石,在墓中炼丹,妄想成仙。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丹炉炸裂,毒烟弥漫,那方士连同其弟子仆从,皆葬身其中,怨气与丹毒混合,使得那一片地方成了绝地。”

另一位村民补充道:“是啊,老辈人说,那墓里有他留下的炼丹秘术和搜集的仙草灵药,但也充满了致命的毒物和机关。早年也有不信邪的外人想去盗宝,结果没一个能活着出来,不是中了莫名的毒,就是被里面的机关所伤,或者……干脆就疯了。”

古墓?方士?炼丹?长生?胡老扁听着这些荒山秘闻,心中波澜起伏。他并非对财宝动心,而是那“炼丹秘术”、“仙草灵药”之说,深深触动了他作为医者的神经。古代方士炼丹,虽多荒诞,但其中亦不乏对矿物药、植物药性探索的宝贵经验,或许有失传的医药典籍或奇特的药方藏于其中?若能得之,或可济世救人,弥补当今医道之不足。

当然,他也深知其中凶险。那“金石阴毒”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古墓之中,不知还隐藏着多少未知的危机。

是畏难而退,明哲保身?还是为了探寻可能的医学遗珍,冒险一搏?

胡老扁望着窗外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黑风峪方向,陷入了沉思。荒山的秘闻,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漾开了新的涟漪。一场关乎医道、勇气与智慧的探险,似乎已悄然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