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 第61章 主动出击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第61章 主动出击

作者:逍遥神王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9:41

两仪殿朝会上的风波,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虽在明面上渐渐平息,却在潭底激起了汹涌的暗流。

皇帝李治那句“盐政关乎国本,不容有失”以及其离去时阴沉的脸色,如同一道无形的鞭子,抽打在每一位与会重臣的心上,尤其是长孙无忌。

退朝后,几位与长孙家关系密切的官员悄然聚首,神色间都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焦虑。

“陛下此次,似乎动了真怒啊……”一位户部侍郎擦拭着额角的细汗,低声道。

“盐税短缺非一日之寒,为何偏偏此时旧事重提?莫非……有人暗中煽风点火?”另一人目光闪烁,意有所指地瞥向皇宫深处。

长孙无忌面沉如水,手中把玩着一对温润的玉球,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他并未参与讨论,但微眯的双眼中寒光流转,显然也在飞速权衡。

皇帝的态度转变,御史的接连发难,市井流言的精准打击……这一切都透着不寻常。

他嗅到了一丝精心策划的味道。是谁?是朝中那些一直被他压制的清流?

还是……那个刚刚在宫中站稳脚跟,就开始将手伸向朝堂的晋王妃武氏?

“慌什么?”良久,长孙无忌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势,“盐政积弊,人所共知。陛下忧心国事,亦是常情。

我等身为臣子,自当为君分忧。尔等回去后,各自约束门下,近期行事谨慎些,莫要再授人以柄。至于盐务整顿……”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陛下欲行新政,总要有人去做。找个‘合适’的人选,替陛下分忧,也是臣子的本分。”

众人闻言,心下稍安,立刻明白了长孙无忌的意图——推出一个看似得力、实则易于掌控,或随时可以牺牲的“替身”,去接下盐政这个烫手山芋,既可应付皇帝,又能将实际控制权依旧握在手中。

与此同时,清宁宫内,武媚娘也正听着燕青低声禀报朝会细节和长孙党羽密会的风声。

“陛下已然动意,长孙无忌则图谋李代桃僵。”武媚娘听完,唇角微扬,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时机已至,该我们落子了。”

她并未立刻行动,而是先让苏慧娘从文学馆浩如烟海的档案中,调出了近五年来所有与盐铁、漕运、财政相关的官员考核记录、奏对摘要以及地方政绩评述。

她需要找到一个真正合适的人选——不仅要能力出众、清廉刚直,更重要的是,必须与长孙一系素有龃龉,且其家族或师承背景足以让长孙无忌无法轻易拉拢或打压。

经过一夜不眠不休的筛选比对,一个名字逐渐清晰起来:裴炎。现任户部度支司员外郎,官阶不高,却以精于筹算、秉性刚烈着称。

他家世清寒,乃科举入仕,因早年一桩漕粮案中不肯屈从上官(长孙门生)篡改账目,而被长期压制,不得升迁。更妙的是,其座师乃已故大儒,与长孙一系在学术政见上素来不合。

此人犹如一块深埋土中的璞玉,对长孙家怀有积怨,又有真才实学,且官卑职小,骤然提拔足以令其感恩戴德,正是执行新政、对抗旧势力的绝佳利刃。

人选既定,武媚娘并未直接向皇帝进言。她深知后宫干政乃大忌,尤其涉及此等要职任命,贸然开口反而适得其反。她选择了更迂回、也更稳妥的路径——通过皇后。

这日午后,武媚娘照例前往立政殿向皇后请安,并回禀近期协理宫务、节俭用度的成效。她特意带上了几卷账册,上面清晰罗列了通过她的改革,为内廷节省下的可观开支。

皇后看着账目,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媚娘真是心思缜密,持家有方。短短时日,便能为宫中省下这许多用度,实属难得。”

武媚娘谦逊垂首:“娘娘谬赞了。妾身只是尽本分而已。如今边关战事未歇,国库吃紧,妾身每思及此,便觉宫中用度能省则省,涓滴亦可汇成江河,或能稍解陛下之忧于万一。”

她这话说得情真意切,恰好戳中了皇后忧心国事、体恤皇帝的心肠。皇后叹道:“若是前朝臣工,都能如你这般体恤圣心,为君分忧,陛下又何至于如此劳神?”

武媚娘见时机成熟,故作犹豫片刻,方低声道:“娘娘,妾身近日整理旧档,偶见一些地方盐课收支记录,混乱短缺之处甚多……妾身听闻,昨日朝会上,陛下亦为此事忧心忡忡?”

皇后闻言,眉头微蹙:“确有此事。盐政乃国之命脉,如今弊端丛生,陛下欲行整顿,却苦于……唉,无人可用啊。”她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显然也对朝中局势有所洞察。

武媚娘轻声道:“妾身斗胆,或有一人,或可为陛下试掌此事。”

“哦?”皇后讶然抬眼,“何人?”

