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 第3章 娶武则天

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 第3章 娶武则天

作者:逍遥神王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9:41

数日后,国丧的钟声余韵似乎还未在长安城上空彻底散去,但皇宫内的气氛已然不同。

素白的灯笼尚未撤去,宫人们依旧身着孝服,但那种先帝驾崩带来的恐慌与无序,正被一种新的、小心翼翼却又暗流涌动的秩序所取代。

新皇登基,权力更迭,每个人都在这微妙时刻重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越王府的马车在清晨的薄雾中驶向皇宫。车内,李贞换上了一身符合亲王规制的礼服,玄衣纁裳,庄重而合体,将他挺拔的身形衬托得颇有几分天家气度。

只是他脸上刻意维持着的那份宿醉未醒的慵懒,以及眼底若有若无的血丝,巧妙地冲淡了这身庄重带来的威严感,依旧符合他“荒唐王爷”的人设。

他靠在车厢壁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那天晚上两仪殿的一幕幕在脑中回放。

太宗驾崩前的最后审视,太子李治那复杂难言的眼神,以及自己那场精心策划的“醉酒”表演……

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暂时的安全,并非永久的安宁。

新皇李治,那个看似文弱的兄长,能在太宗晚年残酷的储位之争中胜出,绝非易与之辈。他对自己这个曾被视为潜在威胁的弟弟,绝不会完全放心。

马车在宫门前停下,经过严格的查验后,得以驶入宫内。

今日并非大朝会,但通往太极殿的宫道上,已有不少身着紫袍、绯袍的官员行色匆匆,他们看到越王府的马车,大多投来或好奇、或鄙夷、或漠然的一瞥,随即又低下头加快脚步。

新朝伊始,每个人都忙于站队、表忠,或是规避风险,一个“失宠”且“荒唐”的亲王,并不值得他们过多关注。

李贞在引路宦官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处偏殿。

这里并非正式接见臣工的正殿,陈设更为雅致,少了些朝堂的肃杀,多了几分书卷气。殿内焚着淡淡的檀香,试图驱散连日来弥漫的药味和压抑。

新皇李治,如今的大唐天子,正坐在一张紫檀木书案后。

他并未穿着正式的龙袍,而是一身素净的常服,头上也未戴冠,只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束发。

他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眼下的乌青显示着连日守灵和操劳的疲惫,但那双原本略显柔和的眼眸深处,此刻却沉淀着一种初掌至高权力所带来的、混杂着不安与野心的光芒。

见到李贞进来,李治放下手中正在翻阅的一本奏疏,脸上挤出一丝看似温和的笑意:“八弟来了,不必多礼,坐。” 他指了指书案旁设好的锦墩。

“臣弟参见陛下,恭贺陛下登基。”李贞依礼参拜,动作略显迟缓,带着恰到好处的“疲惫”和“宿醉不适”,然后才在锦墩上坐下,姿态也并非完全端正,微微歪着身子,像是强打精神。

“自家兄弟,私下里不必如此拘谨。”李治摆了摆手,目光却如同最精细的尺子,一寸寸地量过李贞的全身,从他略显凌乱的发髻,到微皱的衣襟,再到那双似乎无法完全聚焦的眼睛。

李治的指尖在奏疏上轻轻敲击着,这是他思考时不易察觉的小动作。

他在观察,在评估,这个弟弟在父皇驾崩、自己登基后,究竟是何种状态?是真心臣服,还是暗怀不满?

昨日的醉酒,是真情流露,还是……伪装?

“谢皇兄。”李贞从善如流,改了称呼,声音带着沙哑,“那天……臣弟失仪,还请皇兄恕罪。”他适时地露出些许惭愧之色。

“无妨。”李治笑了笑,那笑意却未达眼底,“父皇骤然驾崩,举国同悲,你心中哀恸,借酒浇愁,也是人之常情。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意味深长,“如今朕初登大宝,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兄弟们齐心协力,共度时艰的时候。八弟你素有才名,往日也曾对时政有所见解,不知对眼下朝局,有何看法?”

