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 第18章 情定慧娘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第18章 情定慧娘

作者:逍遥神王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9:41

长孙无忌派来的“影卫”刺客虽已伏诛,但他们临死前那充满怨毒与威胁的话语,如同阴冷的蛛丝,缠绕在钦差府的上空,挥之不去。

王府内的戒备等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赵猛亲自带队,十二个时辰不间断地巡查,明岗暗哨密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紧张感。

每个人都清楚,下一次来袭,必将更加凶险。

在这片肃杀的氛围中,文学馆所在的偏院,却仿佛成了一处相对宁静的避风港。

苏慧娘依旧每日准时到来,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典籍之中,她的存在本身,就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经历那夜惊魂,她非但没有畏缩,反而更加沉静专注,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整理文书、编纂目录的工作中,仿佛唯有如此,才能稍稍驱散心头的阴霾,也为那个身处风暴中心的男子,分担一丝压力。

这日午后,李贞处理完紧急公务,信步来到文学馆。

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铺满纸张的书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慧娘正端坐案前,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一批刚刚从杜正伦府邸查抄来的旧籍。

这些书籍大多与农事、工技相关,有些已经残破不堪,散发着陈年墨香和淡淡的霉味。

见到李贞进来,苏慧娘连忙起身欲行礼。

李贞摆手示意她不必多礼,走到案前,随手拿起一本页面泛黄、书角卷起的册子,封皮上字迹模糊,依稀可辨《汜胜之书》残卷字样。

他翻开几页,里面记载着一些古代的耕作方法,但多有残缺。

“这些都是珍贵的农书,可惜保存不善,许多内容都已失传了。”苏慧娘轻声道,语气中带着惋惜,“若能将其整理补全,于农事必有大益。”

李贞心中一动。他前世作为高材生,虽非农学专业,但对一些基础的农业科学原理和历史上着名的农学着作(如《齐民要术》)颇有涉猎。

在这个农业为国之根本的时代,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无疑是富国强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能极大地巩固他的威望和根基。

他放下残卷,目光扫过书架上那些零散的农书,一个念头逐渐清晰。他需要一座桥梁,一座能将他的现代知识,以这个时代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的桥梁。而眼前这位博闻强记、精通典籍的才女,无疑是最佳人选。

“慧娘,”李贞看向她,眼神温和而带着期许,“整理这些故纸堆,固然重要。但若能推陈出新,将古人之智慧与今时之需相结合,创制出更利于百姓耕作、更能增产丰收的新农法,岂不更有意义?”

苏慧娘闻言,美眸中闪过一丝讶异和亮光:“殿下之意是……?”

李贞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几畦青翠的菜圃,仿佛在组织语言。片刻后,他转过身,语气沉稳而自信,开始阐述:

“譬如这选种,古人虽知‘穗选法’,但未必深究其理。我们可规定,择穗大粒饱、色泽纯正、无病虫害者,单收单藏,如此连年优选,良种自成。此谓‘系统选种’。”

“再如施肥,人畜粪肥虽好,但若不经腐熟,易生虫害,亦伤禾苗。可建堆肥池,将粪草、落叶、淤泥等物分层堆积,适时翻搅,使其充分发酵,既杀病虫,肥效也更温和持久。此谓‘沤肥’之法。”

“还有这田地休耕,一味抛荒未免浪费。可推广‘轮作制’,譬如今年种粟,明年种豆,豆科作物有根瘤菌可固氮,能肥田力,如此循环,地方不竭,产量反增。”

他侃侃而谈,将现代农学中一些基础但至关重要的概念,如选种育种、积肥施肥、轮作复种、病虫害防治等,用极其浅显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的操作方法和预期效果,一一阐述出来。

这些知识,对于这个时代的农人而言,无异于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苏慧娘起初只是静静地听着,但随着李贞的讲述,她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为震惊,再到最后的全神贯注和无比钦佩!

她自幼随父亲读过不少农书,自认对农事不算陌生,但李贞所言的这些方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操作具体,效果可期,远远超出了她所知的任何农学典籍的范畴!

这已不是简单的整理补全,而是开创性的学问!

