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我用像素能力在末世求活 > 第1章 名为日常的薄冰

夜色如墨,无声晕染,将这座钢铁玻璃铸就的巨型都市温柔揽入怀中。白日里永不停歇的车流人潮,此刻化作天际线上流光溢彩的沉默星河;一切喧嚣皆被夜幕滤去,只余下低沉嗡鸣,宛若城市的心跳。

都市大学,物理系综合实验楼。在这座知识殿堂里,时间仿佛自有其流速。当校园多数区域已然沉寂,三楼角落的b307实验室,依旧是整栋建筑里最亮那颗星辰。

空气里浮动着一股复杂而独特的味道。那是高纯度氩气瓶微泄的金属甜香,是真空泵油高热挥发的油腻,也是电路板上助焊剂松香受热后散出的奇妙芬芳。这几股味道交织,构成了常人皱眉、实验狗们却习以为常的所谓“战场气息”。

陆一鸣,二十四岁,都市大学物理系研二在读。此刻,他便置身于这片独属于他的战场中央。

他身着一件浆洗至发白却依旧整洁的实验大褂,袖口一丝不苟地卷至小臂,露出一截结实、线条分明的前臂。鼻梁上架着一副极简无框眼镜,镜片之后,那双眼眸深邃而专注,正一动不动凝视着眼前一台厚重金属造物——磁控溅射仪。

这台仪器型号略显古旧,方正机身遍布旋钮与指示灯,每一处却擦拭得锃亮,显然保养极佳。此刻,它正发出一阵低沉且极富规律的嗡鸣,声波穿透空气,仿佛能与人心跳同频共振。其声源自核心处的真空室,在那里,一场肉眼难见的原子级舞蹈正在上演。

“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异质结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研究”,此乃其导师主持的国家级重点课题。他此刻所为,正是这宏大课题里一个微小环节——为师兄的子课题方向,制备一批高质量的过渡金属硫化物薄膜样品。

工作本身充满重复,甚至可以说枯燥。设定参数,抽离真空,通入气体,开启高压,而后便是漫长等待。对陆一鸣而言,这套流程他已操作过上百次,闭目亦能精准找到每个旋钮的位置。

然而,他神情间没有半分懈怠。他深知,科学殿堂容不得丝毫马虎。任何参数的微小漂移,哪怕溅射功率零点零一千瓦的波动,或是基片温度一度的偏差,都可能令这片价值不菲的单晶蓝宝石基片彻底报废,让数小时心血付诸东流。此乃科学赋予他的严谨,亦早已内化为其人格。

真空计液晶屏上,数字稳定在5.0x10??帕,一个堪称完美的超高真空环境。氩气流量计里的小钢珠悬浮于“20sccm”刻度线上,纹丝不动。靶材与基片间距、溅射功率、基片温度……所有关键参数如军阵罗列,整齐划一呈现于他脑海,并与控制面板上跳动的数字一一对应。

他伸出右手,指节修长,在触控屏上轻盈点触数下,将溅射时间微调了十秒。他的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手指稳定如精密机械臂,这让他与那些终日沉浸公式海洋、不修边幅的“学术怪咖”们,有了一种微妙的区别。

忽然,实验室门被轻轻推开,一道略带疲惫的声音传来。

“一鸣,还没走?你这是打算在实验室安家了?”

进来的是位戴着黑框眼镜、头发微乱的青年,正是这批样品的直接负责人,陆一鸣的师兄赵振麟。他手里端着个泡面桶,热气腾腾,满室工业气息里顿时混入一股廉价却诱人的香味。

陆一鸣视线未离仪器,只微微偏头,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赵师兄,你这不也一样?夜宵都吃上了。最后一炉,帮你搞定我就撤。”

赵振麟走到他身边,探头扫了眼屏幕参数,满意地点点头:“数据漂亮。辛苦了。唉,没办法,下周就开组会,老板追得紧,这批数据再出不来,我怕是要被他挂黑板上当反面教材了。”

他一边呼噜吸溜着泡面,一边含糊不清地抱怨:“现在发篇好文章太难了,idea要新,数据要靓,表征要全。前几天投出去那篇,又让审稿人给拒了,说咱们创新点不够‘impactful’,不够震撼。我震撼他个大头鬼,基础科研哪来那么多天天放卫星的。”

陆一鸣安静听着,并未插话。他理解师兄的焦虑。在象牙塔的评价体系内,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是压在每个研究生头上的大山,找工作,评职称,申项目,无不与之挂钩。

“不说这个了,晦气。”赵振麟几口解决战斗,将泡面桶精准扔进垃圾桶,拍拍手问道:“你呢?最近琢磨什么?上次听老板说,你好像对拓扑绝缘体那块挺感兴趣?”

