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 > 第165章 “格物”与“致知”

秋意渐深,清晨的栎阳已经能呵出白气。格物堂的草棚里却比往日更加拥挤,甚至有些燥热。人们呼出的气息在清冷的空气中凝结成薄雾,与草棚本身的干草味、泥土味,还有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的体味混杂着,形成一种独属于这里的、生机勃勃又略带浑浊的气息。

今天的气氛有些不同。不仅是因为来的人更多——许多原本在工坊忙碌的工匠,也想办法挤出了时间,就连一些负责巡逻的士兵,也趁着换岗的间隙,悄无声息地溜到了草棚边缘,抱着胳膊倚在芦苇席墙边。更因为,秦战今天一进来,就直接在那块烟灰黑板的正中央,写下了四个筋骨嶙峋、力透“板”背的大字——

**格物致知**

炭笔划过粗糙板面的声音,吱嘎作响,仿佛带着某种沉重的分量。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四个陌生的字眼上。大部分人脸上是纯粹的茫然,像二牛,嘴巴微张,眼神发直,显然完全不明白这四个字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少数识文断字的,比如那位周姓老童生,则是微微蹙眉,似乎在记忆中搜索着出处,脸上带着士人特有的考究神色。黑伯坐在老位置,腰板却不像往常那样佝偻,他看着那四个字,目光复杂,有困惑,但更多的是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被牵引的专注。

秦战放下炭笔,转过身,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写满问号的脸。他没有立刻解释,而是走到棚边,随手从一株快要枯萎的野草上,摘下了一片边缘卷曲、叶脉却依旧清晰的叶子。

“我知道,你们看不懂。”他举起那片叶子,声音平稳地开口,打破了沉默,“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没见过这四个字放在一起。”

他走回黑板前,用炭笔在“格”字上重重一点。

“格,是什么意思?”他自问自答,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不是格杀勿论的格,在这里,是探究!是穷究!就像……”他目光扫视,寻找着合适的比喻,最终落在了二牛身上,“就像二牛你,非要弄清楚一块铁胚哪个角度捶打延展最好一样,那种不弄明白不罢休的劲儿,就是‘格’!”

二牛被突然点名,愣了一下,随即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挠了挠头,周围响起几声压抑的低笑。

秦战又指向“物”字。

“物,是什么?就是我们眼前,手边,天底下所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手中的叶子在指尖转动,“这片叶子,是物!”他跺了跺脚,“我们脚下的土,是物!”他指向草棚外隐约传来叮当声的工坊区,“那边的铁砧、风箱、炼出来的钢,都是物!甚至……”他指了指自己,又指向台下每一个人,“你,我,我们这些人,也是物!是这天地间一物!”

这个说法让台下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把自己和石头、铁块并称为“物”,这让习惯了“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们感到些许不适和新奇。

“所以,‘格物’连起来,”秦战将炭笔指向这两个字,声音提高,“就是探究我们身边这万事万物!不凭想象,不靠空谈,就靠我们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鼻子去闻,手去摸,甚至……”他顿了顿,开了个笨拙的玩笑,“舌头去尝?不过有些东西可不能乱尝,比如那炉渣,尝一口能把舌头烫熟。”

一阵更大的哄笑声响起,原本有些凝重的气氛瞬间松动了不少。连角落里的黑伯,嘴角都几不可查地抽动了一下。

“那我们探究万物,是为了什么?”秦战将炭笔移向“致知”二字,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就是为了得到‘真知’!真正的,可靠的,能让我们活得更明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知识!”

他放下叶子,又拿起旁边准备好的一根长木棍和一块充当支点的石头。

“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是‘知’的一种。”他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架好杠杆,示意一个士兵上前压住短的那头,很轻松地就撬起了另一头一块沉重的石头。“但是!”他话锋一转,“为什么杠杆能省力?省多少力?长的这一边越长,是不是越省力?省下来的力气跑到哪里去了?”

