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娘闻言,提着月白襦裙的裙摆上前一步。
裙摆上的墨梅纹样随着动作轻晃,宛如寒枝上颤动的花瓣。
她微微垂眸,声音清冷如碎冰相撞。
却透着十足的恭敬:“回摄政王,此前娘娘并未给组织取名,臣女们在外行事,只以‘梅兰竹菊’的名号互通消息,对外则多以寻常商户、绣坊的身份作掩护。”
安倍山闻言,指尖摩挲着翡翠扳指,目光在四人身上缓缓扫过。
梅娘的清冷、兰娘的温婉、竹娘的飒爽、菊娘的活泼,像四幅风格迥异却同样雅致的画卷。
他突然一拍大腿,眼睛亮得像淬了光:“既然你们四人是组织的核心,又以梅兰竹菊为号。“
“梅兰竹菊四君子,不如就叫‘君子阁’如何?既符合你们的身份,又显得雅致。”
他身子微微前倾,语气里满是得意:“这个名字既贴合你们的身份,又透着雅致,日后行事也能掩人耳目。”
“谁能想到,一个叫‘君子阁’的地方,会是咱们手里最得力的暗桩组织?”
杨玉环坐在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珍珠串成的手链,闻言忍不住笑出声。
珍珠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映得她眉眼愈发柔和:“三郎这个名字取得好!”
“既不张扬,又能体现她们四人的特质,比那些叫‘暗影堂’‘幽冥殿’的俗名雅致多了。”
兰娘听到 “君子阁” 三个字,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轻声附和:“‘君子’二字,既有风骨,又显端庄,多谢摄政王赐名。”
菊娘更是蹦蹦跳跳地拍手,鹅黄色裙摆扫过青砖地面。
带起一阵轻快的风:“太好了!以后咱们就有正经名字啦!‘君子阁’,听着就气派!”
竹娘也微微颔首,青绿色衣衫下的脊背挺得更直了。
眼神里多了几分归属感:“臣女等谢过摄政王赐名。”
安倍山看着四人欢喜的模样,心里也跟着畅快。
他收起笑意,语气骤然变得郑重:“从今日起,‘君子阁’就归本王直接管辖。“
“你们四人依旧担任头领,各司其职。”
“梅娘擅长情报搜集,日后各地眼线传来的消息,先由你筛选整理;兰娘精通医理与易容,负责阁中成员的伤病诊治与身份伪装。”
“竹娘武艺高强,掌管阁中护卫与行动部署;菊娘心思活络,擅长与各方势力周旋,负责外围联络。”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日后有任何重要消息或行动,你们直接向本王禀报,无需经过其他层级。”
“若遇紧急情况,可持本王亲赐的玄铁令牌调动阁中所有人力,哪怕是调动长安城内的眼线,也无需请示!”
“是!臣女遵令!”
四人齐声应道,声音比之前更响亮,语气里多了几分坚定。
杨玉环见安倍山很快就理清了君子阁的职责分工,眼中满是欣慰。
她示意兰娘将案上的一个紫檀木匣子递过来,打开匣子,里面放着一叠泛黄的纸册。
“三郎,这是君子阁目前的大致状况,你且看看。”
她将纸册递给安倍山,指尖划过纸页上的字迹:“阁中的暗桩,主要分布在江南、中原、关中三个区域。”
“江南的苏州、扬州、杭州,是商户聚集之地,眼线多以账房、伙计丫鬟的身份潜伏。”
“中原的洛阳、汴州,是交通要道,眼线多在驿站、茶馆安身。”
“关中的长安、咸阳,靠近皇城,眼线则多伪装成绣娘、仆役,甚至还有几人在官府当差。”
安倍山接过纸册,仔细翻阅。
纸册上不仅标注了暗桩的分布区域,还详细记录了每个眼线的姓名、伪装身份、擅长技能。
字迹娟秀工整,显然是兰娘或梅娘亲手誊写的。
“目前阁**有五百零七人,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死士。”
梅娘在一旁补充道,声音依旧清冷,却多了几分肃穆:“这些姐妹,大多是早年灾荒时,娘娘派人从流民手中买回来的。”
“那时她们要么是被家人插标变卖,要么是孤苦无依,若不是娘娘收留,恐怕早就没了性命。”
竹娘也跟着说道:“招募时,我们只挑选底子好的女孩子,不仅要看容貌、身形,还要看心性。”
“必须是恩怨分明、能吃苦、忠诚度高的。”
“买回来后,会进行多年的训练,既要学识字、算术、情报分析,也要练武艺、医理、易容,甚至还要学经商、应酬,确保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
安倍山听到 “灾荒”“插标卖女”,心里微微一沉。
他想起自己前世在民间看到的惨状,又看了看眼前四位气质出众的女子,不禁感叹:“娘子倒是心善,也有远见。”
杨玉环轻轻叹了口气:“当年也是看着她们可怜,想着能救一个是一个。”
“后来发现,这些女孩子心思细、韧性强,比男子更适合做暗桩,才慢慢组建了这个组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