“随便看看。”陆一鸣终于移开目光,望向师兄,镜片后的眼神清澈坦诚,“只是觉得很有意思。一种材料,内部绝缘,表面却能导电,且电子自旋与动量锁定。这种量子效应,真像上帝写下的一行诗,简洁、优美,又蕴含着某种更底层的物理规律。”

赵振麟愣了一下,随即失笑:“你啊,还是这么‘纯粹’,总喜欢琢磨这些最根本的东西。这玩意儿是前沿,是酷,可离应用还远着呢。咱们搞材料的,终归要落地,要看性能,看能否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或许吧。”陆一鸣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他深知二人关注点各异。赵振麟想的是如何用物理学谋一份好工作,而他,更享受探索物理学本身那份乐趣。

“行了,你看好最后这点时间,我先回去补觉了,再熬真要猝死了。”赵振麟打个大大的哈欠,摆摆手,“样品好了放我桌上就行,谢了兄弟!”

“好,师兄慢走。”

随着实验室门再次关上,空间复归极致的安静,只余仪器嗡鸣,如一首永不终结的催眠曲。这份安静于陆一鸣而言,反倒是一种享受。他能清晰感到,自己的思维在这种环境里变得无比活跃清晰。

他拿起实验台角落的平板电脑,解锁屏幕。

屏幕停留在一个国际物理学预印本网站的论坛页面。一则醒目红色加粗的帖子标题占据了版面核心:“颠覆认知?!《关于高维空间投影在三维宇宙的坍缩观测模型猜想》论文引发热议!”

这篇论文他昨夜深夜所下,作者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欧洲小型研究所,甚至算不上主流科研机构。其核心观点堪称石破天惊:作者大胆假设,宇宙中某些偶发、无法用现有理论完美解释的超高能现象,如部分伽马射线暴的异常能谱,其本质或许并非源自三维宇宙内的天体活动,而是更高维度的空间结构,在三维时空这“低维膜”上留下的不稳定投影,于瞬间坍缩时释放出的能量涟漪。

这理论听来更像科幻设定,而非严肃的学术探讨。正因如此,论坛评论区内,绝大多数留言都带着嘲讽与不屑。

“又一个想靠民科理论博出位的。”

“数学模型漏洞百出,前提假设更是空中楼阁。”

“如果这是真的,我当场就把我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吃下去!”

但陆一鸣却看得津津有味。他承认,论文的数学推导部分确有几处逻辑跳跃,不够严谨,这也是他无法完全认同其结论的缘由。然而,他欣赏的,是作者那份敢于挣脱现有理论框架束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科学的边界在哪里?人类认知极限又在哪里?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再到匪夷所思的量子世界,每一次颠覆性的进步,不都源于对当时“常识”的大胆质疑吗?宇宙浩瀚神秘,远超人类最疯狂的想象。谁又有资格,能傲慢断言,何为绝对之不可能?

他手指滑动,直接跳至论文附录。那里,作者搜集罗列了大量“疑似”观测证据,为其猜想旁征博引。

“……编号GRb 0c的伽马射线暴,其光子能量高达惊人的13.2 GeV,远超标准火球模型的理论上限……”

“……wmAp与普朗克卫星观测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中,存在多个温度异常的‘冷斑’和‘热斑’,其尺度分布难以用标准宇宙学模型解释……”

“……甚至,回顾地球自身历史,亦曾发生数次原因不明的大范围电磁脉冲事件或设备失灵现象,例如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至今未找到确切陨石坑证据……”

“高维空间投影的坍缩……”陆一鸣无意识地用指尖摩挲着光洁的下巴,陷入深思,“倘若成真,其能量释放规模,对时空本身的扰动,恐怕难以估量……”

他的思绪开始飘散,从弦理论的多维空间,到量子泡沫里的时空涨落。他习惯性地从口袋摸出一枚略带磨损的一元硬币,冰凉金属触感让他纷繁的思绪有了一个锚点。

硬币在他指尖上下翻飞,时而穿过指缝,时而高高抛起,于空中划出道道银亮轨迹,复又被稳稳接住。这是他思考时多年的小动作,这种韵律性、需精准控制的动作,能助他屏蔽杂念,让大脑进入高度专注。

硬币回旋起落,每一次都像他脑海中那些复杂物理公式的具象演绎,充满了概率与确定**织的美感。于他而言,解开一道深奥物理难题,与此刻完美操控溅射仪每个参数,抑或掌控这枚硬币的轨迹,本质上并无二致——皆需专注、精确,以及对底层规律的深刻理解。

“嘀——”

一声轻微电子提示音打断了他的沉思。溅射仪屏幕上显示出“process Finished”字样。

晚上十点整。

陆一鸣回过神,长长舒了口气。他将硬币揣回兜里,开始熟练执行关机程序。关闭高压电源,切断氩气供给,静待涡轮分子泵缓慢停转,真空室压力一点点回升。

戴上防尘手套,用专用无磁镊子,他小心翼翼将那几片灯下闪烁瑰丽金属光泽的薄膜样品从基片托盘上取下,如同对待稀世珍宝,轻轻放入贴好标签的洁净样品盒中。

“今天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陆一鸣轻声自语。

他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动手整理实验台。将用过的烧杯、培养皿分类放入回收槽,用酒精棉擦净溅落的试剂痕迹,把散乱工具一一归位。他的生活,一如他的实验,简单、规律,甚至有些刻板。实验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偶尔的调剂,便是在图书馆那浩瀚书海里泡上一整天。

