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 > 第129章 转向·治国策

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 第129章 转向·治国策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9:43

秦战那句“活下命来”的质问,如同带着倒钩的鞭子,抽散了淳于越凝聚起来的所有气势,也抽碎了某些根深蒂固的虚伪。老博士踉跄一步,若非身旁同僚搀扶,几乎要瘫软在地。他脸色灰败,嘴唇哆嗦,那双曾经清澈执拗的眼睛,此刻只剩下被残酷现实击穿后的空洞和茫然,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大殿内,属于儒家“道统”的那股无形压力,仿佛被戳破的皮囊,瞬间泄了气,只留下难堪的死寂。

嬴疾敲击玉圭的声音,在这片死寂中显得格外清晰、稳定。他没有去看失魂落魄的淳于越,目光重新落回秦战身上,那深邃的眼底,似乎有什么东西沉淀了下来,变得更加幽深难测。

“秦卿。” 他开口,声音平稳,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交锋从未发生,“阵法之争,道统之辩,皆可暂置。”

他轻轻抬手,指向那幅依旧展开的巨大地图,指尖划过渭水,划过矿藏,最终落在那片广袤的、代表着未知与可能的空白区域。

“寡人予你栎阳之地,予你试错之权,非是让你固守一隅,闭门造车。” 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导向,“你既有改良军械、提升运输、增益农事之能,便当思虑,如何将这些‘土法子’,用于强国富民之大道。”

话题,在嬴疾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间,完成了一次关键的、意义深远的转向。

不再局限于一场战斗的胜负,一种技术的优劣,甚至不再纠缠于仁义与功利的古老辩题。而是直接指向了最核心、也最实际的命题——如何将秦战所代表的这种“不一样”的能力,转化为整个秦国实实在在的国力提升!

这才是君王真正关心的东西!这才是嬴疾顶着压力,给予秦战机会的根本原因!

秦战心脏猛地一缩,随即剧烈地跳动起来。他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考题,比应对淳于越的责难更加凶险,也更加重要。展示价值,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一把好用的“刀”,更是一个能带来系统性改变的“引擎”!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再次投向那幅精细的舆图。那上面蜿蜒的线条、密集的标注,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冰冷的地理符号,而是一个亟待优化和激活的巨大系统。

“王上,” 他的声音因为紧张和兴奋而略带沙哑,但思路却异常清晰,“臣以为,强国富民,首在‘流通’与‘增效’。”

他用了两个对这个时代而言颇为新颖的词汇,但结合他的手势和指向,意思却不难理解。

“流通”,指的是物资、信息、人员的流动效率。

“增效”,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产出更多的成果。

“渭水漕运、道路改良,乃为‘流通’。”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让关中之粮,能更快运抵边关;让巴蜀之盐铁,能更便捷输入腹地;让各地物产,能互通有无。流通顺畅,则物尽其用,民无匮乏之忧,军无后勤之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代表矿藏和农田的符号。

“而‘增效’,则在于工具与技术。” 他的语气变得坚定,“改良农具,精进耕作之法,则同样土地,可产更多粮食;改进采矿、冶炼之术,则同样人力,可得更多精铁;统一营造标准,优化工艺流程,则同样工时,可出更多、更精良的军械与器物!”

他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将之前在边关、在栎阳初步实践的想法,与整个秦国的宏观图景结合起来。

“譬如,” 他指向地图上栎阳的大致位置,“臣于栎阳,若能以新法,将那片荒地,在三年内,变为可稳定产粮之田,或建成可稳定产出铁器、砖瓦之工坊。其所产,可供应当地,可输往咸阳,亦可就近支援边军。此一地之‘增效’,若能推而广之,及于关中,及于巴蜀,及于整个大秦……”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个点的成功,如果能被复制、推广,所带来的整体国力提升,将是天文数字!

这不再是局限于“打狗阵”的战术奇谋,也不是“秦泥”的单项技术突破,而是一种着眼于全局、致力于提升整个国家运行效率的宏观战略思维!

