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神医胡老扁 > 第32章 往事如烟

神医胡老扁 第32章 往事如烟

作者:骆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3 22:31:57

督军府的花厅,灯火辉煌,气派非凡。并非正式宴客时的大排场,只设了一桌精致的席面,但所用器皿、周遭陈设,无不透着低调的奢华与权力的重量。空气中弥漫着酒香与珍馐的香气,却也掺杂着一丝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威压。

苏耀祖端坐主位,已换下一丝不苟的戎装,穿着一身深紫色团花暗纹的绸缎长衫,少了几分战场杀伐的凌厉,多了几分居家的随意,但那久居人上、不怒自威的气势,却如同无形的光环,笼罩着整个花厅。他面容轮廓分明,眼神深邃,看似平和的目光扫过时,却仿佛能穿透人心,勘破一切虚实。

苏婉清坐在他下首,也换了身鹅黄色的家常旗袍,褪去了日间的英武,恢复了大家闺秀的娴静,只是偶尔看向胡老扁的眼神,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与紧张。

胡老扁与魏永年在下首客位落座。面对这位执掌生杀大权的封疆大吏,胡老扁心中不免有些拘谨,但他行医多年,见惯生死与权贵,很快便调整呼吸,恢复了惯常的沉静。魏永年则显得更为从容些,显然已习惯了这等场合。

“胡先生,不必拘礼。”苏耀祖开口,声音洪亮而沉稳,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今日乃是家宴,为先生接风,亦是感谢先生对小女的多次照拂,以及……在清河县活人无数的仁心仁术。”他举起酒杯,“这一杯,苏某敬先生。”

胡老扁连忙起身,双手捧杯:“督军大人言重了,胡某愧不敢当。治病救人,乃医者本分。苏小姐侠义心肠,多次相助,胡某感激不尽。”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液醇厚,却难掩心底的审慎。

苏耀祖微微一笑,示意他坐下:“坐,坐。听闻先生此番经历,可谓惊心动魄。杨虎臣跋扈,王文元圆滑,云岭寨更是龙潭虎穴,先生能安然至此,足见智勇双全,医术通神。”他话语平和,却对胡老扁的经历了如指掌,显然早已通过苏婉清或其他渠道掌握了详细情报。

“督军过奖,不过是侥幸,仰仗些许医术周旋罢了。”胡老扁谦逊道。

“医术便是大本事。”苏耀祖目光炯炯,“永年在我府中多年,其医术医德,我是深知的。他能与你师出同门,称你为师弟,足见先生之能。”他看了一眼魏永年,后者微微欠身。

魏永年适时接口道:“督军明鉴。我这位师弟,天赋远胜于我,尤其于妇科一道,已得师父真传,青出于蓝。当年在师门……”他顿了顿,眼中泛起追忆之色,转向胡老扁,“济仁,你可还记得,当年我们为了辨明一味‘七月一枝花’的药性,在深山老林里蹲了整整三天,差点被野猪拱了?”

提起少年学艺时的趣事,胡老扁紧绷的心弦也不由松弛了几分,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如何不记得?最后还是师兄你用师父教的‘驱兽散’才把那畜生赶跑。回来后,师父罚我们抄了十遍《本草纲目》草木部。”

两人相视而笑,那段艰苦却纯粹的学医岁月,如同被时光蒙上柔光的画卷,在推杯换盏间缓缓展开。他们聊起严苛却又慈爱的师父,聊起为了一个病例争得面红耳赤的夜晚,聊起第一次独立行医成功时的喜悦,也聊起那些因战乱、贫困而无奈逝去的生命所带来的无力与悲伤。

“……记得那次,川中大疫,时疫夹杂着妇科崩漏之症,死者枕藉。”魏永年语气沉重下来,“师父带着我们,不顾安危,深入疫区。你我记得吗?那个怀着身孕却染上时疫的妇人,高烧不退,下血如崩,所有大夫都摇头说没救了,是你,坚持用‘清瘟败毒饮’合‘固本止崩汤’加减,大胆重用生石膏、犀角(当时尚有),辅以针灸,硬是将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母子平安!那时你才十八岁!”

胡老扁眼中也闪过感慨:“若非师父在一旁指点,师兄你帮我稳住针法,我一人岂能成功?那时才知,医道无穷,责任重大。”

苏耀祖静静地听着,并未打断,偶尔饮一口酒,目光在胡老扁和魏永年之间流转,带着一丝欣赏与考量。苏婉清更是听得入神,她从未见过胡老扁如此健谈的一面,那些充满艰辛却又闪耀着理想光芒的往事,让她对这位沉静郎中的了解更深了一层,心中那份情愫,也悄然滋长。

“后来……世道愈发乱了。”魏永年的声音将众人从回忆中拉回,带着一丝怅惘,“师父他老人家忧愤成疾,临终前将我们叫到床前,叮嘱我们,‘医者,当以仁心为本,以医术为器,无论身处何地,境遇如何,莫忘救济苍生之志。’言罢,便溘然长逝……师门也就此离散。”

