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神医胡老扁 > 第56章 东瀛来客

神医胡老扁 第56章 东瀛来客

作者:骆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22:31:57

柳月娥的命,终究是被胡老扁以那近乎逆天的“逆命夺魂针”与“回阳固脱散”,硬生生从阎王爷手中抢了回来。然而,她元气大伤,气血两亏,产后一直缠绵病榻,需要长期精心调理。那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着降临人世的男婴,胡老扁为其取名“胡慎远”,取“慎始敬终,宁静致远”之意,既是期望,也暗含了对这孩子未来命运的几分隐忧与告诫。

柳月娥母子被接回医馆后院僻静处安置,由一位可靠的妈子专门照料。胡老扁每日诊务之余,必亲自为柳月娥诊脉调方,用的多是古墓医典中记载的、温养气血、固本培元的精妙方剂,其效非凡,柳月娥的身体虽恢复缓慢,但终究是一日好过一日。只是经此大劫,她性情似乎更加沉静,甚至有些郁郁,对胡老扁,除了必要的医患交流,再无多余言语,只将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孱弱的幼子身上。

胡老扁知她心结难解,亦不多言,只尽己所能提供最好的照料。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古墓医典的研习与临床验证之中。那些失传的针法、奇特的方剂、精微的药理,如同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对许多以往感到棘手的疑难杂症,有了全新的思路和应对之法。他的医术,在融会贯通这些千年遗泽后,悄然迈入了一个更加精深玄妙的境界,名声虽未刻意宣扬,却在一些经他之手治愈的怪病案例中,不胫而走,愈发显得高深莫测。

这一日,春寒料峭,细雨霏霏。胡老扁正在馆内教导阿强辨识几种新近根据古籍炮制出的药材,忽闻门外传来一阵略显生硬、却颇为客气的询问声。

“请问,胡青囊胡神医,可在馆中?”

胡老扁抬头望去,只见门口站着两人。为首者是一位年约四旬、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式西装、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气质儒雅中带着一种异于常人的严谨与克制。他身后跟着一名年轻随从,穿着类似的学生装,手里提着一个沉重的皮箱,态度恭敬。

令人侧目的是,这两人的口音带着明显的异域腔调,举止神态也与本地人迥异。

“在下便是胡青囊,不敢称神医。”胡老扁放下手中的药材,拱手还礼,“二位是?”

那西装男子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却并非中土的礼节,用略带僵硬的官话说道:“冒昧打扰,胡先生。在下铃木菊斋,来自日本国。这位是我的助手,小野。”他递上一张印制精美的名片,上面用中文和日文并列印着姓名与一行小字:“京都汉方医学研究所 研究员”。

日本人?胡老扁心中微微一动。近年来,东瀛之人来华者日多,其中不乏学者商贾。他虽专注于医道,对东瀛亦有所耳闻,知其国亦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医学亦传承自中土,称之为“汉方医学”。

“原来是铃木先生,失敬。”胡老扁神色不变,请二人入内看茶,“不知二位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铃木菊斋坐姿端正,双手接过阿强奉上的茶盏,道了声谢,然后目光灼灼地看向胡老扁,开门见山:“胡先生,在下于京都,便已听闻先生于上海疫区‘万家生佛’之盛名,敬佩不已。近日又风闻先生医术通神,尤擅处理各种疑难杂症,药到病除,手段精奇,甚至……似有失传古方之妙用。在下毕生致力于汉方医学之研究,对中华医学典籍仰慕已久,今日特来拜会,一是想与先生切磋交流医学心得,二来……”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也是想请先生,为一位特殊的病人诊视。”

“特殊的病人?”胡老扁端起茶盏,轻轻拨动着浮叶,不动声色。

“是的。”铃木菊斋示意助手小野打开皮箱。皮箱内并非医疗器械,而是整齐地码放着几套线装古籍,以及一些用丝绸仔细包裹的、似乎是药材样本的东西。铃木取出一本纸张泛黄、保存却极为完好的古籍,小心翻开几页,指向其中一幅人体经络图旁的一些娟秀批注。