大殿内再次响起了压抑的议论声。这一次,议论声中少了许多敌意,多了许多惊愕和深思。即便是那些对秦战抱有偏见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所描绘的图景,虽然大胆,却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可操作的逻辑链条。

嬴疾的身体微微前倾,他敲击玉圭的手指不知何时已经停下,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目光灼灼地盯着秦战,仿佛要将他脑海中构建的那个“流通与增效”的新世界看个清楚。

“推而广之……” 嬴疾缓缓重复着这四个字,语气中听不出情绪,“谈何容易。”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殿下的群臣,最终落回秦战身上,问题如同手术刀般精准:

“旧有法度,如何应对?既得利益,如何平衡?万千黎民,如何引导?各地情势,如何统筹?”

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道沉重的枷锁,代表着现实中最顽固的阻力。

“你所言‘流通’、‘增效’,听起来美妙。然则,变革之举,动辄牵扯万千。若无稳妥之策,周密之谋,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引发动荡,反伤国本。”

这是最现实的警告,也是最高层面的考量。嬴疾在告诉秦战,光有想法和技术还不够,你必须要有实现这些想法的政治智慧和具体路径。

压力再次如山般压下。

秦战能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已经完全被冷汗浸透,官服黏腻地贴在皮肤上,很不舒服。左臂的伤口也开始隐隐作痛,提醒着他身体的极限。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

他迎着嬴疾那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脑中飞快地转动。他想起了栎阳营地那些面黄肌瘦的流民,想起了二牛他们挖掘壕沟时挥洒的汗水,想起了黑伯守着窑火时专注的眼神,也想起了王翦那句“你需要盟友”和“军方需要更锋利的刀”。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试图描绘宏大的蓝图,而是回到了最务实、也最符合他目前处境的原点:

“王上明鉴,变革确非易事,不可一蹴而就。”

他的语气变得极其诚恳,甚至带着几分示弱。

“故而,臣请以栎阳为‘试点’。”

“试点?” 嬴疾微微挑眉,对这个词感到一丝新奇。

“正是!” 秦战重重点头,“于栎阳一地,试行臣所言之新法。新的农具,新的工坊管理,新的流民安置与编组,新的物资调配方式……皆可于此小范围先行验证。”

他抬起右手,做了一个包裹的手势,仿佛将整个栎阳握在掌心。

“在此‘试点’之内,王上予臣全权,允许臣一定程度上,打破旧有规条,尝试新规。如此,成,则可总结经验,测量数据,形成可供复制之范本,逐步推广;败,则其害亦仅限于栎阳一隅,易于控制,不会动摇全局。”

他看向嬴疾,眼神清澈而坚定:

“此乃……以空间换时间,以可控之风险,博取不可限量之未来。”

“试点……范本……数据……” 嬴疾低声咀嚼着这些陌生的词汇,眼中光芒闪烁。他明白了秦战的策略。这不是激进的、席卷全国的狂飙突进,而是一种更加精明、更加稳妥的“渗透式”变革。先在君王的庇护下,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培育新事物的幼苗,等待其成长、验证其价值后,再考虑是否移栽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这既满足了嬴疾对“可控性”的要求,也为秦战争取到了最宝贵的、不受过多干扰的发育空间和时间!

大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种新颖而务实的思路所吸引,也在暗自权衡其中的利弊。

嬴疾沉默了许久许久。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那幅巨大的地图,扫过殿下神色各异的群臣,最终,定格在秦战那张因为紧张和期待而略显苍白的年轻脸庞上。

他缓缓站起身。

一股更加庞大、更加凝实的帝王威压,如同实质般弥漫开来,笼罩了整个大殿。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嬴疾居高临下地看着秦战,声音平静,却带着最终裁决的威严:

“准。”

一个字,重若千钧。

“栎阳之地,便为汝之‘试点’。”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

“寡人,要看到你所说的‘数据’,要看到可复制的‘范本’。”

“莫要……让寡人失望。”

说完,他不再停留,拂袖转身,在内侍的簇拥下,离开了大殿。

那幅巨大的地图依旧展开在那里,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秦战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直到内侍前来引导他离开。

当他踏出那幽深的大殿,重新呼吸到外面冰冷的、带着尘埃味的空气时,才发觉自己的双腿,竟有些微微发软。

他抬头,望着咸阳宫灰蒙蒙的天空,紧紧握住了拳头。

试点……范本……

他知道,自己终于,真正地,在这盘名为天下的大棋上,落下了一颗属于自己的棋子。

尽管,这棋子的周围,依旧是万丈深渊。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