导师评价他:省心,高效,有天赋。

同学评价他:有点独,话不多,但问他问题总能得到一针见血的解答。是个可靠的学霸,却似乎很难真正走进他的内心。

离开实验室前,他习惯性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屏幕亮起,顶部信号满格,4G 网络标识清晰可见。他下意识点开新闻App,快速滑动屏幕,浏览今日头条。

“A国与b国贸易争端再起波澜……”

“某科技巨头发布新款旗舰手机,售价再创新高……”

“影后深夜与小鲜肉吃火锅,疑似恋情曝光……”

国际局势、经济动态、娱乐八卦……一切如常,喧嚣庸常的世界还是那个熟悉模样。

然而,就在他准备锁屏之际,一条挤在推送信息流末尾、毫不起眼的科技短讯,让他的手指顿住了。

标题平淡:“多国气象监测部门报告:近期全球范围出现零星、短暂的无线电通讯不稳定现象。”

他点了进去,正文内容极简:“……据综合报道,包括北美、欧洲及东亚在内多个地区,近期均有监测站报告了不明原因的短波、微波通讯信号衰减或失真。该现象持续时间极短,范围不固定,且呈随机性。专家初步判断,或与近期太阳活动增强有关,属正常范畴,公众无需过分担忧。”

新闻配图,是一张NASA发布的太阳耀斑绚丽示意图,充满科学美感。

陆一鸣的眉头却不经意间,微微蹙起。

太阳活动增强?他记得不久前才看过一份天体物理周报,最新观测数据显示,当前太阳活动周期正处相对平稳的低谷期,距离下个峰值尚有好几年。而且,新闻稿中“零星、短暂”、“随机性”这类描述,显得含糊其辞,更像无法找到确切原因时,一种安抚性的模棱两可之词。

他几乎立刻,就联想到了几分钟前还在看的那篇“民科”论文。

论文附录里,不就提到了“原因不明的大范围电磁扰动”吗?

一种荒诞的巧合感在他心头升起。

“应该……只是巧合吧。”他摇摇头,在心里对自己说。

世界如此之大,宇宙如此之复杂,每日发生的奇异事件何止千万。若将每件反常之事都与一篇充满猜想的论文联系起来,那只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疑神疑鬼。他是个物理学生,信奉证据与逻辑,而非直觉和联想。

他锁上手机,关掉实验室总电源,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奋斗了整晚的“战场”,转身走入黑暗走廊。

然而,“通讯不稳定”这个词眼,就如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被投入了他名为“心湖”的平静水面。它沉入湖底,未曾激起惊涛骇浪,却在最深处,荡开一圈若有若无、久久不散的涟漪。

夜风带来初夏时节特有的微凉湿意,裹挟着校园草坪花圃的清香,沁人心脾。陆一鸣走在寂静林荫小径上,昏黄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极长。远处,城市璀璨灯火勾勒出繁华壮丽的天际线,如一团永不熄灭的巨大篝火。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坚固,那么安稳,那么理所当然。就像教科书里那些被无数次验证的物理定律,精确,可靠,稳定运行着,支撑着这个文明世界的日常。

回到研究生宿舍楼的单人寝室,简单洗漱罢,身体的疲惫感阵阵袭来。但他并未立刻躺下,鬼使神差般,他又一次拿起平板电脑,点开那篇论文,目光直接锁定在作者构建的那套复杂数学模型上。

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总能轻易战胜生理倦意。窗外,城市霓虹不知疲倦地闪烁着,光影流转,映照着他专注英俊的侧脸。

这一夜,与他过去八千多个平凡夜晚,似乎并无不同。

只是,包括陆一鸣在内,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七十亿人类,都一无所知——

那片名为“日常”的坚冰,看似厚实得足以承载人类文明的一切,其内部,却早已在高维寒流的侵蚀下,布满细密到无法察觉的裂纹。它正在等待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一声恰当的脆响,便会在瞬间,轰然崩塌。

而那条不起眼新闻所代表的“通讯不稳定”的微小涟漪,正是末日风暴来临前,海平面上最不为人知的一丝颤动。

至于那遥远如神话的“三年之期”,那关乎存亡的“升维资格”,那即将降临的、来自无穷维度的恐怖与奇迹,更是此刻的他,乃至全人类的知识与想象力,都无法触及的绝对未知。

夜,终深。

陆一鸣打了个哈欠,强烈的睡意终于席卷而来。他放下平板,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准备入睡。他习惯性地将手机置于床头插上充电线,屏幕亮起,显示着充电动画,一切正常。

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有新的实验数据要处理,有新的知识待他探索。对此,他依旧抱有一份小小的,独属于一个纯粹学者的期待。

他并不知道,当他闭上双眼,又在下一个清晨再度睁开时,这个他无比熟悉的世界,将以一种他从未预料、最狰狞、最狂暴、最不可理喻的方式,向他展露另一副截然不同、陌生而恐怖的面孔。

日常,即将终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