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 第97章 摄政王妃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第97章 摄政王妃

作者:逍遥神王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9:41

乾陵玄宫主墓道被万钧巨石封堵的消息,瞬间在本就因国丧而风声鹤唳的长安城激起了热议。先帝陵寝工程受阻,在新旧权力交替的敏感时刻,被赋予了极其不祥的寓意。

“天降警示”、“新主不德”的流言,如同鬼魅般在坊间巷尾、甚至朝堂之上悄然流传,给即将到来的新帝登基大典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两仪殿偏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案头堆积的文书暂时被搁置,取而代之的是工部紧急呈送的陵墓工程图、将作监对山体滑坡情况的勘察报告以及太史局对“天象”的牵强附会解读。

摄政王李贞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地图上乾陵的位置,脸色阴沉。

陵墓若不能如期完工,先帝无法按时入土为安,不仅是对孝道的巨大挑战,更会严重打击新朝的威信,给内外敌人以可乘之机。

“王爷,”工部尚书颤声禀报,“经勘察,滑坡山体巨大,巨石堆积深厚,若要清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极易引发二次坍塌,危险极大。

依常理……没有半年时间,恐难完成。是否……是否奏请摄政王殿下,暂缓先帝安葬之期,或……或另择吉地?”

“不可!”礼部尚书立刻反驳,“先帝陵寝乃太宗皇帝在位时便已选定,龙脉所系,岂可轻言更改?安葬日期乃太史局反复推算而定,关乎国运,岂能因天灾而延期?此例一开,后世如何遵循?”

“可如今工程受阻是实情!若强行施工,造成更大伤亡,或延误吉时,岂非更是不吉?”户部尚书也加入争论,担忧的是巨大的开支。

几位重臣争执不休,莫衷一是,殿内充满了焦虑和不安。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投向了沉默不语的李贞和静立一旁的武媚娘身上。

李贞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深知此事处理不当的严重后果,但无论是延期还是改址,都必将引发更大的非议和动荡。

他下意识地看向武媚娘,目光中带着征询。

武媚娘一直安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目光落在那些复杂的工程图纸上,手指轻轻划过滑坡区域的地形标注。

待到众人声音稍歇,她才缓缓抬起头,面色平静无波,声音却清晰而坚定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大人,所虑皆有道理。然,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断。”

她一步踏出,走到巨大的乾陵工程图前,手指精准地点在墓道入口被标注为“巨石阻塞”的区域。

“天道无常,事在人为。先帝陵寝,乃国本所系,绝非儿戏。若因一场山崩,便轻易更改陵址、延误葬期,非但示弱于天,更将示弱于天下人!

届时,内外敌人将如何看我新朝?天下百姓将如何信我新朝?此例一开,动摇的是社稷根基!”

她目光扫过众臣,语气陡然变得锐利:“如今流言四起,皆因有人心怀叵测,欲借天灾妖言惑众。我等若退让一步,便是正中其下怀!此刻,正需展现新朝克难奋进、人定胜天之志!

这墓道,必须如期打通!这陵寝,必须如期完工!先帝,必须如期安葬!”

她的话语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魄力,瞬间压倒了所有的犹豫和争吵。

“可是娘娘,”工部尚书面露难色,“工程量实在浩大,风险极高,工期……”

“没有可是!”武媚娘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她转身,面向李贞,条理清晰地陈述方案,语速快而有力:

“其一,立即征调京兆府及周边州县所有可用民夫,以高于市价三成的工钱招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同时,奏请王爷,调派北衙禁军中的工程营精锐士卒,由熟悉矿脉开采的将校率领,负责最危险的核心区域攻坚!”

“其二,命将作监所有大匠、工部所有精通水利土木的官员,即刻赶赴现场,会同当地有经验的石匠,连夜勘测,制定最稳妥、最快速的清障方案。

可利用杠杆、滑轮、甚至少量火药进行定向爆破,但必须以稳为主,绝不可冒进!”

