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九阳泉·煞灵兆
落雪岭后山的罡风比寒玉坪更烈,卷起的雪沫子如碎冰般打在脸上,竟能刺得皮肤生疼。孤鸿子走在队伍最后,玄铁剑斜挎于腰,剑鞘上凝着的薄冰被周身流转的暗金真气悄悄化开。他抬眼望向昆仑山顶,那片被黑气笼罩的瑶池方向,隐约有沉闷的雷鸣传来,并非天候异变,而是邪气与山体阳气相撞产生的异象——黑袍人虽暂退,却已开始扰动昆仑的地脉灵气。
“玄真道长的气息又弱了些。”清璃抱着南华琴走在中间,琴身裂痕里的黑气此刻温顺了许多,却仍随着玄真的呼吸微微起伏,“方才在密道里,我能感觉到琴魂在排斥那股吸噬玄真真气的邪力,只是琴魂残缺,暂时没法彻底切断联系。”她指尖划过琴身“南华”二字,断琴突然发出一声清越的鸣响,似在回应她的担忧。
灭绝扶着玄真走在最前,倚天剑剑穗上的翡翠坠子在寒风中轻轻晃动,坠子表面泛着淡淡的纯阳微光——这是当年郭襄祖师亲手为峨眉掌门打造的饰物,内藏一缕九阳真气,可避阴邪。她闻言回头,目光扫过玄真苍白如纸的脸,沉声道:“当年师父曾说,峨眉九阳功虽只得《九阳真经》皮毛,却能护住心脉根基。待找到安全之地,我先以真气为玄真道长吊住心脉,再让玉衡用奇门遁甲之术稳住他体内的阳气。”
玉衡推着守院老道紧随其后,手里紧紧攥着那几张《阴符经》残页,兽皮纸在寒风中却丝毫不晃。她低头看着残页上的古篆,指尖“七”字印记偶尔亮起,与残页上的经文相互呼应:“残页里提到‘瑶池九阳泉,地脉之阳根’,说这泉眼是昆仑山脉阳气最盛之处,当年郭襄祖师曾在泉边布下‘九转聚阳阵’,就是为了压制可能出现的阴邪。黑袍人要在瑶池激活祭坛,定是想借九阳泉的阳气反转阴阳,让九阴煞灵更难对付。”
守院老道咳嗽着,枯瘦的手指紧紧抓住玉衡的衣袖:“老衲年轻时曾随昆仑掌门去过瑶池,九阳泉周围有‘昆仑七子’当年刻下的护泉符文,只是后来矿脉异动,符文被冰层覆盖。若能找到那些符文,或许能借助泉眼阳气,增强聚阳阵的威力。”他望向玄真,眼中满是痛惜,“玄真道长当年在寒玉坪修炼时,曾得郭襄女侠指点,体内纯阳真气与九阳泉颇有渊源,黑袍人抓他,不仅是为了祭祀,更是想借他的真气引动泉眼阳气。”
孤鸿子听到此处,脚步微顿,指尖暗金真气悄然运转。脑海中系统提示音轻响:“解析《阴符经》残页信息,结合郭襄聚阳阵传承,阴阳归元劲可与九阳泉阳气产生共鸣,第九重境界可进一步提纯,建议优先定位九阳泉位置。”他没有多作停留,只是加快脚步追上众人:“前面那处山洞背靠岩壁,能避罡风,且洞口有天然形成的石阵,可暂时隐藏气息,先去那里安顿。”
众人循着孤鸿子指的方向走去,不多时便看到一处隐蔽的山洞。洞口被几株半枯的矮松遮挡,积雪下的岩石上刻着模糊的纹路——竟是昆仑派早年布下的“两仪迷踪阵”,虽已残破,却仍能起到一定的隐匿作用。玉衡上前查看片刻,从怀中取出几枚铜钱,按照奇门遁甲方位摆在阵眼处,铜钱立刻泛起微光,洞口的气息瞬间与周围的风雪融为一体。
“暂时安全了。”玉衡扶着守院老道走进山洞,洞内干燥,岩壁上还残留着当年昆仑弟子生火的痕迹。灭绝将玄真扶到山洞深处的石台上,倚天剑斜插在石台旁,剑身上的纯阳真气缓缓溢出,在玄真周身形成一道淡金色的屏障。她盘膝坐下,双掌抵在玄真后背,轻声道:“玄真道长,我要引峨眉九阳功入你体内,可能会有些胀痛,你尽量配合我运转真气。”
玄真虚弱地点头,闭目凝神。随着灭绝的真气注入,他体内的纯阳真气渐渐有了微弱的波动,那些盘踞在心脉旁的邪气被九阳真气逼退少许,脸色终于有了一丝血色。清璃将南华琴放在石台上,琴身与玄真的气息遥遥相对,裂痕里的琴魂虚影一闪,吐出一道细弱的金光,落在玄真的眉心,似在助他稳固真气。
孤鸿子则走到洞口,望着外面的风雪,玄铁剑出鞘半寸,剑尖暗金真气流转。他想起前世的这段时间,自己正是因为急于求成,独自去瑶池寻找黑袍人的踪迹,最终被邪气所伤,导致阴阳归元劲停滞不前。如今有同门相助,又得《阴符经》残页与南华琴魂相助,局势已截然不同,但他深知黑袍人的狡诈——对方敢留下三日之约,定是有所依仗,或许是九阴煞灵已快成型,或许是背后还有其他势力。
“师兄在想什么?”玉衡走过来,将一张绘制好的地图递给他,“这是我根据守院老道的描述,结合奇门遁甲推算出的瑶池方位图。九阳泉应该在瑶池中央的莲台下方,周围的护泉符文分布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对应五行之术。只是黑袍人若已在瑶池布防,我们想靠近泉眼恐怕不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