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变成小白毛,校花倒追我 > 第221章 牢房里的变化

变成小白毛,校花倒追我 第221章 牢房里的变化

作者:泡芙小老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3 16:37:13

刑部大牢的日子,仿佛陷入了一场粘稠而冰冷的梦境。

时间失去了刻度,唯有送饭狱卒那规律且沉闷的脚步声。

以及高窗外光线明暗的交替,提醒着陈佳乐昼夜的流转。

王砚侍郎那次提审后,再没有更高级别的官员前来。

然而,那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并未消散,反而如同潮湿牢房里弥漫的霉味,无孔不入,沉淀在每一次呼吸里。

她像一头受伤的幼兽,蜷缩在角落,极致的安静下,是高度警觉的感官和飞速运转的思绪。

她反复咀嚼着那个青衣吏员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以及那张已然化作记忆碎片的桑皮纸。

“旧档余烬,星火在南。金石既鸣,静待东风......”

这十六个字,是她黑暗中唯一握住的火折子,微弱,却真实地燃烧着。

沈涟清不仅看到了她的画,听懂了她拼尽全力发出的“金石之声”,更是在江南为她,或者说,为顾言修未竟的案子,燃起了新的火种。

这认知让她枯竭的心田渗入一丝甘霖。

她不再是无根的浮萍,任由刑部的暗流搓揉。

她有了等待的价值,有了必须熬下去的理由。

几日后的一个深夜,牢房外的走廊传来了不同于狱卒的脚步声,轻盈而刻意。

陈佳乐瞬间惊醒,背脊微微绷紧,指尖下意识地探入袖口,触碰到那冰凉的匕首柄——这是她如今仅存的、微不足道的依仗。

铁门上的小窗被无声拉开。

外面没有灯笼,只有远处气灯透过来的、稀薄得可怜的微光,勾勒出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

“陈姑娘。”

是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某种刻意训练的柔婉,却掩不住一丝紧绷。

“奴婢是奉命来给姑娘送床厚被褥的,这天儿,愈发冷了。”

说着,一床看起来确实厚实些的棉被从小窗口塞了进来。

陈佳乐没有动,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团黑影。

“灵犀一点”的技能在她意念驱动下悄然蔓延,精神力如同细微的触须,探向门外。

没有恶意。

至少,没有立刻的、尖锐的恶意。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团——谨慎,好奇,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姑娘不必疑心。”门外的女声似乎察觉到她的沉默,继续低语,语速稍稍加快,“奴婢只是听差办事。上面有人吩咐了,说姑娘……毕竟是太学府的人,刘博士虽自身难保,但总有些香火情分在。”

刘默!

师父果然也陷入了困境!

陈佳乐心脏一缩,面上却不露分毫,只哑声道:“多谢……不知是哪位大人关照?”

门外沉默了一瞬,才道:“大人名讳,奴婢不便透露。只请姑娘放宽心,有些事,急不来。”

话音落下,那身影便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走廊的黑暗中。

陈佳乐等脚步声彻底远去,才起身抱起那床棉被。

入手沉甸甸,带着一股樟木和阳光混合的、与这牢房格格不入的气息。

她仔细摩挲着被面,在角落一处不起眼的接缝处,指尖触到了一点异样的硬度。

她屏住呼吸,借着高窗透入的微弱月光,用指甲小心翼翼地挑开线脚。

里面藏着的,并非纸张,而是一枚小巧玲珑、触手温润的羊脂白玉平安扣。

与顾青兰赠予她的那枚,几乎一模一样!

唯有边缘那道天然的云水纹,走向略有不同。

是顾青兰!

她竟然能将东西送到这里!

陈佳乐猛地攥紧玉扣,冰凉的玉石很快被掌心的温度焐热。

一股酸涩的热流冲上鼻腔,几乎让她落下泪来。

这不仅是护身符,更是顾青兰在告诉她,她并非独自一人,在外界,同样有人在不遗余力地为她奔走。

她依循记忆,找到玉扣上那处细微的机括,轻轻一按。

“咔哒”轻响,玉扣应声而开。

中间夹着的,同样是一卷薄如蝉翼的绢丝。

展开,上面是顾青兰那清丽却略显仓促的字迹:

“师受困,然根基未损。朝局诡谲,非止一端。漕运之事或为引信,牵涉甚广。沈公已有动作,然需时机。保重自身,切莫妄动,待。”

信息简短,却印证并补充了她的猜测。

朝堂上的风波,果然不仅仅是针对刘默或漕运案,背后有着更复杂的权力博弈。

而沈涟清确实已在行动,只是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

“切莫妄动,待。”