试探来了。而且是非常直接的试探。李贞心中冷笑,李治这是既要展示新君的宽厚(称兄弟),又要摸清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潜在威胁(问朝局)。若自己真顺着杆子爬,高谈阔论,只怕立刻就会引起更深的忌惮。

李贞脸上立刻露出惶恐和为难交织的表情,连连摆手:“皇兄可莫要取笑臣弟了!臣弟那点墨水,自己还不知道吗?往日不过是年少轻狂,胡言乱语罢了。

这朝局天下,有皇兄这般英明神武的君主,还有长孙司空(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那些老成谋国的重臣操心就够了。臣弟……臣弟就想着,能不能求皇兄个恩典……”

他恰到好处地停顿,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混合着讨好和期待的光芒,像一个向兄长讨要玩具的孩子。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是更深的探究:“哦?什么恩典?但说无妨。” 他身体微微前倾,似乎被勾起了兴趣。这与他预想中的对话走向完全不同。

李贞搓了搓手,做出有些难以启齿的模样,压低声音:“臣弟……臣弟就是想……能不能求皇兄,把臣弟的封邑往江南那边挪一挪?或者……赏个富庶点的州郡?

您也知道,长安居,大不易啊……王府开销大,臣弟又没什么进项,就指着那点俸禄和封邑的产出,实在是……捉襟见肘。” 他哭穷哭得情真意切,仿佛真的被钱袋子逼得走投无路了。

李治愣住了。他设想过李贞可能表忠心,可能谈抱负,甚至可能隐晦地表达不满,却万万没想到,对方开口竟然是讨要封地和钱财!

这完全坐实了李贞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形象。

一时间,李治心中那块关于八弟的巨石,似乎松动了大半。一个只爱钱财美色的王爷,能有什么威胁?

他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带着几分戏谑和作为兄长的“无奈”:“你呀!真是……让朕说你什么好!堂堂亲王,整天就惦记着这些黄白之物?放心,朕不会亏待自家兄弟。待朝局稳定些,朕会酌情考虑。”

“臣弟谢皇兄隆恩!”李贞立刻“喜笑颜开”,仿佛得了天大的好处,那副没出息的样子,让侍立在李治身后的老宦官都忍不住微微撇嘴。

轻松的氛围只维持了片刻。李治似乎无意间换了个更舒适的坐姿,目光投向窗外,语气变得有些飘忽,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李贞倾诉:“说起来……父皇龙驭上宾,诸多事宜都需料理。有些事……着实让朕为难。”

李贞心中一动,知道正题要来了。他配合地露出关切的神情:“皇兄有何难处?臣弟虽愚钝,若能替皇兄分忧,万死不辞!” 态度恭顺无比。

李治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案上的一方和田玉镇纸,那是太宗生前常用之物。他的眉头微微蹙起,显露出真实的烦恼:“便是关于……感业寺那边。”

感业寺!李贞的心脏猛地一跳,但脸上依旧维持着恰到好处的困惑:“感业寺?是先帝那些……太妃、才人们清修的地方?那边出了何事?”

李治瞥了李贞一眼,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些什么,但只看到纯粹的“无知”和“好奇”。他斟酌着词句,声音压得更低:“先帝嫔妃,按制需出家或居于别宫。

其中……有位武才人,年纪尚轻,朕……朕念其无辜,不忍其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但若将其接回宫中安置,又恐天下士大夫非议,言朕……有违礼法。着实是进退两难。”

他说得含糊,但李贞凭借现代心理学知识和对历史的了解,瞬间洞穿了李治那复杂而矛盾的内心:

对武媚娘强烈的占有欲和情愫(深层渴求:掌控与满足),对士大夫清议和礼法约束的忌惮(恐惧:失去道德合法性和朝臣支持),以及作为新君希望展现仁德形象却又束手束脚的焦虑(表层目标:稳固皇权)。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既能进一步消除李治戒心,又能为自己谋取一个关键棋子的天赐良机!风险极大,但收益……不可估量。

李贞脸上先是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随即浮现出一种男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略带猥琐的笑意,他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用一种仿佛为兄长出谋划策的语气说道:“皇兄的顾虑,臣弟明白了!

