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我用像素能力在末世求活 > 第127章 联合考察与学术碰撞

神迹般的震撼感如潮水退去,那足以冲垮任何坚固世界观的冲击缓缓沉淀,取而代之的并非平静,而是一种更为持久炽热的情感洪流——独属于学者,在文明废墟之上骤然触及终极真理时,所爆发出的近乎疯狂的学术狂热。

以周培明教授为首的核心圈顶尖科学家们,此刻的状态已无法用“兴奋”形容。他们便如一群在荒漠跋涉数十年、濒临渴死的朝圣者,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传说中流淌奶与蜜的应许之地。深入骨髓的疲惫、危机四伏的末日世界、乃至时间本身的流逝,都被瞬间遗忘。

他们眼中,燃烧着名为“求知”的火焰。防护服被迅速脱下,随手丢弃,仿佛那代表现代科技最高防护水平的装备,反而成了与这座神殿亲密接触的阻碍。他们几乎是扑向这座宏伟沉寂的古代殿堂,如同贪婪巨龙扑向宝藏,开始了废寝忘食的数据采集与现场分析。

刹那间,风神殿,这座沉寂了数万年的古老圣地,被注入了属于人类文明的全新活力与嘈杂。

这里不再只有风声与星光的私语。低沉的便携式能量核心嗡鸣声,取代了万古寂静。各种在末世中极为珍贵、凝聚无数人心血的精密仪器,被迅速有序地从科研车上搬运下来。它们的外壳在穹顶人造星空的柔光下,反射着冰冷金属光泽,与周围古老石柱形成了鲜明而和谐的诡异对比。

一队地质学家正围着一根断裂的擎天巨柱工作。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红色网格线在巨大柱体表面流动,将其尺寸、断裂面细节及内部结构忠实反馈到终端屏幕。组长李博士,一位严谨的中年学者,正用高精度地质声纳探测仪贴紧完整的石柱表面,屏幕显示的内部结构图让他眉头紧锁。

“不可思议,”他对着通讯器低语,声音里充满困惑与赞叹,“其承重结构完全违背已知任何岩体力学模型。按照这个尺寸和密度,它的自重就足以压垮基座,但它却稳固得像与整片大陆连为一体。它的内部……并非实心,而是某种类似蜂巢的复杂微观结构,这不只是建筑,这是艺术,是生长出的奇迹!”

不远处,另一组材料学家则更显虔诚。他们未用任何暴力手段,仅用一把特制高硬度钨钢刮刀,小心翼翼近乎抚摸般,从一处早已存在的破损边缘,刮取下几毫克灰白色粉末。粉末被郑重置入真空样品管,送入一台便携式质谱与光谱综合分析仪。仪器运行,屏幕上跳出连串令人费解的数据流,主要负责的张姓女研究员扶了扶滑落的眼镜,喃喃自语:“原子结构异常稳定,键能高得离谱……光谱分析显示有我们已知的硅、碳、铝,但它们……似乎被一种前所未见的能量场束缚成了全新晶格结构。这东西……能抵御数万年风蚀和地质变动,我毫不怀疑它甚至能硬抗近距核爆。我们若能破解其构成……不,只要能模拟出它百分之一的特性,人类据点的防御能力将产生质的飞跃!”

最热闹的区域,则属于以王博士为首的几位理论物理学家。他们像发现全新物理学圣殿的信徒,围着墙壁上缓缓明灭的符文,架设起各种精密能量场探测器、引力波干涉仪和空间曲率传感器。幽蓝色探测光束在符文上交织成网,无数数据汇入中央处理器,却只换来一片片代表矛盾、悖论和无法解析的红色警报。

他们试图用毕生所学的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乃至最前沿的弦理论,去解释那些符文为何能够如此优雅高效地从环境中汲取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光、热及维持这片空间稳固的力场。但符文的运作方式,仿佛在嘲笑着他们现有的全部知识体系。它既有粒子运动特征,又展现出纯粹波动性;它似乎在扭曲时空,却又没产生可被直接观测的引力效应。

在这种极致浓厚、智力密度高到让空气都变得粘稠的学术氛围中,一场场充满智慧火花、激烈却毫无火气的学术碰撞,不可避免地上演。这些交流已超越普通研讨会,更像一场……由现代人类科学家、一个神秘遗迹守护者后裔、和一个真正的异星智慧生命共同参与的、跨越不同文明与知识体系的奇妙对话。

“周教授!出来了!初步结果出来了!”一位名叫陈冲的年轻地质学家,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到周培明身边,他手中战术平板因主人的激动而剧烈颤抖,屏幕数据曲线晃得人眼花。他指着其中一行结论性文字,声音因极度震惊而变调,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我们对石柱最底层断裂面中、完美封存于晶体结构内的有机物残留,进行了碳十四和钾氩两种方式的交叉年代测定……结论是……它的年代……至少在五万两千年以前!误差不超过正负五百年!”