顾青兰的叮嘱与她从江南得到的讯息不谋而合。

她将绢丝同样处理掉,玉扣重新合拢,紧紧握在手中。

那温润的触感,像是一道无形的纽带,将她与高墙之外那个清冷决绝的身影紧紧相连。

接下来的日子,陈佳乐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她依旧沉默,依旧顺从,但眼底深处那点近乎熄灭的火光,重新稳定地燃烧起来。

她开始更积极地调息,活动有些僵硬的四肢,甚至尝试着在脑海中模拟“灵犀一点”技能的不同运用方式。

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承受审讯的压力,而是开始主动观察,分析。

她发现,自从那床棉被送来后,负责看守她这一区域的狱卒似乎换了一个人。

新来的狱卒年纪稍长,眼神浑浊,看似惫懒,但送饭时,偶尔会多停留一瞬,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她苍白的手指,或是她靠着墙壁的姿态。

有一次,他甚至在她伸手接碗时,用极低的声音含糊了一句:“姑娘这手上的冻疮,得用雪水搓搓才好。”

陈佳乐心中凛然,面上却只低眉顺目地道了句谢。

“灵犀一点”让她捕捉到那狱卒浑浊眼底一闪而过的探究。

这不是普通的关怀,更像是一种……确认?

确认她的状态?

还是确认她的身份?

她不敢确定这是哪一方的人,是敌是友。

但可以肯定,这刑部大牢,早已不是铁板一块。

各方势力的触角,或许早已悄无声息地渗透了进来。

这让她更加谨慎。

她像一株在岩缝中生长的藤蔓,将所有的生命力都用于扎根和感知,等待破岩而出的那一刻。

又过了几日,王砚侍郎再次提审了她。

这一次,不是在阴暗的囚室,而是在一间相对明亮、设有书案的刑房。

王砚依旧穿着那身深青官袍,端坐于书案之后,神色比上次更为沉静,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他没有立刻发问,而是先将一份卷宗推到案前。

“陈佳乐,”他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这是近日都察院几位御史联名上奏,请求重查漕运亏空及关联旧案的摘要。你,看看吧。”

陈佳乐心中剧震!

都察院?

重查旧案?

她强压着翻涌的心绪,上前一步,目光落在摊开的卷宗上。

上面罗列着几条要点,言辞犀利,直指当年柳营军械案定案仓促,证据存疑,并提及漕运环节可能存在长期、系统性的贪墨,牵连甚广。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顾言修,但字里行间,无不在为当年的冤案张目。

她的手微微颤抖。

这就是顾青兰所说的“沈公已有动作”?

这就是那即将到来的“东风”吗?

王砚仔细观察着她的反应,缓缓道:“朝中对此,争议很大。有人认为这是清流借题发挥,攻讦勋贵;也有人认为,陈年旧案,确有复查必要。你,作为淮安之行的亲历者,对此有何看法?”

这是一个比之前任何问题都更直接、也更危险的提问。

陈佳乐抬起眼,迎上王砚深邃的目光。

“灵犀一点”再次悄然发动。

她感受到的不再是冰冷的审视,而是一种复杂的权衡,一种居于风暴中心、需要做出决断的压力。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不高,却清晰坚定:

“回大人,民女见识浅薄,不懂朝堂大事。民女只知道,在淮安码头,亲眼见过本应装载粮秣的船舱,藏着制式的箭杆弓臂;民女只知道,为了追回那本记录着真相的账册,有人被杀,有人被迫跳河,民女自己也九死一生,险些命丧荒野。”

她顿了顿,目光毫不退缩。

“民女还知道,真相或许会被掩盖,但永远不会消失。它就像石缝里的草籽,只要有一线天光,一滴雨露,终会破土而出。”

王砚沉默地看着她,良久,手指无意识地在卷宗上敲击了两下。

“石缝里的草籽……”他低声重复了一遍,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捉摸的情绪,“你倒是……比喻得恰当。”

他没有再追问下去,只是挥了挥手:“带她回去吧。”

再次回到囚室,陈佳乐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王砚的态度,那份都察院的奏章摘要,都清晰地指向一个事实——僵局正在被打破,那股东风,已然开始吹拂。

她握紧怀中的玉扣,望向高窗外那方被铁栏切割的天空。

云层似乎比往日薄了些,透出些许朦胧的光晕。

她知道,距离下一次提审,距离那决定命运的时刻,或许已经不远了。

而她,必须养精蓄锐,将状态调整到最好,去迎接那不可预测、却必将到来的变局。

牢狱依旧阴冷,但希望,已如藤蔓般,在她心中悄然滋长,坚韧而沉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