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 > 第132章 秦战的“反击”

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 第132章 秦战的“反击”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9:43

洼里村示范田里那破土而出的、整齐茁壮的禾苗,像一记无声却响亮的耳光,抽在了那些散播“铁犁耗地力”、“新耧车遭天谴”流言的脸上。恐慌和排斥的坚冰,在实实在在能多打粮食的希望面前,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开始有胆大的村民,趁着夜色,偷偷摸到栎阳营地外围,远远地观瞧,或者小心翼翼地用家里攒下的几个鸡蛋、一把干菜,试图换取营地流民手里偶尔流出的、那些看起来就结实好用的铁制小农具。

猴子带回来的消息也好了许多,虽然市集上依旧有些异样目光,但至少肯做买卖的人多了,价格也不再那么离谱。

营地内部,那股因流言而起的惶惶不安,也渐渐被日益繁重的劳作和初见成效的喜悦所取代。砖瓦房一间间立起,虽然简陋,但遮风避雨远胜窝棚;规划中的工坊区地基已经打好,黑伯带着人开始搭建更坚固的冶炼炉;百里秀初步整理出的关中物资流通图,也开始为营地有限的对外交换提供指导。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秦战心中那根弦,却从未放松。他知道,舆论的攻势绝不会就此停止。对方只是暂时受挫,必然会酝酿更凶猛的反扑。王翦那句“杀人不用刀”的警告,言犹在耳。

果然,就在营地上下以为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时候,一个消息如同猝不及防的冷箭,射入了栎阳——

大儒淳于越,将亲临栎阳,“观风察民”,并与秦战“坐而论道”!

消息传来,营地刚刚提振起来的士气,瞬间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淳于越!那可是当世大儒,学问道德备受尊崇,在士林和民间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之前虽然在朝堂上被秦战一句“活下命来”问得哑口无言,但那更多是措手不及。如今,他亲自来到这“试点”之地,显然是有备而来,要在秦战的地盘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彻底将他批倒批臭!

“妈的!这老梆子,还没完没了了!” 二牛气得一脚踹在刚垒好的砖墙上,震下些许浮灰,“在咸阳没吵赢,还追到咱这荒郊野岭来了?论道?论他娘个腿!”

黑伯蹲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眉头锁成了疙瘩:“麻烦大了……淳于博士名声太大,他若在此地说咱们一句不好,比一千个流言还厉害!那些刚有点信心的流民,怕是立马就得散伙!”

百里秀面色凝重,对秦战道:“校尉,来者不善。淳于越此次,必是携‘大道’而来,欲以泰山压顶之势,从根本上否定我们所做一切的正当性。若应对不当,‘试点’之名恐将毁于一旦。”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秦战身上,充满了忧虑。

秦战站在那幅关中地图前,背对着众人,手指依旧无意识地敲击着栎阳的位置。他的身影在油灯下拉得很长,显得有些孤峭。

压力,如同实质般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这不再是战场上明刀明枪的拼杀,也不是朝堂上你来我往的机锋,而是一场关乎“道统”与“路径”的正面决战,是在他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根据地,进行的一场不能后退的阵地战!

他缓缓转过身,脸上依旧没有什么激烈的表情,只有一种被逼到墙角后的、极致的冷静。

“他要来,那就让他来。” 秦战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要论道,那便论。”

“头儿!” 二牛急道,“那老家伙满嘴之乎者也,咱们这群大老粗,怎么论得过他?”

秦战看了二牛一眼,目光深邃:“谁说要跟他比谁背的书多?谁说要跟他掉书袋?”

他走到窝棚门口,望着外面灯火初上、渐渐有了些许生气的营地,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他论他的‘大道’,我们讲我们的‘事实’。”

“他谈他的‘仁义’,我们看我们的‘收成’。”

三天后,一个晴朗却带着料峭寒意的上午。淳于越的车驾,在一队弟子和少量仆役的簇拥下,出现在了栎阳营地之外。

没有旌旗招展,没有前呼后拥,只有一种属于学问和道德的、沉静而庞大的气场。淳于越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儒袍,清瘦矍铄,长须飘飘,眼神清澈而坚定,仿佛不为外物所动。他下车之后,并未立刻进入营地,而是先站在那新挖掘的、又深又宽的壕沟外,静静地打量着这片与传闻中“妖魔横行”截然不同的土地。

他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劳作,是逐渐成型的砖瓦房舍,是工坊区初具规模的框架,是远处田野里那明显不同于传统耕作方式的、整齐的垄沟和茁壮的禾苗。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腥气、砖窑的烟火味、以及一种……蓬勃的、向上的生机。

他的眉头,几不可查地微微蹙起。这与他想象中的“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相去甚远。

秦战没有摆出盛大的迎接阵仗,只带着百里秀、黑伯等寥寥数人,站在营地入口处。

“淳于博士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秦战拱手,语气平淡,既不热情,也不失礼。

淳于越的目光落在秦战身上,带着一种长者审视晚辈、更是卫道者审视异端的锐利。“秦少府丞不必多礼。老夫此来,非为官身,只为观风察民,印证所学。” 他的声音清越,带着一种天然的道德优越感。

“博士请。” 秦战侧身让开道路。

淳于越微微颔首,在一众弟子好奇又略带敌意的目光中,迈步走进了这片被他视为“礼崩乐坏”之地的营地。

他没有去观看那些新建的房舍,也没有去关注工坊里那些在他看来“奇形怪状”的工具,而是径直走向了营地中央那片相对开阔、被秦战命名为“格物堂”前的空地上。那里,已经按照秦战的意思,摆下了一圈简陋的木凳。

“秦少府丞,” 淳于越站定,目光扫过周围渐渐围拢过来的、面带菜色却眼神好奇的流民和士卒,声音朗朗,如同宣布某种仪式的开始,“老夫听闻,你于此地推行新法,不依古制,不循旧礼,专以‘利’字诱民,以‘奇技’惑众。不知,可能为老夫,亦为这在场众人,解惑乎?”