“五万两千年……”这数字如重锤,狠狠敲击在在场每位学者的心上。

陈冲的呼吸变得急促,他几乎是在喊叫:“教授!五万两千年!那时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还在和尼安德特人争夺生存空间!我们在用粗糙石器和木棒与野兽搏斗,住在简陋山洞!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有人能深入地底,建造出如此宏伟、如此超越时代的地下宫殿?这……这完全推翻了我们已知的人类文明史!”

他的话语充满信仰崩塌的迷茫。那是他们学习、研究、奉献一生的知识大厦,在眼前这个冰冷数字面前,被毫不留情地推倒了。

周培明教授的身体也微不可查地晃了一下,但他立刻稳住。他缓缓摘下老花镜,用一块绒布仔细擦拭,这个动作让他有了几秒钟平复内心惊涛骇浪的时间。他眼中同样闪烁着震撼光芒,但他比年轻人更能沉住气。他知道,当旧理论无法解释新发现,便意味着一个全新范式的诞生。

他没有直接回答陈冲,因为他知道用现有历史框架此题无解。他转身将目光投向一旁静静站立、仿佛超然物外的艾奥罗斯,用一种极为郑重近乎请教的语气问道:“艾奥罗斯先生,冒昧请教。按照贵族代代相传的传说,这座伟大的神殿,究竟是何人,或者说,是何种存在所建?”

这个问题,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他们意识到,答案或许不在历史故纸堆里,而在眼前这个活着的“神话”口中。

艾奥罗斯蔚蓝色的眼眸古井无波,他沉默片刻,仿佛在从悠远时间长河中打捞残缺的记忆碎片。然后,他按照陆一鸣事先叮嘱好的精心话术,用一种空灵悠远的声音回答:“我族的传承记忆,在漫长岁月中已残缺不全。我们只知,在吾祖——第一位风之守护者诞生前,这座神殿便已存于此,如天空星辰般古老。吾祖的使命,并非建造,而是守护,等待一位……天命所归的开启者。至于其建造者,我族称之为……‘先行者’。”

这个回答滴水不漏。他既未承认也未否认建造者身份,而是抛出一个更具神秘色彩的“先行者”概念,巧妙地将所有尖锐问题都引向一个更宏大、更无法考证的史前迷雾,却也为科学家们无穷的想象力,提供了一片可以任意驰骋的广阔草原。

而在大殿另一端,一场关于物理学基础定律的激烈争论正在爆发。

理论物理组的王博,一个刚过三十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的天才,此刻正对着墙壁上一段如星河般流转的复杂符文,急得抓耳挠腮,几乎要把自己本就不多的头发薅下来。

“太奇怪了!实在太奇怪了!这是对物理学大厦的公然挑衅!”他对着自己的导师,一位白发苍苍的院士抱怨道,“根据我们多组传感器的持续观测,这段符文回路中的能量流动,完全不遵循我们宇宙最基础的‘能量守恒定律’!您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一条凭空拔地而起、然后稳定维持在极高水平的能量曲线,“能量的注入端,我们找不到任何来源!没有粒子流,没有电磁辐射,没有热传递!它……它就像一个无底泉眼,在从我们无法感知的虚空中,凭空汲取能量!这……这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除非它真的如神话一般,连接着另一个我们无法感知的能量维度!”

这位博士在极度激动下的无心之言,却精准道出了部分真相,让站在不远处用精神力旁听的伊丽丝,差点没忍住笑出声。她那对美丽的星眸弯成了月牙,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群用自己“原始”理论去解读宇宙终极奥秘的人类。

陆一鸣知道,该他出场了。

他迈步走了过去,先是认真看了一眼王博士屏幕上的数据,又抬头仔细观察那段被他称为“空间能量谐振模块”的符文,将其与自己脑海中神秘书册里关于这段符文的、更为底层和本质的“像素化”知识进行对照。

他开口了。他未直接给出答案,那会显得他过于全知而无法解释。他选择了一种更聪明、更具启发性的方式,用一种探讨甚至是向晚辈请教的谦逊语气说道:“王博士,听了您刚才的分析,我有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对不对,想跟您探讨一下。”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立刻引起了王博士和周围几位学者的注意。

“您看,”陆一鸣伸出手指,在面前空气中用能量模拟,轻轻画了一个闭合的发光圆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我们奉为圭臬的能量守恒定律,其本身并非宇宙的普适真理,而更像是在我们这个三维宇宙、我们这个特定法则框架下的一个‘局部真理’。就像在这个圆圈内部,任何东西都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无故消失。”

然后,他伸出另一只手,在圆圈之外,随意点出了几个同样发光的、代表其他可能性的小点。

“但如果……如果在这个圆圈之外,存在着一个我们目前无法直接观测和接触的、更高或者说不同维度的‘能量之海’呢?一个无穷无尽的能量源泉?”陆一鸣的声音平和而富有磁性,引导着所有人的思绪,“而这些我们无法理解的符文,它的作用并非‘创造’能量,而更像是……一根根被巧妙设计出来、能够刺穿我们这个宇宙‘薄膜’的‘吸管’。”

