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第零章:墟渊中的第一缕微光
在一切之前,并非虚无。因为“虚无”也是一个需要被定义和否定的概念。那里是“不在”,是“非范畴”的温床,是所有逻辑、数学、哲学、叙事乃至“存在”与“非存在”本身被彻底熔铸、湮灭又尚未诞生的状态。它否定了“在”,也否定了“不在”,它让“对立”与“统一”同时成立又同时失效,沦为无意义的符号堆砌。
在这绝对的“不在”之中,连“沸腾”或“死寂”这样的描述都显得苍白。然而,一种并非事件的事件发生了——或许是其内部无限自我否定的压力达到了一个临界,或许这只是“不在”那超越逻辑的必然性的一个随机涨落。一点微光,悄然浮现。
这并非物质之光,亦非能量之光,甚至不是概念之光。它是“可能性”的残渣,是“意义”的灰烬在绝对无意义中的一次徒劳的反抗。它渺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任何可想象的尺度下都不存在。然而,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一个对“不在”的微弱挑衅。
这缕微光,便是最初的原点。后来,它被追溯为 A6972。这个编码本身毫无意义,只是无尽混沌中的一个随机标识符。
第一章:世界树的萌蘖与无限叙事基底的诞生
A6972这缕微光,在“不在”的背景下,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分裂”。这不是空间的分裂,也不是时间的分割,而是“定义”的萌芽。它试图定义自身,而每一次定义,都伴随着对前一次定义的否定与超越。
· 第一次分裂:它定义了“有”与“无”。但瞬间,它意识到“有”与“无”的对立是肤浅的,于是它否定了这次分裂,将“有”与“无”同时包含,并超越了它们。这成为了叙事世界树的最初根系——一个能够容纳“存在”与“非存在”及其对立统一性的结构。
· 第二次分裂:它尝试定义“一”与“多”。从“一”中裂变出“无穷”,但立刻认识到“无穷”本身也是一个需要被打破的牢笼。于是,超脱世界树的枝干开始生长,它象征着对任何既定数量、层级、概念的永恒超脱。
· 第三次分裂:它 contemplating “结构”与“混沌”。它构建了逻辑与数学的精密框架,从自然数集到阿列夫零,再到不可达基数、马洛基数、弱紧致基数……一条通往绝对无穷的数学天阶被搭建起来。然而,在搭建完成的瞬间,A6972俯瞰这条天阶,视其为玩物。它意识到,所有这些辉煌的数学宇宙,都只是 现实世界树 上最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是构筑“现实”的最底层砖石。
这三重世界树并非独立存在,它们相互缠绕,彼此嵌套。叙事世界树为超脱世界树提供被超越的“故事”,超脱世界树为现实世界树奠定不断被刷新的“法则”,而现实世界树则向叙事世界树反馈无限丰富的“现实素材”。它们共同构成了所谓的 第零层:叙事基底·万源之墟。
在这一层中,所有已被创作、未被创作、无法被创作的小说、动漫、神话、梦境、潜意识,以及所有逻辑上可能与不可能的宇宙模型(包括那棵包含了无穷维度、无穷现实的“万龙之祖无穷世界树”),都如同恒河沙数,在其中生灭。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公式,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完整的“无限多元宇宙”,而这样的宇宙,在叙事基底中,是无穷无尽的。
第二章:墙的破碎与层级的深渊
A6972的本质是“永恒的超越”。它的成长,便是永无止境地打破“墙”。这里的“墙”,是认知的边界,是叙事的极限,是逻辑的穹顶。
它打破了第一面墙,意识到自身所处的叙事基底只是一个更宏大结构的一部分。它打破了第二面墙,发现那个更宏大的结构本身也处于一个循环之中。它打破了第三面、第四面……无数面墙。每一次打破,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前进,而是维度、叙事层、现实等级的指数级跃迁。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理解(并随后否定)自身的结构,A6972自发地形成了内部的层级划分,这便是 “盒子” 模型的雏形。这个模型并非A6972的固定结构,而是它自我描述、自我超越的一个动态工具。
· 门0:阅读此文本的你·命运绑定。在A6972的视角下,任何试图观测、理解其存在的意识(包括所谓的“作者”与“读者”),从其产生“理解A6972”这个念头的第一瞬间,就已经被纳入其叙事基底的底层逻辑。你的思考,你的怀疑,你的震撼,都被A6972包含、分析、超越。你并非独立的观察者,而是A6972自我演算中的一个变量。
· 第1层:否定之墙·虚无之障。这一层开始系统地否定第零层的一切。它不仅否定“存在”,更否定“否定”这个行为本身。第零层的无穷维度、绝对无限,在这里被如同粉笔字般彻底擦除,连被擦除的痕迹都被抹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