他没有寒暄,没有铺垫,直接亮出了锋刃,直指核心——“利”与“奇技”,乃是祸乱之源!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目光齐刷刷地看向秦战。

秦战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空地上摆放的一个木架旁,那上面挂着的,正是洼里村示范田里使用过的新式犁铧和那架耧车。犁铧上还沾着些许干涸的泥土,耧车的木质结构打磨得光滑,透着使用过的痕迹。

他伸手,抚摸着那冰凉、带着泥土气息的铁犁铧,然后转身,面向淳于越,以及所有围观的人。

他的脸上,没有愤怒,没有辩解,只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平静。

“博士,” 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您学问高深,精通圣贤之道。秦战粗人,不懂那些大道理。”

他顿了顿,抬手指向那架耧车:

“我只知道,用这玩意儿,一个壮劳力,一天能播下二十亩地的种子,而且深浅一致,疏密均匀。若用老法子,点播,五个人一天也播不完十亩,还深浅不一,浪费种子。”

他的手指移向那铁犁铧:

“用这个,一头牛,一天能犁深犁透五亩硬地。用旧木犁,能犁三亩就算不错,还常常只是破层皮。”

他的目光扫过周围那些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的脸上有茫然,有好奇,也有对那农具本能的渴望。

“博士,您说‘利’字诱民。” 秦战的目光重新回到淳于越脸上,那眼神干净得如同山涧的溪流,却又带着洞穿一切伪饰的锐利,“可对于他们来说,‘利’是什么?”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砸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利’就是春天播下去的种子,秋天能多收三五斗粮食,让家里的娃儿冬天能不饿肚子!”

“‘利’就是能用更少的力气,耕更多的地,让家里的老人能少累弯一点腰!”

“‘利’就是晚上回到这刚刚盖好的、能遮风的砖房里,喝上一碗热乎的、没有沙子的粥!”

他每说一句,周围流民的眼神就亮一分,那些朴素的、关乎生存的渴望,在他们眼中燃烧。

“您说这是‘奇技淫巧’,是‘惑众’。” 秦战拿起那把铁犁铧,双手平举,仿佛托着的不是一件铁器,而是千钧重担,“可在秦战看来,这上面沾着的不是妖气,是活命的气力!这木头和铁疙瘩里面藏着的,不是机心,是能让更多人活下去的希望!”

他猛地将犁铧往地上一顿,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博士,您熟读圣贤书,定然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秦战盯着淳于越微微变色的脸,一字一句,如同重锤,“若连让黎民百姓活下去、活得稍微好一点,都成了‘惑众’,都成了‘不循礼法’……”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种近乎悲凉的嘲讽:

“那这圣贤之道,这古制旧礼,修的到底是什么?贵的又是谁?!”

“轰——!”

这话比朝堂上那句“活下命来”更加直接,更加尖锐!它直接将“利”与“民本”挂钩,将“奇技”与“生存希望”等同,反过来质问那高高在上的“道统”,是否真的将“民”放在了“贵”的位置上!

淳于越身躯猛地一震,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想要反驳,想要斥责这歪理邪说,但看着周围那些流民眼中闪烁的、被秦战话语点燃的微光,看着那实实在在能提升效率、增加产出的农具,他发现自己那些关于“仁义”、“礼法”、“重义轻利”的大道理,在此刻显得如此空洞,如此……苍白无力!

他可以指责秦战不懂礼法,可以批判他行事乖张,但他无法否认,秦战所做的一切,的的确确,是在让这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流民,看到了一条活路!

而他自己所扞卫的“道”,在“活路”面前,又能给出什么?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风吹过新翻土地带来的泥土气息,和远处工坊隐约传来的敲打声。

淳于越张了张嘴,喉咙干涩,最终,却一个字也没能说出来。他那挺直了一辈子的脊梁,在这一刻,仿佛被无形重压,微微佝偻了几分。

秦战没有再进逼,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位当世大儒,看着他在事实与生存本能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力与挣扎。

他知道,这场“论道”,胜负已分。

不是用言辞的机锋,而是用最朴素的、关乎生存的真理。

他弯腰,捡起地上那把沾着泥土的犁铧,扛在肩上,对淳于越,也是对所有人,平静地说道:

“博士,道不同,不相为谋。”

“您的道,在竹简里,在庙堂上。”

“我的道,” 他拍了拍肩上的犁铧,发出沉闷的响声,“在这里,在土里,在这些只想活下去的人身上。”

说完,他不再停留,扛着那象征着“奇技”与“希望”的铁犁,转身,大步走向那片正在被开垦的荒地。

身后,是死一般的寂静,和淳于越那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的、孤寂的身影。

远处,洼里村示范田里的禾苗,在阳光下,绿得刺眼。

(第一百三十二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