他伸出食指,从圆圈外的一个光点,轻轻地、缓慢地插入了那个代表他们宇宙的圆圈之内。

“那么在我们这些‘圈内’观察者看来,能量的确是‘凭空’产生了。但若能跳出这个圈,从一个更宏观、更高维度的视角来看,整个大系统的总能量其实依旧守恒。它只是发生了一次我们无法完整观测的……跨维度转移。”

陆一鸣这番话,是他将书册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关于“多维能量汲取符文矩阵”的“神级知识”,用他自己融合了现代科学语言后重新包装、精心构建的、看似匪夷所思的“吸管理论”。

这番话语,对于正陷入思维死胡同的王博等人,不亚于一道开天辟地的闪电,瞬间劈开了他们脑中那片名为“认知障壁”的浓重迷雾。

“更高维度……法则框架……局部真理……”王博喃喃自语,反复咀嚼着这几个词。他的眼神从最初的茫然,到困惑,再到猛然间的彻悟,最后化为无法遏制的狂喜。他手中的平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屏幕摔裂也毫无察觉。

“对啊!对啊!我怎么没想到!”他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喊道,“我们太局限了!我们总是下意识把所有问题都限定在已知的四维时空内解决!弦理论和m理论中,早就提出过类似的多维宇宙猜想,认为我们的宇宙可能只是一张漂浮在高维时空中的‘膜’!但那……那一直都只停留在数学公式和哲学思辨上!是无法被证伪也无法被证实的屠龙之术!”

他猛地抬头,用一种看神明般的眼神看着陆一鸣,然后又环顾这整座宏伟的神殿,声音颤抖着,充满敬畏:“天啊……如果……如果陆先生你的这个‘吸管理论’是真的……那我们……我们现在正在见证的,就不是什么魔法或神迹……而是一种……一种已经被成功应用的、工程级别的、真正的‘高维物理学’啊!我们是在触摸宇宙的真相!”

这样的思想碰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神殿各个角落上演。

周培明教授带领他的历史和古文字学团队,用最传统的考古学和符号学断代法,结合“守护者”艾奥罗斯提供的只言片语的神话信息,试图从宏观层面,推演出这座遗迹背后那个“先行者”文明的宏观历史脉络与社会形态。

核心圈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则如最精密的仪器,试图用他们掌握的最前沿科学理论,去解构、剖析神殿中每个具体的、可被观测的物理现象。

而陆一鸣,则完美扮演了一个神秘的“启迪者”或者说“翻译官”的角色。他从不直接给出任何答案,那会暴露他知识的来源。他总能在这些顶尖科学家们陷入思维瓶颈、百思不得其解的最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出现,然后抛出一些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仔细思索后却又无比合理的“理论模型”或“猜想”,将科学家们的思路,引向一个他们自己从未设想过、但却无限接近真相的正确方向。

伊丽丝也偶尔会加入讨论。她会以一种天真好奇的姿态,用她那招牌式的“在我们希格尔星……”句式开头,不经意间,从一个完全不同的、基于精神力与空间法则的异维度文明视角,为争论中的众人提供一些具备颠覆性的思路。

比如,当工程师们为如何给神殿内这些精密仪器长距离稳定供能而头疼时,她会歪着头不解地问:“能量……为什么要用‘线’来传输呢?在我们那里,能量传输更像是在空气中指定一条看不见的‘气味通道’,然后能量顺着通道自己‘走’过去,从不会迷路。”

又比如,当材料学家们惊叹于殿堂地面那浑然一体、毫无接缝的构造时,她会轻描淡写地说:“地面为什么需要‘铺’呢?把一大块空间‘裁剪’下来,然后把它的‘属性’设定成‘坚固’和‘平整’,不就好了吗?在我们那里,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级的、可以被任意编织和裁剪的‘材料’啊。”

这些听起来如天方夜谭的话语,每一次都能在学者们中间引起轩然大波,并引发他们长达数小时的、激烈的、颠覆三观的讨论和猜想。

这种奇妙的交流碰撞,就像一场史无前例的头脑风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受益匪浅。

核心圈的科学家们感觉自己过去数十年建立的、那个基于经验主义和经典物理学的牢固僵化世界观,正在被一次次温柔而残酷地打破、碾碎、然后重塑。他们的眼界和思维维度,被前所未有地拓宽了,从一个局限于地球和三维空间的“盆景”,猛然扩展到了无垠的、包含无数可能性的多元宇宙。

而陆一鸣,也在这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获益良多。他通过不断将书册上那些抽象神秘的“神级知识”,用地球科学语言进行转述和讨论,以一种全新视角,反过来加深了自己对这些“符文科技”本质的理解。他发现,用科学语言解释魔法,反过来也能让他更好地去解构和掌握魔法的底层逻辑。这比他一个人闭门造车、死记硬背高效得多。

就这样。

一个前所未有的,融合了史前文明的古代魔法、核心圈最前沿的未来科技、来自异维度的超凡知识、以及地球人类数千年积累的坚实科学理论的全新知识体系,就在这场激烈高效、充满敬意与火花的思想大碰撞中,如同风神殿中心那颗“地脉核心”一般,开始悄然地、茁壮地萌芽、生长。

它将成为人类文明在末世之中,对抗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