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 > 第17章 第一炉

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 第17章 第一炉

作者:温酒伴清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9:43

黑风隘口一战后,秦战和他那什人的名字,连同“秦泥”这个古怪的词,像长了翅膀一样,在边军营地里传得更广了。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猎奇或质疑,而是掺杂了实实在在的战绩和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

十一人驰援,协助残兵顶住了数百蛮骑的猛攻,坚守到援军到来,这本身就已足够惊人。而其中“秦泥”在固守工事和阻滞攀爬中起到的作用,更是被幸存者们添油加醋地传扬开来,越传越神。

秦战明显感觉到,周围人看他的眼神不一样了。以前是打量一个走了狗屎运的新人,现在则像是在看一个……浑身笼罩着迷雾的厉害角色。连军需官老钱再见他时,脸上的笑容都真切了几分,甚至还主动询问是否需要什么特殊材料。

但秦战没有时间去享受这种微妙的变化。黑风隘口的惨烈让他意识到,个人的勇武和取巧的手段,在真正的战争洪流面前,依然渺小。他需要更坚实的力量,需要将“秦泥”这类技术,真正转化为可以倚仗的资本。

他更频繁地泡在了黑伯那烟气缭绕的工棚里。

黑伯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虽然骂声依旧,但少了那份居高临下的鄙夷,多了几分平等的探讨,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那支用泥模铸造的新箭簇,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这个固执的老匠人看到了传统技艺之外的可能性。

“不行!还是不行!”黑伯暴躁地将一个刚刚冷却的泥模摔在地上,碎片四溅。“这泥料收缩还是不稳!浇铸出来的箭簇,十支里能有两支能用就不错了!浪费铜料!浪费老子工夫!”

他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看着地上那些形状略有偏差、或者带着细微气孔的失败品,胸口剧烈起伏。连续几天不眠不休的尝试,消耗着他的精力和所剩不多的耐心。

秦战默默捡起一块较大的碎片,仔细看着断口。泥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透气性,确实是难题。他沉吟片刻,开口道:“黑伯,我们或许……可以换个思路。”

“换个屁思路!”黑伯没好气地打断他,“老祖宗传下来的范铸法就是这么干的!泥料不行,就想办法把泥料弄行!”

“我不是说铸造。”秦战抬起头,目光投向工棚角落里那堆黑伯平日里看都不愿多看一眼的、颜色暗沉、夹杂着不少杂质的矿石块——那是营地里偶尔能找到的、品质极差的铁矿石,因为难以冶炼,大多被弃置。“我们能不能……试试直接炼铁?”

“炼铁?”黑伯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看秦战的眼神又像是在看疯子,“就凭你我?就凭这破棚子?你知道炼铁需要多高的炉温?需要什么样的鼓风?需要多么纯净的矿石?胡闹!简直是胡闹!”

他挥舞着骨节粗大的手,唾沫星子几乎喷到秦战脸上:“那玩意儿比铜难弄多了!搞不好炉子都得炸了!你小子是不是觉得弄出点泥巴玩意就上天了?!”

秦战没有退缩。他知道直接炼铁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那是堪比高科技的尖端领域。但他脑海中有一些超越时代的概念——高炉、鼓风、焦炭(虽然现在没有,但可以用木炭尝试)、脱碳……这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像幽灵一样诱惑着他。

“我们不求炼出多好的精铁,”秦战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冷静而可行,“哪怕只是炼出一些粗糙的生铁,用来铸造箭簇、枪头,甚至……用来制作更坚固的‘秦泥’模具,都比我们现在强。”

他走到那堆铁矿前,拿起一块,在手里掂了掂,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和粗糙的质感。“我们不需要一步登天。可以先试着建一个小的,哪怕只能炼出一点点,也是成功。”

黑伯喘着粗气,死死盯着秦战,又看了看那堆“破烂”矿石,脸上神色变幻不定。理智告诉他,这年轻人是在异想天开,是在把他往沟里带。但内心深处,那股被新箭簇点燃的、对于未知技艺的渴求与征服欲,却又蠢蠢欲动。

他想起秦战弄出“秦泥”时自己的不屑,想起那支规整的新箭簇带来的震撼……这小子,似乎总能在不可能中,蹚出一条歪歪扭扭的路来。

“妈的……”黑伯低声咒骂了一句,不知道是在骂秦战,还是在骂自己那不安分的心。他猛地一跺脚,像是做出了什么艰难的决定,脸上带着一种豁出去的狰狞:

“好!老子就再陪你疯一次!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搞砸了,浪费了料,你小子得给我想办法从吴逵那儿弄回来!还有,这鬼主意是你想的,出了事,你扛着!”

这就是答应了。以他的方式。

秦战心中一定,重重地点了点头:“好!”