这确实是个难题。接回宫吧,那些老夫子肯定要撞柱子死谏;留在感业寺吧,皇兄您心里又过意不去……毕竟,如此佳人……”

他故意顿了顿,看到李治的耳朵微微动了一下,显然被说中了心事。

李贞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灵光乍现”的狡黠:“臣弟倒有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就是……可能有点惊世骇俗,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治被他勾起了兴趣,催促道:“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李贞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一字一句,清晰而缓慢地说道:“皇兄既然不便安置,而臣弟又刚刚丧……呃,不是,是臣弟府中正缺一位掌事的王妃。不如……皇兄下一道恩旨,就将那位武才人,赐予臣弟为妃!”

此言一出,偏殿内霎时间静得落针可闻!

李治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瞳孔猛地收缩,握着镇纸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凸显出白色。他死死地盯着李贞,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弟弟。侍立的老宦官更是惊得倒吸一口凉气,险些失态。

纳先帝才人为妃!这何止是惊世骇俗,简直是亘古未闻,悖逆人伦!一旦提出,必将引起朝野轩然大波,士林口诛笔伐!

李贞却仿佛毫无所觉,继续侃侃而谈,语气甚至带着几分“邀功”的得意:“皇兄您想啊!如此一来,武氏便可名正言顺地离开感业寺,保全了性命,皇兄您也能时常见到她,以慰……呃,以慰关怀之心。

而对天下人,皇兄则可言此举是为了彰显仁德,善待先帝嫔御,为其寻一良配,使其老有所依。这岂不是既全了皇兄的私谊,又堵住了天下士大夫之口,更能示天下以陛下之仁德宽厚?一举三得啊!”

他将一个极度悖礼的提议,包装成了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政治解决方案。每一个字,都精准地敲打在李治内心最隐秘的渴望和最深的顾虑上。

李治的胸膛剧烈起伏着,眼神中充满了震惊、荒谬、以及……一丝被说中心事的心动和犹豫!他确实渴望得到武媚娘,又极度害怕因此带来的政治风险。

而李贞的这个提议,虽然疯狂,却像是一把钥匙,似乎能打开那把禁锢着他的锁。尤其是“时常见到”和“堵住天下士大夫之口”这两点,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他死死地盯着李贞,试图从对方眼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野心或算计。

但李治只看到一脸的“真诚”和“为兄分忧”的热切,还有那种混不吝的、仿佛根本不知道此事有多严重的“荒唐”。

沉默了足足有半炷香的时间,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李治的目光从李贞脸上移开,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手指无意识地在镇纸上划来划去,内心显然在进行着天人交战。

最终,他长长地、复杂地吐出一口气,声音干涩而沙哑,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恍惚:

“此举……未免太过惊世骇俗。你……且退下,容朕……三思。”

李贞心中大定,知道种子已经种下。他恭敬地行礼:“是,臣弟告退。皇兄定要保重龙体。” 说完,他低着头,一步步退出了偏殿。

走出殿门,清晨的阳光有些刺眼。李贞微微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无人察觉的弧度。

李治需要时间消化这个石破天惊的提议,也需要权衡利弊。但李贞相信,对于权力和**的渴求,最终会压倒礼法的束缚。

他走下台阶,步伐看似平稳,心中却已开始盘算下一步。

第二天,李治下了圣旨:“越王李贞,虽年少有过,然朕念其乃手足至亲,不忍其远徙。然洛阳漕运关乎国本,近日阻滞频生,民怨渐起。

特旨,着越王李贞,暂领‘督办洛阳漕运’钦差一职,前往东都,整饬漕运,安抚地方。功成之后,再议去留。钦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