一连串的问题再次抛出,但这一次,台下不再是一片死寂的茫然。不少人的眼神开始跟着他的问题转动,尤其是那些工匠,他们对于“省力”有着最直接的渴望。

“弄明白这些‘为什么’,就是‘格物’!”秦战用力一拍那根作为杠杆的木棍,发出“啪”的一声,“而弄明白之后,我们得到的就是关于杠杆的‘真知’!有了这个真知,我们就能造出更省力的起重工具,盖更高的房子,修更坚固的桥!而不是像现在,全凭感觉,差不多就行!”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强大的说服力,将抽象的概念与最实际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接着,他不再局限于工具。他拿起那片叶子,走到门口光亮处,让阳光穿透叶脉。

“我们再‘格’一下这片叶子。”他的手指沿着清晰的叶脉走向滑动,“为什么是这种网一样的纹路?为什么不是一根光杆?如果我们把它想象成……我们身体里的血管呢?”他又用了这个笨拙却形象的比喻,“树根好比我们的嘴,从土里‘喝’水,然后通过这些‘血管’,输送到叶子的每一个角落,叶子才能保持绿色,才能进行……嗯,才能进行它该做的事情,比如呼吸,比如制造养分。”

他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触及植物生理学的边缘。台下的人们,包括那些流民孩子,都睁大了眼睛,看着那片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叶子,仿佛第一次发现它内部隐藏着一个如此精妙的“世界”。

“看,通过‘格’这片叶子,我们是不是对树木如何存活,有了多一点点的‘知’?”秦战的声音带着引导,“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格物’的精神,用在种地上呢?是不是能琢磨出什么时候浇水最好,哪种土更适合哪种庄稼?让我们地里的产出,多上那么三五斗?”

提到粮食,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这才是与他们性命攸关的“真知”!

秦战越讲,思路越是流畅。他从叶子讲到杠杆,从雨水汇聚成溪流讲到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他模拟了不同距离敲击铁片的声音),从摩擦生热(他用两块木头快速摩擦,直到冒起青烟,散发出一股焦糊味)讲到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何帮助测量土地……

他没有引用任何经典,没有之乎者也,所有的知识和道理,都从他手边最寻常的物件、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信手拈来。他的语言粗糙,甚至有些土气,带着边关的沙砾感和工坊的烟火气,却像一把重锤,一下下地夯击着在场每一个人固有的认知壁垒。

草棚内异常安静,只有秦战的声音、炭笔划过黑板的吱嘎声、以及偶尔因为激动或恍然大悟而发出的轻微吸气声。学生们(如果还能用这个词来称呼这群年龄职业各异的人)的眼神,从最初的茫然,到好奇,再到一种被点燃的兴奋和思考。他们看着那片叶子,那根杠杆,那两块摩擦的木头,仿佛第一次真正“看见”了它们。

黑伯一直沉默地看着,听着。当秦战讲到不同金属在淬火时因为降温速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硬度,并试图用“跑得快慢”来比喻时,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个比喻,比很多故弄玄虚的术语要直观得多。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无意识地模仿了一下锻打的姿势。

百里秀坐在前排,笔尖在纸上游走,记录下秦战每一句看似随意却蕴含深意的话。她偶尔会抬头看一眼秦战,看着他在那群大多目不识丁的民众中间,用一种近乎“粗野”的方式,播撒着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思想火种。她手中的玉珏安静地贴合在一起,反映出她此刻内心的波澜不惊与全神贯注。

窗外的阳光慢慢移动,光斑从地面爬上了芦苇席墙。

当秦战终于停下讲述,草棚内依旧保持着那种被知识浸润后的寂静。没有人催促,没有人离开。许多人还盯着黑板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图形和四个大字,若有所思。

秦战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感觉喉咙有些发干。他看着台下那一双双不再麻木、不再纯粹为了吃饱饭而闪烁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

他知道,这条路很长,很难。他所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对待万物的方式。这注定会触动无数固有的利益和观念。

他深吸了一口气,准备说几句总结的话。

就在这时,一直倚在门边阴影里的荆云,如同鬼魅般无声无息地移动到秦战身侧,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极快地低语了三个字:

“咸阳信。”

秦战正准备抬起的手微微一顿,脸上的肌肉几不可查地绷紧了一瞬,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面向众人,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朗声道:“今天,就到这里。‘格物致知’这四个字,希望你们记在心里。以后在干活的时候,在走路的时候,在看着这片天、这块地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记住,真正的学问,不在竹简里,不在某些人的嘴里,就在这万事万物之中!”

学生们开始陆续起身,带着兴奋的议论和思考的余韵,缓缓散去。草棚内重新变得空旷,只剩下斑驳的光影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思想碰撞后的余温。

秦战站在原地,看着人们离开的背影,直到草棚内只剩下他和荆云,以及还在整理记录的百里秀。

“信呢?”秦战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荆云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小的、封着火漆的竹管, silently递了过去。

秦战接过竹管,指尖能感受到竹子的微凉和上面火漆硬邦邦的触感。他没有立刻打开,只是用手指摩挲着那坚硬的封印,目光投向草棚外湛蓝高远的天空。

天边,有一行大雁,正排着人字形,无声地向南飞去。

(第一百六十五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