花厅内一时寂静。窗外夜风拂过竹海,沙沙作响,更衬得厅内气氛凝重。师父的遗言,如同沉重的钟声,敲在胡老扁与魏永年的心头,也回荡在苏氏父女耳中。

胡老扁默然不语,端起酒杯,对着虚空微微一举,然后倾洒在地,以祭恩师。魏永年亦如是。

苏耀祖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缓缓道:“尊师高义,令人敬佩。乱世之中,能坚守本心,不忘济世之志者,尤为可贵。”他话锋一转,看向胡老扁,“胡先生,你一身医术,困于清河一隅,或辗转于匪穴官衙,所能救治者,终究有限。岂不闻‘大医医国’?如今国家积弱,民生多艰,正需先生这等大才,匡扶世道,救济更多黎民。”

来了!胡老扁心中暗道。苏耀祖终于图穷匕见,开始了招揽。

他放下酒杯,迎向苏耀祖的目光,语气平和而坚定:“督军大人,‘大医医国’乃古之圣贤所期,胡某区区一介草泽郎中,才疏学浅,唯有此身薄技,愿尽绵力,救治眼前疾苦。至于医国济世,乃大人这等豪杰之责,胡某不敢僭越,亦无力承担。”

他再次明确地划清界限,只愿行医,不愿涉足军政。

苏耀祖闻言,并未动怒,反而哈哈一笑:“先生过谦了。医术便是力量,何况是先生这等起死回生的手段。即便不直接参与军政,于我军中,若能设立良医馆,培养军医,救治伤患,亦是功德无量之事,同样是为国为民。婉清在清河县的义诊,便做得很好嘛,先生亦是其中主力。”

他将话题引向了更实际的层面,也为苏婉清表了功。

苏婉清适时开口道:“父亲,胡先生志在民间,不慕权位。即便在督军府,女儿觉得,也应尊重先生意愿,让其能专心医道,救治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府内眷属,还是……外面的百姓。”她这话,既是在为胡老扁争取自由空间,也隐含了希望父亲不要强逼的意思。

苏耀祖看了女儿一眼,目光深邃,未置可否,只是对胡老扁道:“先生之意,苏某明白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先生既暂居府中,便好生休养,永年会协助你调理身体。府中之人,若有疾患,少不得要麻烦先生。至于其他……来日方长,我们再议。”

他并未放弃招揽,但采取了更迂回、更耐心的策略。这“来日方长”四字,给了胡老扁暂时的喘息之机,却也意味着长期的考量与博弈。

宴席在一种表面和谐、实则各怀心思的氛围中结束。苏耀祖自有军务要处理,先行离去。苏婉清陪着胡老扁和魏永年走了一段。

“胡先生,师兄,你们多年未见,定有许多话要说,婉清就不打扰了。”苏婉清在岔路口停下,对胡老扁柔声道,“先生安心住下,需要什么,随时找我。” 她目光清澈,带着真诚的关怀。

“多谢小姐。”胡老扁拱手道谢。

看着苏婉清离去的背影,魏永年轻轻叹了口气,对胡老扁低声道:“济仁,婉清小姐对你……似乎颇为不同。这是福是祸,犹未可知啊。督军虽未明说,但他显然已注意到这一点。”

胡老扁默然。他何尝不知?苏婉清的情谊,如同温暖的阳光,却也可能是灼人的火焰。

师兄弟二人回到“听竹轩”,摒退下人,沏上一壶清茶。窗外月华如水,竹影婆娑。经历了方才宴席上的机锋与回忆的冲刷,两人都有些疲惫,也有些亢奋。

“师兄,”胡老扁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缓缓道,“师父当年的教诲,我一日不敢或忘。只是这世道,想独善其身,凭医术安身立命,为何如此之难?”

魏永年苦笑:“只因这世道,病了。病得太重。权欲、兵燹、贪婪、混乱……皆是顽疾。我们医者,能治人身之疾,却难医世道之病。师父当年,或许也看到了这一点,才那般忧愤吧。”

他顿了顿,看着胡老扁:“济仁,你志在民间,我理解,亦支持。但督军府绝非久留之地,此地是非太多。待你身体养好,还需早做打算。”

胡老扁点头:“我明白。只是眼下,杨虎臣虎视眈眈,王文元心思难测,离开此地,又能去往何方?”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天地之大,似乎竟无一处可以安心行医的净土。

魏永年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总会有办法的。实在不行……我在这府中多年,也有些人脉,或可助你悄然离开。只是需等待时机,周密计划。”

兄弟二人借着月色清茶,细细商议起来。那些如烟的往事,沉淀为深厚的情谊与信任,在这危机四伏的督军府深院中,成为了彼此最坚实的依靠。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至少,他不再是一个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