“殿下……殿下真乃天纵奇才!”苏慧娘忍不住惊叹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这些农法,闻所未闻,却句句切中要害,若真能推行,必是泽被万民之功业!慧娘……慧娘愿竭尽所能,协助殿下将此农书编撰成册!”

她的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晕,看向李贞的目光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崇拜和折服。

这个男人,不仅有权谋胆识,更有如此经世济民的实学!

这比任何诗词歌赋、权术争斗,都更让她心折。她毕生所追求的“立言”立功,似乎在此刻找到了最坚实的依托。

李贞看到她眼中闪烁的光芒,知道火候已到。他微笑道:“此事非一日之功,也需慧娘你这博学之士,将我所言梳理成文,考据典故,使之有本可依,有迹可循。你可愿助我?”

“慧娘万死不辞!”苏慧娘盈盈拜倒,语气坚定无比。

从这一天起,编撰新农书成了文学馆的头等大事。

李贞每日都会抽出一两个时辰,来到馆中,将他记忆中的农学知识,结合洛阳本地的水土气候,详细讲解给苏慧娘听。

苏慧娘则如同最虔诚的学生,认真记录,反复推敲字句,查阅古籍印证,将李贞那些超越时代的理念,用典雅准确的文言重新表述。

并附上可能的古法渊源,使其看起来更像是“发掘古法”与“因地制宜”的创新,而非凭空出现,减少推行阻力。

两人常常在书案前,一讲一记,一问一答,直至深夜。

烛光下,李贞沉稳睿智,苏慧娘专注娴静,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与温馨。

在共同致力于这项利国利民的宏大事业中,一种超越上下级、超越单纯欣赏的情感,在悄然滋生。

苏慧娘感受到的,不仅是李贞的才华,更是他那份看似隐藏在权力斗争之下,却真实存在的“为民”之心。

而李贞也越发欣赏这位才女的理解力、执行力和那份沉静外表下蕴含的热情。

这夜,月色如水。李贞刚刚讲解完一种利用草药制作土农药驱虫的方法,苏慧娘认真录毕,轻轻吹干墨迹。

“殿下,”她抬起头,眼中波光流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和决然,“夜色已深,殿下连日操劳,不如……让慧娘为殿下煮一盏安神茶再走?”

李贞看着她烛光下愈发清丽动人的面容,以及那双眼眸中清晰可见的情意,心中了然。他伸手,轻轻覆上她搁在案上的纤手,触感微凉却柔腻。

苏慧娘娇躯微微一颤,却没有缩回手,反而抬起另一只手,轻轻覆在李贞的手背上,低声道:“殿下待慧娘以国士,慧娘无以为报……唯有此身此心……”

她的声音细若蚊蚋,却带着无比的坚定。

自幼家道中落,看尽世态炎凉,她早已将儿女情长深埋心底,一心只想着为父雪冤,实现自身价值。

直到遇到李贞,他给予她的,不仅是尊重和舞台,更是灵魂的共鸣和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今夜,在这静谧的书香之中,在共同理想的催化下,心中那份的情感终于爆发。

李贞没有言语,只是伸手,轻轻将她揽入怀中。

苏慧娘顺从地依偎在他胸前,感受着他强有力的心跳和温暖的体温,脸颊绯红,闭上了眼睛,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

烛火摇曳,映照着相拥的身影,和满室的书香。

这一夜,文学馆内的气氛热烈,比窗外渐暖的夜色更加迷人。

次日清晨,苏慧娘伺候李贞更衣洗漱后,先行回到文学馆整理书案,眉宇间虽带着一丝倦意,却难掩那份雨露滋润后的娇媚与满足。

就在这时,武媚娘带着侍女翡翠,步履从容地走进了文学馆。

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宫装,雍容华贵,目光随意地扫过正在低头整理文稿的苏慧娘,在她微红的耳根和略显不同步态上停留了一瞬,又落到了李贞案头那叠墨迹犹新的农书手稿上。

武媚娘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语气听不出喜怒,声音慵懒而磁性:

“殿下真是……一刻也不闲着。这才几日功夫,不仅得了佳人倾心,连利国利民的农书都快要成了。这般勤政爱民,倒显得妾身有些无所事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