“胡先生请看,此乃我家族世代珍藏的《黄帝内经·灵枢》古抄本,乃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时携往日本的珍本之一。这些批注,乃我先祖,亦是汉方名医铃木杏庵先生所留。先祖对贵国医学推崇备至,尤其精研《内经》、《伤寒》,认为其中蕴含天地至理。然,有些精微之处,尤其是关于某些‘隐脉’、‘奇穴’之气机流转,以及与特定药石引经报使的关联,纵使我族钻研数代,仍觉雾里看花,难得其门而入。”

他指着批注中几处困惑之处,言辞恳切:“听闻先生于针灸、药理,皆有独到之处,甚至能解决一些传统医案无法解释的怪症。在下大胆揣测,先生或对这类古籍中记载的、近乎传说的医学理论,有所涉猎乃至实践?若能得先生指点一二,茅塞顿开,则感激不尽!”

胡老扁目光扫过那古抄本,心中亦是微惊。这确实是难得的古本,其上的批注也显示出批注者深厚的医学功底与钻研精神。对方并非泛泛之辈,而是真正懂行、且有备而来。他并未立刻回答关于“隐脉”、“奇穴”的问题,这些涉及古墓医典核心之秘,不可轻泄。他只是淡淡道:“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胡某所学,不过沧海一粟,偶有所得,亦是前辈遗泽,岂敢妄言指点。”

铃木菊斋见他避重就轻,也不气馁,转而说道:“先生过谦了。至于那位特殊的病人……”他脸上露出一丝凝重与无奈,“是在下的一位叔父,铃木信玄。他亦是汉方医者,一生痴迷于研究贵国宋代《和剂局方》以及一些丹方典籍,试图复原并改良其中一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剂。然而,数月前,他在试服一味自己改良的、名为‘五行焕生散’的丹药后,便身染怪疾。”

“怪疾?”胡老扁挑眉。

“是的。”铃木菊斋眉头紧锁,“起初只是食欲不振,精神亢奋,继而出现周身游走性疼痛,时如针刺,时如火烧,皮肤时而潮红灼热,时而青紫冰凉。更诡异者,其脉象变幻莫测,一时洪大如波涛,一时细微如丝缕,一时又数急如奔马,毫无规律可言。我与国内诸多汉方名医会诊,用尽清热的白虎汤、祛湿的平胃散、安神的归脾汤,甚至尝试了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皆如石沉大海,非但无效,有时反而加重其痛苦。叔父如今形销骨立,痛苦不堪,西医亦诊断不明,束手无策。”

他站起身来,对着胡老扁深深鞠躬:“听闻先生尤擅化解疑难杂症,甚至对金石丹药之毒亦有独到见解。恳请先生,不吝出手,救叔父一命!无论先生有何要求,但请吩咐,铃木家族必竭力满足!”

周身游走疼痛,寒热交替,脉象诡变,诸药无效……胡老扁沉吟起来。这症状,听起来并非寻常外感内伤,倒更像是因为服用了性质猛烈、配伍不当的丹药,导致体内气血逆乱、阴阳失和,甚至可能引动了某些不为人知的经络异变!这正与古墓医典中《金石本草辨》及《阴阳脉象精微》里提及的某些“丹毒内陷”、“气机淆乱”之症,颇有相似之处!

看来,这位东瀛来客,不仅带来了交流的请求,更带来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病例。而这病例背后,似乎也牵扯到东瀛汉方医学对中华古方的探索、误解与实践中的风险。

是闭门谢客,明哲保身?还是接下这棘手的挑战,会一会这异邦的医者与奇症?

胡老扁放下茶盏,目光平静地看向一脸期盼与紧张的铃木菊斋。医者的本能,以及对探究未知病症的兴趣,让他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铃木先生,”他缓缓开口,“令叔父之症,听来确实古怪。胡某不敢保证必能治愈,但可随你前去一看。至于切磋交流,待诊视之后,若有所得,再议不迟。”

铃木菊斋闻言,大喜过望,再次深深鞠躬:“多谢先生!多谢先生!车马已在门外备好,请先生移步!”

一场跨越海域的医术交锋,一次对古老丹方遗留问题的探寻,就在这春雨绵绵的午后,悄然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