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 第85章 诡异童谣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第85章 诡异童谣

作者:逍遥神王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9:41

黑山大捷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炸响了沉闷已久的长安城。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踏着清晨的露水冲入朱雀门,驿卒背插三根染血翎毛,嘶哑的呼喊声穿透了薄雾:“大捷!北疆大捷!程务挺将军黑山隘口设伏,斩首万余,大破突厥先锋!”

霎时间,整个京城沸腾了。

坊市间的百姓奔走相告,酒肆茶楼中议论纷纷,压抑了数月的担忧和恐惧,在这一刻化为狂喜的洪流。

皇宫内外,更是弥漫着一种近乎癫狂的兴奋。

宦官宫女们脚步轻快,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光彩;朝臣们相互道贺,言语间充满了对帝国武运的赞叹。

紫宸殿内,病榻上的李治闻讯,苍白的脸上也罕见地泛起一丝红晕,挣扎着想要坐起,连声吩咐内侍:“快!快将捷报念与朕听!好!好!程务挺不负朕望!晋王调度有方!”

他激动之下,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却掩不住眼中的欣慰。

立政殿的王皇后,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吩咐左右准备赏赐,仿佛这场胜利也能为她增添几分荣光。

尽管心底对武媚娘和李贞的忌惮更深,但此刻,帝国的荣耀暂时压过了个人的恩怨。

而两仪殿偏殿,此刻无疑是风暴的中心,也是喜悦的核心。

贺喜的官员络绎不绝,歌功颂德的表章雪片般飞来。晋王李贞虽远在并州,但其运筹帷幄、知人善任的威望,随着这场胜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留守长安的晋王府属官个个扬眉吐气,走起路来都虎虎生风。

武媚娘端坐案后,面带得体的微笑,接受着众人的祝贺,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因大捷而激增的政务。

她首先做的,便是以皇后和晋王的名义,拟定了厚赏前线将士的章程。

“阵亡者抚恤加倍,即刻发放,不得有误。”

“立功将士,按勋转授,土地钱帛,务必丰厚。”

“程务挺将军,加封镇军大将军,赐爵邑,其麾下将校,兵部即刻核功叙赏。”

“着礼部筹备凯旋献俘大典,规模务求隆重,以彰国威。”

她的命令清晰果断,赏赐慷慨得体,既安抚了军心,又彰显了朝廷恩威,令前来听命的官员无不叹服。

借此机会,她顺势对北疆的防务和人事进行了微调。

“突厥主力未灭,阿史那贺鲁仍盘踞漠北,北疆防线不可松懈。奏请晋王,擢升黑齿常之为云州都督,总领边陲防务;调王方翼为朔州行军总管,加固城防,清剿残敌。”

她所举荐的,皆是经过考验、与长孙系瓜葛较少的骁将,逐步将北疆的军权牢牢握于己方手中。

喜悦的气氛如同醇酒,弥漫在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足以让许多人沉醉其中。然而,武媚娘却在觥筹交错的喧嚣背后,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冰冷的危险气息。

她独自坐在偏殿内室,窗外是庆祝的锣鼓喧天,殿内却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细响。她面前摊开着程务挺送来的详细军报副本,秀眉微蹙,指尖反复摩挲着其中几行字:

“……敌军败退有序,辎重尽焚,然其主力骑兵损失似不及预期……阵前检获箭簇甲片若干,制式略异于常,锻打精良,疑非漠北所出……俘获伤兵有言,出征前曾闻帐中传言,谓‘南方有诺,冬衣粮秣不乏’……”

南方有诺?精良的非标装备?突厥主力避开了决战,只是损失了协同的部落先锋?

这些零碎的线索在她脑中飞速旋转、拼接。

阿史那贺鲁此次南侵,势头汹汹,却败得如此“干脆”?

这不像他的风格。

除非……他本就意在试探,或者,他得到了某种承诺,让他有恃无恐?

甚至……这场败仗,本身就是一个更大的诱饵?

她的目光从军报上移开,落在巨大的长安城防图上。程务挺的大胜,意味着帝国最精锐的野战兵团必须乘胜追击,至少也要重兵囤积边境,以防突厥主力反扑。

如此一来,长安的防卫……她心中默算着:十六卫府兵,至少有三成随程务挺出征,另有数万精锐驻守并州归李贞直辖,留守京城的禁军,数量虽仍可观,但精锐程度和指挥系统……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调虎离山!如果北疆的胜利,甚至北疆的战事本身,都是为了将李贞和朝廷的主力牵制在边境,那么长安的空虚,就是敌人真正的目标!

谁最希望长安空虚?谁最有能力在长安制造一场“意外”?

长孙无忌!只有他,有这个动机,也有这个能量!

她几乎能想象出对方的谋划:一场突如其来的“兵变”或“宫变”,目标是控制皇宫,挟持皇帝和皇后,宣布晋王李贞在外“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然后扶植一个年幼或懦弱的皇子登基,由长孙无忌重新独揽大权!

甚至,更狠毒一点,直接制造一场针对她武媚娘或者晋王府的“意外”刺杀!

