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神医胡老扁 > 第42章 悬壶济世

神医胡老扁 第42章 悬壶济世

作者:骆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22:31:57

广慈医院内的临时隔离区,已成了生死竞速的修罗场。胡老扁提出的“辟瘟解毒饮”大锅汤,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部分轻症患者的病情恶化,也为未感染者筑起了一道微弱的防线,但对于那些已然毒邪深陷、气津耗竭的重症者,每一分每一秒的救治都如同在悬崖边上与阎罗角力。

医院的人手与物资已濒临极限。林慕笙嗓音嘶哑,眼窝深陷,日夜协调着各方资源,甚至动用了私人关系从租界外的药房高价搜购紧缺的生理盐水和中药材。

史密斯医生也暂时放下了门户之见,带领着他的西医团队,专注于危重病人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抗休克治疗,他那标志性的傲慢被沉重的疲惫所取代,偶尔与胡老扁在病房擦肩而过时,会微微颔首,那是一种在共同敌人面前形成的、无言的理解与尊重。

然而,医院的高墙,终究无法隔绝墙外更广阔人间的惨烈。疫情在华界,尤其是在闸北、南市那些人口稠密、卫生条件极差的棚户区与老旧里弄,已呈燎原之势。

死亡如同收割机,无情地辗过狭窄的弄堂,留下绝望的哭嚎与无人收殓的尸骸。官方力量在如此浩劫面前显得杯水车薪,甚至出现了小范围的秩序崩溃。

胡老扁深知,固守医院,所能救治者终究有限。真正的疫魔核心,在那片被封锁、被恐惧笼罩的贫民区。那里,才是悬壶济世者真正的战场。

“林院长,我欲往闸北疫区一行。”这日清晨,胡老扁找到刚刚合眼不到两小时的林慕笙,语气平静却坚定。

林慕笙猛地睁开布满血丝的眼睛,惊道:“胡先生!不可!那里已被严密封锁,疫情最是凶险!且缺医少药,混乱不堪,你孤身前去,无异于羊入虎口!”

“正因其凶险,才更需医者前往。”胡老扁目光澄澈,“院内局势已初步稳住,有您和史密斯医生坐镇,足以应对。然墙外百姓,正在成片倒下,他们连最基本的汤药都得不到。我通晓疫病之理,备有一些避秽解毒之药,或可救得一人是一人。若因惧死而退缩,胡某愧对‘医者’二字。”

他早已准备好了一个大大的药箱,里面塞满了预先配制好的药粉、药丸(如诸葛行军散、藿香正气丸等急救成药),以及银针、艾绒、刮痧板等物。

林慕笙看着他决然的神情,知他心意已决,劝阻无用。他重重叹了口气,紧紧握住胡老扁的手:“先生……大义!林某佩服!我……我设法为你弄一张特别通行证,再派两名胆大的护工随你前去,多少有个照应。先生务必……务必珍重万千!” 他声音哽咽,深知此去凶多吉少。

拿着那张来之不易、盖着好几个模糊印章的通行证,带着两名自愿跟随的年轻护工(一个叫阿强,一个叫福生),胡老扁毅然走出了广慈医院相对安全的大门,逆着逃离的人流,向着那片被死亡阴影笼罩的闸北区行去。

越靠近封锁线,景象越是凄惨。街道冷清,店铺关门,偶尔有穿着简陋防护服的收尸队推着板车经过,车上层层叠叠的草席下,露出僵直的脚踝。空气中弥漫着石灰水的刺鼻气味与若有若无的腐臭。

封锁线由荷枪实弹的军警把守,面色冷漠,如临大敌。验过通行证,军警看着胡老扁三人的眼神如同看傻子,挥手放行。

踏入闸北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弄堂狭窄阴暗,污水横流,垃圾堆积如山。原本充满生活气息的嘈杂被一种死寂的恐慌所取代。几乎家家闭户,偶尔有窗户推开一条缝,露出惊恐而麻木的眼睛。呻吟声、哭泣声从一些门户内隐隐传出。

胡老扁选定了一处相对开阔的弄堂口,让阿强和福生支起随身携带的简易布棚,挂上临时写就的“施药处”牌子,摆开药箱。

“免费诊病!发放避疫汤药!”阿强鼓起勇气,用上海话高声吆喝起来。

起初,无人敢靠近。人们躲在门窗后窥视,怀疑是官府新的圈套。直到一个抱着婴儿、面色惶急的年轻妇人,看到胡老扁那身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却透着沉稳气度的青衫,以及药箱上那明显的红十字标记,才犹豫着走上前。

“先生……真……真不要钱?”妇人声音颤抖,怀中的婴儿哭声微弱,面色不佳。

“分文不取。”胡老扁温言道,示意她坐下,仔细为她和孩子检查。妇人只是轻微腹泻,婴儿有些发热,问题不大。他给了妇人几包“辟瘟解毒饮”的药粉,又给了孩子一些温和的解表清热药剂,详细告知用法。

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去。渐渐地,看到真的有人得到救治且无需费用,一些病患家属开始壮着胆子围拢过来。布棚前很快排起了长队。