接下来的日子,工棚几乎成了一个小型工地。秦战凭借脑海中对高炉的模糊印象,结合现有的条件,画出了极其简陋的示意图——一个用耐火泥(主要是改进后的“秦泥”)垒砌的、肚大口小的竖式圆筒,下面留有出铁口和进风口。

黑伯则发挥了他老匠人的经验和动手能力,带着秦战,以及后来被秦战悄悄叫来帮忙的二牛、猴子等人,开始选址(选在工棚后方一处背风的斜坡)、挖地基、收集尽可能耐火的石块和黏土。

制作耐火泥是关键。秦战尝试了多种黏土和沙子的配比,甚至加入了磨碎的石灰石粉和石英砂,反复测试其耐高温性能。失败是家常便饭,往往炉体还没建好,试验的泥块就在高温下开裂或者熔融了。

燃料也是大问题。木炭的热值不够,而且消耗巨大。秦战不得不动用自己的“关系”,从老钱那里软磨硬泡,弄来了一些平日里舍不得用的、质地更坚硬的木柴,并指导二牛他们搭建了改良的炭窑,试图烧制出质量更好的木炭。

整个过程缓慢而折磨人。营地里关于秦战又在“瞎鼓捣”的风言风语再次传开,甚至有人打赌他这次会把黑伯的工棚都炸上天。连吴逵都派人来询问过一次,被黑伯没好气地顶了回去:“告诉他,老子在修炉子!没空搭理他!”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调整后,一个约一人高、看起来歪歪扭扭、布满修补痕迹的简陋小高炉,矗立在了工棚后面。它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陋,却凝聚了秦战超越时代的构想和黑伯扎实的传统技艺。

开炉的日子,选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虽然这对炉温没什么帮助,但至少让人心里亮堂些。

炉膛里已经层层铺好了精心准备的木炭和那些品质低劣的铁矿石。黑伯的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他仔细检查着每一个环节,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二牛、猴子等人则紧张地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秦战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火把,伸向了炉底的引火物。

火焰,腾地一下燃起,顺着干柴,迅速蔓延向上。

“鼓风!”秦战低喝道。

二牛和另一个士兵立刻奋力拉动起那个用牛皮和木架制作的、简陋却巨大的活塞式风箱(这是秦战根据水排原理简化设计的)。

“呼……呼……”

风箱发出沉重的喘息声,将空气强行压入炉膛。炉内的火焰瞬间变得猛烈起来,橘红色的火舌贪婪地舔舐着木炭和矿石,发出噼啪的爆响。浓烟和高温的气流从炉顶冲出,扭曲了周围的空气。

温度在艰难地攀升。

时间一点点过去,炉体被烧得通红,靠近都能感受到那股灼人的热浪。汗水刚从额头渗出,就被烤干。所有人都紧盯着炉子,心提到了嗓子眼。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木炭即将耗尽,二牛他们手臂都快拉脱力的时候,黑伯突然趴到出铁口前,用一根长长的铁钎小心翼翼地捅了捅。

他猛地抬起头,脸上被高温烤得通红,眼神却亮得吓人,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

“快!准备陶范!要出铁水了!!”

秦战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立刻将早就准备好的、用改进后泥料制作的箭簇模具,对准了那个用泥塞暂时封住的、小小的出铁口。

黑伯用铁钎奋力捅开泥塞!

一股粘稠的、暗红色的、如同地狱岩浆般的炽热流体,带着刺鼻的硫磺味和耀眼的火星,缓缓地、挣扎着从炉口流淌出来!它不是想象中奔腾的河流,而是如同垂死之人最后的脉搏,微弱,却真实存在!

这粗糙的、充满杂质的、颜色暗淡的流体,就是铁水!他们亲手炼出来的第一炉铁水!

铁水流入了陶制的模具中,发出“嗤嗤”的声响,青烟冒起。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那暗红色的光芒在模具中渐渐凝固、暗淡。

当模具冷却,被小心地敲开,露出里面那支形状粗糙、表面布满蜂窝、颜色灰暗的箭簇时,工棚后面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没有欢呼,没有雀跃。

那支箭簇,丑,很丑。比青铜箭簇重,比泥模铸出来的铜箭簇更粗糙,甚至能不能用都是个问题。

黑伯拿起那支尚带余温的铁箭簇,反复看着,眉头紧锁。

秦战也看着它,心中百感交集。这离他想象中的钢铁洪流,差了十万八千里。这甚至算不上成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充满瑕疵的开始。

然而,他紧紧握住了拳头。

这毕竟是从石头里流出来的铁!是他们亲手点燃的炉火,亲手拉动的风箱,亲手炼出来的第一炉铁!

他抬起头,看向黑伯。

黑伯也正好看向他,老人的眼神复杂无比,有失望,有疲惫,但深处,却有一簇与炉火同样炽热的东西在燃烧。

他掂了掂手里那支丑陋的铁箭簇,哼了一声,声音沙哑:

“妈的……总算……有点人样了。”

(第十七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