想到此处,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让她瞬间清醒无比。胜利的喜悦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警惕。她深知,长孙无忌这样的政敌,绝不会坐视对手凭借军功无限壮大,他必然会在你最得意、最松懈的时候,发出致命一击。

绝不能声张。此刻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打草惊蛇,甚至被反咬一口,诬陷她“居功自傲”、“离间君臣”。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再次落到地图上,手指沿着长安周边的关隘、河道、屯兵点缓缓移动。大脑飞速运转,一条条应对策略逐渐清晰。

她首先召来了苏慧娘,语气平静如常:“慧娘,去请裴炎裴侍郎过来,就说商议犒赏三军的具体细则。”

裴炎很快到来。武媚娘屏退左右,开门见山,语气却压得极低:“裴侍郎,陛下与晋王虽悦,然我等不可不防。北疆大胜,恐有人心生妒恨,欲行不轨。长安防务,需立即暗中加强。”

裴炎神色一凛,立刻明白过来:“娘娘有何吩咐?”

“你即刻以筹措犒军物资、保障京城安稳为名,调动可靠人手,秘密控制太仓、嘉仓所有粮秣出入,没有晋王手令或我的印信,一粒米也不得擅自调动。

同时,派人盯紧武库所有军械调配,尤其是弓弩箭矢和甲胄,记录在案,每日一报。”这是掐断任何潜在叛乱的后勤。

“下官明白!”裴炎重重点头,毫不迟疑。

送走裴炎,武媚娘立刻铺纸研墨,写了一封极其简短的信。

信中只有寥寥数语,用词隐晦,提及“长安春日多雨,恐有泥泞,需备干柴引火,盼派老成伙计数人,押运一批‘山货’回京,以备不时之需”。

这封信被用火漆密封,交给一名绝对忠诚的晋王府家将。

“你亲自带这封信,快马加鞭,前往北疆大营,面呈程务挺将军。记住,必须亲手交给他,不得经过任何人之手。拿到他的回信后,立刻返回。”她盯着家将的眼睛,语气凝重,“此事关乎京城安危,切记!”

家将跪地领命,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武媚娘的信,是密令程务挺立即派遣一支绝对忠诚的精锐骑兵,伪装成押运战利品或换防的队伍,秘密火速回师,驻扎在长安城外灞桥、蓝田等关键要地,一旦京城有变,可即刻入城平乱。

所谓“老成伙计”指精锐,“山货”指军队,“干柴引火”即指备战。

最后,她唤来了燕青。

“燕青,风暴要来了。”她没有任何寒暄,直接说道,“长孙无忌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要你动用‘梅花内卫’全部力量,像蜘蛛网一样,给我死死盯住长孙府、以及所有与长孙家过往甚密的禁军将领府邸。

尤其是右监门卫、千牛卫、金吾卫的将领,他们见了谁,说了什么,府中多了什么人,少了什么人,哪怕一丝一毫的异常,我都要知道!”

“是!”燕青眼中寒光一闪,领命欲走。

“等等,”武媚娘叫住他,补充道,“还有,重点关注漕运码头、东西两市,以及所有进入长安的关卡要道。柳如云那边,我会让她配合你,她的商队耳目灵通。我要知道,最近是否有不明身份的大批人员潜入长安。”

燕青再次躬身,无声无息地退入阴影之中,如同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刃。

一系列命令在极短的时间内,悄无声息地发出。

没有公文,没有会议,甚至没有太多言语,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迅速收紧。

武媚娘坐镇中枢,眼神锐利,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那些正在黑暗中蠢蠢欲动的身影。

她走到李贞日常处理政务的书案前,那里空无一人,却仿佛残留着他的气息。

她轻声自语,又像是在对远方的丈夫倾诉:“胜利最易令人松懈,此时方是真正考验我等之时。”

接下来的两日,长安城依旧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中。然而,燕青的密报开始陆续传来。

“长孙无忌之侄,右金吾将军长孙诠,近日以‘演练防务’为名,频繁调动其麾下兵马,换防路线异于常例,多靠近皇城西侧苑林及玄武门外。”

“漕运码头发现数批来自南方的‘木材’、‘药材’,押运人员身形彪悍,手脚粗粝,不似寻常脚夫,入住码头附近旅舍后深居简出。”

“守备通化门的郎将昨夜秘密赴宴,宴请者乃长孙府二管家。”

“柳姑娘密报,市面有巨额不明资金流动,收购了大量药材和皮革,去向不明。”

每条信息都像一块拼图,逐渐印证了武媚娘最坏的猜想。

一场针对京城、针对皇权、针对她和李贞的阴谋,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武媚娘面无表情地听着汇报,指尖在长安地图上划过,最终点在了几处关键位置:玄武门、通化门、以及皇城与西内苑相接的薄弱地带。

“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这里。”她声音冰冷,“趁夜发动,控制宫门,里应外合。”

她正欲进一步调整部署,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孩童嬉闹的歌声,由远及近,清脆却又带着一丝诡异的腔调:

“桃李子,歌悠悠,绕长安,绕不休……”

“凤凰羽,落谁手?金匮里,空悠悠……”

“北斗转,西门开,带刀客,骑马来……”

歌声渐渐远去,殿内的武媚娘和燕青,脸色却瞬间变得无比凝重。

这首童谣,听起来天真无邪,却字字句句,暗藏机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