“其三,开放乾陵附近所有官仓,保障民夫、兵士饮食,每日肉食管够!另设医营,由太医署派遣医官携带药材驻守,随时救治伤患。若有伤亡,抚恤从优,即刻发放,安定人心!”

“其四,”她目光转向几位大臣,“着户部即刻拨付专款,工部统筹物资,不得有误。另,选派一位干练果决、不畏艰险的重臣,亲赴乾陵,坐镇督工!

本宫举荐,工部侍郎阎立德,其精于营造,为人刚正,可担此任!”

这一套方案,从人力、技术、后勤、资金到监管,面面俱到,具体可行,尤其是调动军队工程营和重金招募民夫的想法,打破了常规,展现出了极强的魄力和务实精神。

殿内一片寂静。几位尚书面面相觑,都被这雷厉风行、思虑周详的方案所震撼。

那些原本主张延期或改址的官员,更是哑口无言。在如此具体有力的措施面前,他们的担忧显得苍白无力。

李贞眼中闪过激赏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拍案而定:“就依王妃所言!即刻拟旨,照此办理!阎立德!”

“臣在!”一位面容精干的中年官员出列。

“命你为督陵使,全权负责乾陵玄宫清障事宜,赐你王命旗牌,有先斩后奏之权!若有怠工、贪墨、延误者,立斩不赦!务必在吉期之前,打通墓道!”

“臣!领旨!定不负王爷、娘娘重托!”阎立德跪地领命,声音洪亮,带着一股决绝之气。

旨意迅速下达。整个朝廷机器被高效地动员起来。

数以万计的民夫被征调,北衙工程营的士卒连夜开拔,大量的工具、木材、粮草源源不断运往乾陵。

武媚娘每日都会通过快马传递的奏报,密切关注工程进展,随时调整策略。

她甚至能根据图纸,指出某处岩层结构可能存在的隐患,建议加固方案,其洞察力令工部官员咋舌。

在巨大的投入和严密的组织下,清理工作日夜不停地展开。期间虽有小规模塌方和伤亡,但在充足的保障和严厉的督管下,并未影响大局。阎立德坐镇前线,身先士卒,有效镇住了场面。

最终,在登基大典前三天,捷报传来——墓道巨石被成功清除,玄宫入口打通,陵寝工程如期完成!

消息传回,朝野震动。那些散布流言者顿时哑火,原本对新朝持观望态度的人,也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位摄政王妃的能量和手段。

武媚娘以铁一般的事实,将一场可能演变为政治危机的“凶兆”,扭转成了彰显新朝魄力和能力的“祥瑞”!

数日后,太极殿前,旌旗招展,仪仗森严。新帝登基大典隆重举行。

年幼的太子在李贞和武媚娘的搀扶下,一步步走上高高的丹陛,坐上那象征天下权柄的龙椅。李贞正式受封为摄政王,总揽军国大事。

武媚娘身着一品王妃朝服,立于丹陛之下,摄政王李贞身侧稍后的位置。

她并未逾越礼制,但当她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山呼万岁的百官时,许多人都不自觉地低下头,不敢与之对视。

经过陵墓风波,所有人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位看似居于幕后的王妃,其权威和影响力,已然与摄政王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更具决断力。

朝臣们奏事时,目光往往会先掠过李贞,然后不自觉地落在武媚娘身上,观察她的反应。一种无声的默契已然形成——她,就是实际上的“摄政王妃”。

大典顺利结束,新朝伊始。百废待兴,政务如山。武媚娘建议李贞立即召开大朝会,商议新政,稳定人心。

然而,就在首次大朝会,李贞和武媚娘身着朝服,正准备接受百官朝贺,商议漕运、边患等紧要国事之时,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骤然爆发。

御史台队列中,一位资历颇老的御史大夫,手持象牙笏板,面色肃然地大步出列,并未按惯例称贺,而是直接跪倒在地,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悲怆,响彻了整个大殿:

“臣,御史大夫王珪,冒死启奏摄政王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