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密道残章·封印余威
圣火坛内的金红色火焰仍在跳动,只是火苗比先前又矮了半寸,映得四人身影在岩壁上忽长忽短。孤鸿子垂手握着玄铁剑,剑脊上的龙纹已从悬浮状态落回剑身,仅余淡淡的金光流转,像是疲惫后收敛了锋芒。他指尖划过剑刃,能清晰触到之前斩击魔神分身时留下的细微豁口——这柄杨过当年用过的重剑,虽坚不可摧,却也在连番恶战中显露出了倦态。
“师兄,你内力消耗太大,需调息片刻。”清璃走过来,递过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峨眉特制的清心丹。她鬓边的发丝仍沾着些许暗河的水汽,却丝毫不见慌乱,一双明眸扫过坛内四周,目光最终落在那十二块地支石板上,“这阵法虽暂时稳住,但若地底那东西继续冲击,撑不了一个时辰。”
孤鸿子接过清心丹,却没有立刻服用,而是走到圣火基座旁。插入凹陷处的圣火权杖已恢复大半光泽,红宝石中仿佛有流火在转动,基座上刻着的明教圣火符文,正随着火焰的跳动微微发亮。他俯身细看,发现符文边缘竟有极细的刻痕,凑得近了,才认出是峨眉派特有的“云纹篆”——这是郭襄女侠晚年惯用的刻字手法,当年他在峨眉藏经阁的《襄敏手札》中见过。
“你们看这里。”孤鸿子指尖点向符文旁的云纹篆,“郭襄女侠不仅留下了地支阵,还在基座上刻了线索。”
杨逍与玉衡立刻围拢过来。杨逍对明教符文熟稔,却不识峨眉篆体,玉衡则从怀中取出一支银质小笔,沾了点养蛊液轻轻涂抹在刻痕上——养蛊液中的银色光点遇篆体便亮起,将模糊的字迹勾勒得清晰起来:“地脉源头有封,循石壁暗门入,需以峨眉九阳、圣火本源共护,慎之,魔主非分身可比。”
“暗门?”清璃立刻绕着坛壁摸索,指尖触到一处与其他岩壁颜色略深的石块时,突然传来轻微的“咔嗒”声。那石块竟缓缓向内凹陷,露出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窄门,门内黑漆漆的,隐约能闻到潮湿的霉味与淡淡的硫磺气息。
玉衡左腕的噬魔蛊母虫突然躁动起来,紫金色的虫身不断撞向她的掌心,似乎在警示门后的危险。她将青铜鼎凑近暗门,鼎中的养蛊液泛起细密的泡沫,银色光点纷纷向远离暗门的方向聚拢:“里面魔气很重,比之前的魔神分身浓三倍不止,而且……有活物的气息,不是魔藤,也不是分身。”
孤鸿子将玄铁剑横在身前,剑身龙纹感受到魔气,竟自发亮起一层薄光:“不管是什么,地脉源头的封印不能破。杨左使,你对光明顶地形熟,这密道你可有印象?”
杨逍皱眉思索片刻,摇头道:“阳教主在位时,圣火坛是明教禁地,除教主与左右光明使外,无人能入。我只听过坛下有密道通地脉,却从未见过——想来是郭襄女侠当年与阳教主约定,为防不测留下的后手。”他说着,从怀中取出火折子吹亮,橘红色的火光映入门内,隐约能看到密道内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符文,“这些是明教的‘镇魔符’,看来阳教主当年也参与了封印之事。”
孤鸿子不再犹豫,率先迈步踏入暗门。密道比想象中宽敞些,能容两人并肩行走,地面铺着青石板,石板缝隙中长着些暗绿色的苔藓,踩上去有些湿滑。他走得极慢,玄铁剑的剑尖贴着地面,每走三步便会轻叩石板——这是峨眉“听声辨位”的法门,能察觉地底是否有异动。
清璃紧随其后,双掌始终虚握,指尖萦绕着淡淡的寒气。她时不时侧耳倾听,峨眉派的“传音搜魂”功虽不及武当“梯云纵”灵动,却在探查周遭动静上颇有造诣:“师兄,左前方三丈处有气流异动,像是……人的呼吸声?”
话音刚落,密道深处突然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伴随着粗重的喘息,像是有人背负着千斤重物在行走。杨逍将火折子举高,火光中渐渐浮现出一道人影——那人穿着明教教徒的灰色法衣,衣摆破烂不堪,裸露的手臂上布满黑色的纹路,双眼是浑浊的墨绿色,嘴角不断滴落黑色的涎水。
“是明教的人!”杨逍脸色一沉,他认出这人腰间挂着的铜牌,是明教五行旗中烈火旗的小旗使,“但他已被魔气侵蚀,成了行尸走肉!”
那魔化教徒看到众人,眼中突然爆发出凶光,嘶吼一声便扑了上来。他双手成爪,指尖泛着黑气,竟用的是明教“鹰爪功”的招式,只是招式僵硬,却带着一股不顾一切的疯狂,爪风扫过空气时,还带着刺鼻的腐臭味。
孤鸿子不闪不避,玄铁剑微微下沉,剑脊精准地撞上魔化教徒的手腕。“铛”的一声闷响,像是铁器相撞,魔化教徒的手腕竟未被震开,反而死死扣住了剑脊,黑色的纹路顺着剑脊向孤鸿子的手掌蔓延。
“这魔气能蚀兵器!”孤鸿子心中一动,丹田内的阴阳圣火劲立刻顺着手臂涌入剑身。金红色的火焰瞬间包裹住玄铁剑,剑脊上的龙纹再次亮起,那些黑色纹路遇火便发出“滋滋”声,如同滚油浇雪般消退。魔化教徒发出一声痛苦的哀嚎,手腕被火焰灼伤,不得不松开剑脊后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