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膳创意小赛的余温尚未消散,林越的案头已堆起了一叠厚厚的资料 —— 从跨院技法比拼的锁灵工艺记录,到灵膳节展区的运营数据,再到灵植培育、陶盘修复的创新方案,这些都是青风镇学员在外院交流期间积累的核心成果。灵厨公会此前特意发来消息,希望林越能提交一份详细的成果报告,为各分院的灵厨技艺交流提供参考。
“这些成果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得让它真正推动跨院合作。” 林越翻看着资料,目光落在灵植培育区的灵材清单上 —— 青风镇盛产的灵黄豆、清瘴灵草,在西城分院极为稀缺;而西城分院的灵焰灵煤,却是青风镇制作高温灵膳的急需原料。他突然意识到,若能建立跨院灵材共享机制,不仅能解决灵材短缺问题,还能促进各分院的工艺互补。
当天上午,林越便召集苏沐雪、陈默和赵昊,一起梳理成果报告的框架。苏沐雪负责整理灵植培育与灵膳创新的案例,陈默汇总灵火控温、灵具修复的技术细节,赵昊则统计各项成果的实际应用数据(如锁灵工艺提升灵气利用率的具体百分比、批量流程优化后的出餐效率等)。四人分工明确,不到一天时间,报告的初稿便已成型。
正当林越修改报告细节时,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叮!检测到外院交流成果转化需求(成果落地率仅 41%)、跨院灵材供需缺口(青风镇灵黄豆储备过剩 30%,西城分院灵焰灵煤缺口 45%)、公会协作意愿强烈(灵厨公会推动资源整合倾向 89%),触发系统支线任务 “成果共享”】
【任务目标】:72 小时内完成三项核心任务:1. 完善《外院交流成果报告》,确保成果案例详实、数据准确,包含 3 项可落地的跨院合作建议;2. 向灵厨公会成功提交报告,并推动公会牵头建立 “跨院灵材共享机制”,明确灵材调配规则、定价标准、质量检测流程;3. 与至少 2 所外院分院(西城分院、东城分院)达成初步共享意向,签订灵材置换协议。【任务奖励】:系统积分 680 点,解锁 “资源整合” 主动技能(LV.1,提升跨院合作谈判成功率 62%),获得 “灵材供需匹配系统”(实时更新各分院灵材库存,自动匹配供需),系统经验值 3600。【失败惩罚】:外院交流成果未得到有效转化,青风镇灵材短缺问题持续;跨院合作推进受阻,后续工艺交流机会减少。
“看来这份报告不仅是成果展示,更是推动合作的关键。” 林越收起系统面板,将报告框架调整为 “成果总结”“问题分析”“合作建议” 三大部分,其中 “合作建议” 重点突出灵材共享机制,附上各分院的灵材供需清单和初步置换方案。
接下来的两天,林越带领团队反复打磨报告细节。在 “成果总结” 部分,他们用数据说话:三重锁灵灵豆腐的灵气利用率达 90%,较传统工艺提升 30%;灵膳节展区综合评分 94 分,带动青风镇灵厨工艺认可度从 32% 提升至 78%;灵果苗嫁接新技法使成活率从 42% 提升至 93%。每一项成果都配有工艺流程图、检测数据对比表,直观展示创新价值。
“问题分析” 部分则坦诚指出跨院交流中的痛点:各分院灵材资源分布不均(如东城分院擅长灵果培育,却缺乏灵脉粉末;南城分院灵肉储备充足,灵蔬供应不足);灵材调配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跨院置换效率低下;工艺交流多停留在 “展示层面”,未形成长期协作机制。
最关键的 “合作建议” 部分,林越提出了 “三级共享机制”:一级为 “应急置换”,针对各分院突发的灵材短缺,通过公会平台发布需求,24 小时内完成调配;二级为 “定期供应”,各分院每月提交灵材供需计划,公会统一制定调配清单,按季度进行批量置换;三级为 “联合培育”,针对稀缺灵材(如双焰阳炎草、九转灵菇),由多分院共同投入资源,在灵气适宜的区域建立联合培育基地,共享培育成果。
报告完善后,林越带着苏沐雪和陈默,前往灵厨公会提交报告。公会大厅庄严肃穆,主考官李长老与另外三位长老早已等候在会议室。林越将报告递交给李长老,随后开始详细讲解成果亮点与合作建议。
“三重锁灵工艺能将普通灵黄豆的价值提升一倍,这在灵材稀缺的分院极具推广意义。” 李长老翻到工艺展示页,眼中满是赞赏,“但灵材共享涉及各分院的利益,如何确保公平性?”
“我们建议由公会成立‘灵材共享委员会’,负责制定统一标准。” 林越早有准备,拿出提前绘制的《灵材共享规则草案》,“灵材定价以‘灵气含量 培育成本’为基础,由委员会定期审核;质量检测由公会派遣专业人员,确保置换的灵材符合标准;置换过程全程记录,通过公会平台公示,接受各分院监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