胡老扁凝神静气,望、闻、问、切,辨证施治。轻者予药粉、药丸,嘱其回家煎服;重者,但凡还有一线生机,他便就地施救。

一位老汉被家人抬来,已吐泻至脱水,眼眶深陷,小腿痉挛,意识模糊。胡老扁立刻指挥阿强、福生将其放平,先用温盐水尝试喂服,同时取出长针,在其委中、曲泽穴快速点刺放血,那紫黑色的血液流出后,老汉的痉挛竟稍有缓解。

他又取出随身携带的急救药丸,撬开牙关,用水送下。一番抢救,直到老汉脉象稍起,喉中发出微弱的呻吟,他才松了口气。

又有一位中年妇女,吐泻不甚,却畏寒肢冷,汗出如油,脉微细欲绝。胡老扁判断此为寒邪直中,阳气衰脱。

他立刻取出艾绒,在其神阙、关元穴施以重灸,艾火的温热似乎暂时驱散了部分的阴寒,妇女冰冷的四肢渐渐有了一丝暖意。

他不仅仅用药石针灸。看到许多贫苦人家连煎药的瓦罐都没有,他让阿强、福生就近寻来破锅烂盆,支起炉灶,现场熬煮大锅的“辟瘟解毒饮”和更针对重症的“蚕矢汤”简化方,分发给排队的人群。那浓郁苦涩的药香,在这充满死亡气息的弄堂里,成了绝望中唯一令人心安的希望之光。

他还不断地向围观的、尚未发病的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喝开水,不食生冷,饭前便后洗手(用肥皂或草木灰),处理呕吐物排泄物要洒石灰,保持居所通风……这些在现代看来最基本的卫生常识,在当时混乱的贫民区,却是保命的关键。

忙碌至午后,胡老扁水米未进,汗水早已浸透青衫,顺着额角滑落,滴在满是尘土的地面上。阿强和福生也累得几乎虚脱,但看着胡先生那始终挺直的脊梁和专注的神情,两人也咬牙坚持着。

然而,疫情的残酷远超想象。有时,刚刚喂下汤药的病人,不过一刻钟便气绝身亡;有时,一家人抬着病人满怀希望而来,最终只能哭着抬着尸体离去。

死亡,在这里是如此的稀松平常。胡老扁能做的,便是在这无尽的死亡浪潮中,尽可能地多捞起几个尚存气息的生命。

夕阳西下,将弄堂染上一层凄艳的橘红色。带来的药材已消耗大半,排队的人群依然望不到头。胡老扁感到一阵阵眩晕,那是体力与精力极度透支的征兆。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呵斥声由远及近。几匹高头大马冲入弄堂,马上骑着几名穿着黑色绸衫、面目凶悍的汉子,为首一人,竟是曾在杜公馆有过一面之缘的陈明宇!

“胡先生!”陈明宇勒住马,跳了下来,对着胡老扁一抱拳,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神色,“杜先生听闻先生在此悬壶济世,深为感佩。特命我等送来一批紧缺药材,并请先生即刻离开此地!此地……太过危险!”

他身后,几名汉子从马背上卸下几个沉重的麻袋,里面正是胡老扁急需的藿香、黄芩、黄连等药材。

胡老扁看着那些药材,又看了看周围殷切期盼的病患,缓缓摇头:“陈兄,代胡某多谢杜先生厚意。药材胡某厚颜收下,以救燃眉之急。然胡某此刻,不能离开。”

陈明宇眉头紧锁:“先生!此间疫情已失控!官府随时可能进行更严厉的封锁,甚至……焚毁疫区!您留在此地,九死一生!”

“医者所在,便是病患所在。”胡老扁语气平静,却蕴含着不容动摇的力量,“若因惧死而弃他们于不顾,胡某余生难安。请回复杜先生,他的情义,胡某心领了。”

陈明宇定定地看了胡老扁半晌,这位见惯了江湖血雨、人心叵测的青帮干将,眼中竟也流露出了一丝真正的敬意。他不再多劝,只是对身后手下挥了挥手:“留下两个人,协助胡先生,护他周全!其余人,跟我回复杜先生!”

说罢,他翻身上马,对着胡老扁再次抱拳,然后调转马头,带着一阵烟尘离去。

有了杜月笙送来的这批及时药材,以及两名精干汉子的协助,胡老扁的临时医棚得以继续运转下去。灯火一直亮到深夜,那蒸腾的药气与忙碌的身影,成了这片被瘟神践踏的土地上,最顽强、也最温暖的生命旗帜。

胡老扁知道,他个人的力量,在这场浩劫面前,如同萤火之于黑夜。但他更知道,只要这萤火还未熄灭,就能给在黑暗中挣扎的人,带去一丝微光,一线生机。这,便是“悬壶济世”的真正含义——不在于能救多少人,而在于面对苦难时,那颗永不背弃的仁心。

夜色深沉,疫情未歇。而胡老扁的脚步,依旧坚定地穿行在死亡的阴影之间,用他手中的银针与药囊,践行着一名医者最朴素,也最伟大的誓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