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画面中的红光一闪而过,随即消失。
孙连城盯着屏幕,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
他没有说话,但指挥室里的气氛立刻变了。所有人都停下了手头的动作,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重新调取通道口三分钟内的全部影像。”他说,“逐帧回放,重点看设备状态变化。”
技术人员迅速操作。
画面被分解成一帧一帧的静态图像,从暗门开启到红光闪现的过程被拉长放大。
第九帧时,摄像头边缘出现轻微扭曲;
第十五帧,地面灰尘有细微位移;
第三十二帧,红外热成像图上,通道深处出现一个短暂升温点,位置大约在第十三级台阶附近。
“不是自然现象。”孙连城低声说,“是设备启动时的瞬时放电。”
他转向通讯频道:“通知前线,所有人员撤离密道入口五米外,盾牌前置,保持警戒。”
命令刚下,无人机操控员报告:
干扰信号再次减弱,定位系统恢复部分功能。
热力图显示,变电井方向仍有微弱电磁残留,强度不足以影响大型设备,但足够维持小型装置运行。
孙连城沉吟片刻,下令启用蛇形摄像头进行二次探查。
这次加装了抗干扰模块和防爆外壳,由特警手动推进。
金属管缓缓伸入通道。前八级台阶依旧清晰,第九级左侧刮痕未变,第十级角落的橡胶碎片仍在原处。
镜头继续深入,第十三级平台上的方形凹槽再次出现,内部胶渍边缘整齐,像是近期才拆除设备。
“有人来过。”孙连城确认,“而且走得不急。”
他调出技侦组预计抵达时间:
还有四分半钟。时间不够等他们到场再行动。
“切断备用电源。”他下达指令,“关闭整个西区照明线路。”
电力调度中心回应后不到十秒,密道内的应急灯全部熄灭。
监控画面陷入黑暗,仅靠前端摄像头自带的低光模式勉强捕捉轮廓。
“现在。”他对特警指挥官说,
“派两个人进去,带屏蔽背包和供氧装置,动作要慢,每一步都踩实。”
两名特警立即上前,身穿轻型防弹服,背负信号屏蔽箱,手持强光战术灯。
一人持盾在前,另一人紧随其后,沿着墙边缓慢推进。
每走一步,都会用工具轻敲地面测试承重。
技术人员跟在后方,手持频谱检测仪,屏幕上绿色波形稳定跳动。
走到第十级台阶时,仪器数值突然升高。
“这里有残留信号。”他说,“频率很低,像是定时唤醒程序。”
孙连城通过耳麦听到汇报,立刻补充命令:“不要触碰任何墙面或设备,只做观察记录。”
特警继续前进。
到达第十三级平台后,发现凹槽下方有一条隐蔽线槽,通往墙体深处。
技术人员用探测针插入缝隙,取出一小段断裂的网线接口,外皮磨损严重,像是长期插拔所致。
“这不是临时布线。”他判断,“是固定通信节点。”
前方通道开始向下倾斜,坡度约十五度,墙壁两侧布满电缆桥架,多数已老化脱落。
尽头隐约可见一道金属门轮廓,表面锈迹斑斑,门框周围有明显焊接修补痕迹。
“停下。”孙连城突然出声,“先通风。”
特警退回平台,打开便携式风机向内吹风十分钟。
空气检测仪显示氧气含量回升至正常水平,有害气体浓度未超标。
“可以进。”技术人员示意。
两人再次前行,接近金属门时发现锁具为电子密码加机械旋钮双控结构。
面板黑屏,但底部指示灯微弱闪烁,说明仍有供电。
“别碰密码盘。”孙连城提醒,“找物理入口。”
其中一名特警绕到门侧,发现底部通风口格栅松动。
他用工具撬开,伸手探入,摸到一段垂下的数据线,末端连接着一块独立蓄电池。
“找到了。”他说,“隐藏电源,独立于主电网。”
孙连城立刻下令:“断开电池连接,然后破门。”
特警剪断电线,随即使用液压扩张器夹住门缝。
一声闷响后,金属门向内倒下,扬起一片灰尘。
灯光照进室内,显露出一个约二十平米的封闭空间。
中央摆放两张金属桌,桌上有多台老旧主机,硬盘指示灯间歇闪烁。
靠墙位置堆叠着文件盒,标签模糊不清。角落里有一张折叠床,床单发黄,枕头上留有压痕。
“有人最近待过。”特警低声通报。
技术人员迅速进入,佩戴电磁隔离手套检查设备。
他逐一拔掉主机电源线,拆下硬盘模块,装入法证级屏蔽箱。
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台机箱侧面贴有手写编号:Z-07-23-A。
“这个编号格式不对。”他说,
“不像机场资产登记。”
孙连城记下编号,未作回应。他更关注纸质资料。
特警开始清点文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