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在张道陵的头顶上方三尺之处,竟然凝结出了一朵若隐若现的青莲。这青莲宛如从虚空之中生长出来一般,通体翠绿,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显得分外神圣而纯净。
太上老君站在一旁,凝视着这朵青莲,心中暗自点头。他对张道陵的修炼成果颇为赞许,因为这朵青莲并非普通之物,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通明道种。只有修炼到一定境界,心境通明,与天地自然相通的人,才有可能凝结出这样的道种。
好个通明道种啊!太上老君轻声赞叹道,他的声音如同黄钟大吕,在洞府中回荡。说罢,他轻轻挥动手中的拂尘,那拂尘如同一片轻柔的羽毛,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
这一挥动,仿佛带来了一阵清风,那清风如同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拂过丹炉。
丹炉中那熊熊燃烧的六丁神火,似乎感受到了老君的意志,突然间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骤然间分成了两股,如同两条火龙,分别盘踞在丹炉的两侧。
随着神火的分开,炉中原本被熊熊烈焰掩盖的景象也渐渐显露出来。在那炽热的火焰之中,一卷被岁月遗忘的玉简静静地躺在那里,宛如沉睡的美人,等待着被唤醒的时刻。
这卷玉简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上面镌刻着“太清导引图”五个大字。
原本这些字迹因香灰的覆盖而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但在接触到人间的清新之气时,竟然奇迹般地焕发出了柔和而神秘的光芒。
侍立在老君左右的银灵童子见状,立刻想要上前仔细擦拭玉简,以便更加清晰地辨认上面的文字。
然而,太上老君却轻轻地摆了摆手,阻止了童子的动作,语气淡然地说:“且慢,这道机缘并非由你我来完成,而是应当由玉女亲自去送。她与这玉简有着不解之缘,或许只有她才能解锁其中的奥秘。”老君的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种种可能。
就在老君的话语刚刚落下之际,只见三十三重天外突然飘来一片翠绿欲滴的庆云,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悬停在半空中。这片祥云通体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紧接着,一道婀娜多姿的身影从祥云中缓缓踏出。这是一位清和玉女,她身着一袭月白色的披帛,如流云般轻盈飘逸。她的素手轻轻挽着披帛的一角,更显其身姿绰约,仪态万千。
玉女的发丝如瀑布般垂落在双肩上,发间点缀着九凤衔珠步摇。这步摇做工精美,每一只凤凰口中都衔着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珠,随着玉女的步履轻颤,这些宝珠便会闪烁出不同星宿的光华,如夜空中的繁星般璀璨夺目。
当玉女的目光落在老君手中的玉简上时,她微微一笑,轻声问道:“老君可是要传那三才吐纳之法?”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话音未落,玉女的指尖已然凝出三缕清气,分别呈现出霜雪般的太素白、春水似的碧霄青以及琥珀色的坤元黄。这三缕清气在她的指尖缠绕交织,仿佛形成了一个神秘的阵法,散发出令人心悸的气息。
老君将拂尘往东天门方向一指道:那道人正在吞吐朝霞,却不知霞光里七分是日精,三分是月华。你去教他如何用舌尖承天露,以足跟接地脉,待天地人三气在绛宫交泰,自然能化出先天一炁。说着吹了口气,玉简上的灰尘聚成玄鹤模样,载着清和玉女往青城山飞去。
此时的人间,正值寅卯之交,晨曦微露,万籁俱寂。张道陵正于松石间盘膝而坐,静心调息,吐纳之间,仿佛与这天地融为一体。
突然间,一阵山风裹挟着异香扑面而来,张道陵心头一动,缓缓睁开双眼。只见东方天际,紫气如浪涛般翻涌,层层叠叠的云霭竟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硬生生地剖开一般,露出了一道缝隙。缝隙之中,一道身影若隐若现,宛如仙子临世。
张道陵定睛观瞧,只见那仙子身着一袭翡翠色的长裙,裙摆随风飘动,如同翩翩起舞的仙子。她足尖轻点鹤背,那仙鹤便如通人性一般,振翅高飞,直朝张道陵所在之处飞来。
随着仙子的临近,张道陵只觉得那股异香愈发浓烈,令人心旷神怡。待那仙子飞到近前,张道陵才看清她的面容,只见她面若芙蓉,眉如远黛,一双美眸犹如秋水般清澈动人。
张道陵接法旨。仙子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之音。话音未落,只见那原本悬在半空的冰晶突然像是受到了某种召唤一般,纷纷聚拢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星图。
吐纳之法,并非仅仅是口鼻之事,尔等修道之人,往往容易犯贪多之弊。仙子的声音在张道陵耳边回响,仿佛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他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说罢,仙子广袖轻扬,那星图中的七颗主星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一般,纷纷坠落下来,化作七根银针刺入了张道陵的七大要穴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