“现任户部度支司员外郎,裴炎。”武媚娘语气平稳,“此人妾身略有耳闻,出身寒微,精通筹算,为人耿介,素有清名。

早年曾因坚持账目清明而得罪上官,以致沉沦下僚。然其才学抱负,未尝稍减。盐政整顿,非精通数目、不畏权贵、肯做实事的干才不可。

裴员外郎官职虽卑,或正因如此,反而少受各方掣肘,若能赋予权柄,令其专心办事,或能收奇效。”

她并未夸大其词,只是平实陈述,却句句切中要害。皇后沉吟片刻:“裴炎……本宫似乎有些印象。此人风评确是不错。只是……骤然擢升,恐难以服众,且盐政牵扯甚广,他一人恐难支撑。”

“娘娘所虑极是。”武媚娘从容接话,“故妾身冒昧,与柳如云等略通经济之人商议,草拟了一份‘新盐法草案要点’。

并非成熟方略,只是一些初步设想,或可为此番整顿提供些许思路,供陛下与诸位大臣参详。”说着,她从袖中取出一卷素帛,恭敬呈上。

皇后接过,展开细看。只见帛书上条理清晰地列出了数条建议:

诸如“厘清盐场产出,建立明晰账册”、“规范运输流程,设卡稽查,减少损耗贪墨”、“试行‘盐引’制度,允许部分合规商贾参与运销,朝廷抽税”、“设立平准仓,平抑盐价,打击囤积居奇”、“严惩私盐,鼓励举报,重赏有功吏员”等。

每条之下还有简要注释,阐明利弊与推行步骤,思路清晰,考虑周详,既顾及了增加朝廷收入,也提到了稳定民生,显示出起草者绝非纸上谈兵之辈。

皇后越看越是惊讶,眼中异彩连连。她虽深处后宫,但也知国事艰难,武媚娘所呈草案,虽不尽完善,却无疑指出了一个可行的方向,远比朝堂上那些空泛的争论要实在得多。

“这……这些都是你所想?”皇后忍不住问道。

武媚娘忙道:“妾身岂敢居功?多是柳如云常年行商,熟知市井流通之故智,妾身只是稍加整理,结合官制,提出些许愚见。其中粗疏之处,还望娘娘勿要见笑。”

皇后深深看了武媚娘一眼,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弟媳,不仅有管理后宫的才能,竟还有这般经济韬略!

若为男子,必是国之栋梁。

她将帛书仔细收好,颔首道:“难为你如此有心。此事,本宫会寻机向陛下提及。至于是否采纳,还需陛下圣裁。”

“妾身明白。”武媚娘恭顺应道。

翌日,皇帝李治下朝后,心情依旧烦闷,来到立政殿歇息。

皇后见状,婉转地将武媚娘的推荐和那份草案要点呈上,并道:“媚娘这孩子,也是见陛下终日忧劳,心中焦急,才冒昧想了这些法子。臣妾觉得,其中些许可取之处,或能略供陛下参详。”

李治起初听闻是武媚娘的主意,还有些不以为然,但随手翻看那份草案后,神色逐渐变得专注起来。

他越看越是心惊,这草案虽出自妇人之手,却条理分明,切中时弊,尤其是“盐引”和“平准仓”之议,颇有新意,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并非泛泛而谈。

“这……这当真是武氏所拟?”李治忍不住追问。

皇后道:“据她所言,是与那柳氏女商议而成。陛下也知,柳氏乃洛阳巨贾之女,于商事流通确有见识。”

李治沉吟良久,手指无意识地在草案上敲击着。

裴炎此人,他有些模糊印象,似乎是个犟脾气的硬骨头。而这份草案……虽显稚嫩,却方向正确,细节处甚至可见真知灼见。

如今朝中无人可用,或许……这裴炎和这草案,真能带来一线转机?

“宣裴炎明日觐见。”李治对身旁内侍吩咐道,随即又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再传旨,召晋王妃武氏,明日午后至两仪殿偏殿见驾。”

内侍躬身领命而去。

皇后心中微微一惊,皇帝竟要亲自召见武媚娘询问细节?

这已是极大的破格之举了!可见陛下对此事之重视,以及对那草案的欣赏。

消息很快传到清宁宫。翡翠和柳如云都既兴奋又紧张。

“娘娘,陛下亲自召见!这是娘娘的能力得到认可啊!”翡翠激动道。

柳如云则略显担忧:“娘娘,妇人参与朝政,终究是忌讳,陛下此举……”

武媚娘心中亦是波澜微起,但她面上依旧平静,只轻轻抚平衣袖的褶皱,眼中闪烁着冷静而自信的光芒:“陛下非是寻常庸主,如今国事维艰,但有一线可能缓解困局,他都不会放过。此番召见,是危机,亦是机遇。”

她转向柳如云:“如云,将我们推演过的各种细节、数据、可能遇到的阻力及应对之策,再与我细细梳理一遍。”

“是,娘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