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之行,如同在高辉眼前推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户。那里的市场容量、竞争强度、商业规则,都与他熟悉的本地截然不同。虽然没能立刻敲定大额订单,但几天的奔波并非徒劳。他带回了厚厚一叠潜在客户的名片,几家大型批发市场商户的报价单,以及一本记满了市场观察、同行信息和未来可能合作方向的笔记本。
更重要的是,他亲眼看到了“高记”产品与省城同类货品之间的差距与优势。差距在于包装设计、品牌宣传和渠道规模;优势则在于,当那些批发商或超市采购尝过他的样品后,大多对“高记”调料扎实的用料和醇厚地道的风味表示了认可。
“咱们的东西,底子不差,甚至比很多花架子货强。”晚上,高辉一边扒拉着林薇特意给他留的饭菜,一边总结道,“但在省城那种地方,光靠‘底子好’不够,得会吆喝,得让人一眼就觉得你‘正规’,‘上档次’。”
林薇坐在他对面,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他带回的那本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那……咱们下一步该怎么走?”
“两手准备。”高辉放下筷子,眼神锐利,“一方面,继续巩固本地市场,把根基打得更牢。另一方面,瞄准省城,但不是盲目冲进去。咱们得先把自己‘武装’起来。”
他拿起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上面记录着几家省城设计工作室的信息:“包装得重新设计,不能再用现在这种土样子了,得找专业的人,做出符合省城审美的包装。还有,等商标正式注册证下来,咱们得考虑在本地报纸,甚至省城的行业报刊上,打点小广告,先把名头传出去。”
林薇仔细听着,心中快速盘算着这些举措需要的花费。包装 redesign,广告投入,这都不是小数目。
“钱的事,我来想办法。”高辉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咱们现在现金流还算健康,挤一挤,能挪出这笔预算。关键是,这笔钱必须花,这是为将来铺路。”
他的果断和远见,让林薇不再犹豫。她点了点头:“嗯,你决定就好。”
接下来的日子,“高记”进入了一种外松内紧的状态。表面上看,店铺照常营业,生产井然有序。但内部,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高辉联系了省城一家口碑不错的小型设计工作室,对方派了人来店里实地考察,了解产品特性和品牌故事(虽然高辉和林薇的故事,被高辉简化为了“夫妻创业,专注传统调味”)。沟通、提案、修改……几轮下来,新的包装设计方案终于确定。整体风格简洁现代,突出了“高记”的商标,色彩搭配也更显高级,同时保留了传统调料给人的“实在”感。
与此同时,高辉也开始物色合适的广告位。他并没有选择价格高昂的电视或黄金地段户外广告,而是瞄准了本地晚报的生活版和省城食品批发市场内部发行的行业小报。这些渠道目标客户精准,成本相对可控。
林薇则在后院,带领着工人们,一边保证现有订单的生产,一边开始为切换新包装做准备。她清理了库房,盘点了旧版包装材料的库存,制定了新旧包装过渡期的生产计划,确保不会造成浪费或混乱。她还根据高辉从省城带回来的信息,对几种核心原料提出了更高的验收标准,力求在源头把控住品质。
就在新包装打样完成,广告合同也基本谈妥之际,一个好消息传来——国家商标局寄来了“高记及图”的商标注册证书!
当高辉从邮递员手中接过那个印着国徽的大信封时,手都有些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拆开,取出里面那本深蓝色的、质感厚重的证书。上面清晰地印着“高记”的商标图样,注册号,以及核定使用的商品类别。
这不是一张薄纸,这是“高记”走向正规化、品牌化的身份证!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独一无二的资产!
高辉立刻去定制了一个结实的镜框,将商标注册证书和之前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并列,挂在了店面最醒目的位置。与之前相比,这份证书所带来的底气和分量,截然不同。
新包装的产品很快下线。当第一批印着崭新logo、设计精良的“高记秘制炖肉香粉”和“香辣牛肉酱”摆上货架时,连栓子和春妮都忍不住围着看了好久。
“嘿!辉哥,这新包装可真气派!”栓子摸着光滑的包装袋,憨憨地笑道。
变化是立竿见影的。新包装上架后,即便没有特意宣传,店里的零售额也有了一小波提升。不少老主顾拿着新包装的产品,都笑着说:“‘高记’这是鸟枪换炮了啊!看着就上档次!”
本地晚报和省城行业报的广告也陆续刊登了出来。广告语很简单——“高记调味,家的味道,真的讲究”,旁边配着新包装的产品图片和“注册商标”的标识。投入不大,但在目标群体中引起了一定的关注。高辉陆续接到了几个来自周边区县、甚至邻市的批发商咨询电话,都是看到了广告后找过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