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远引发的定位之争,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深水炸弹,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高辉深知,这个问题若不能在企业灵魂深处达成共识,即便勉强登上全国舞台,传递出的信息也必然是混沌而乏力的。他采纳了马明远的建议,决定借助外脑,同时也开启了内部更为坦诚和深入的灵魂拷问。
林薇的行动力极强,很快便接洽了三家在食品饮料行业颇有建树、风格各异的品牌策划公司。高辉没有将此事完全交由林薇,他坚持要亲自参与每一次的初步沟通。他要亲耳听听,专业的第三方是如何看待“高记”,如何解读他们面临的困境。
第一次沟通,在一家以打造“时尚、年轻化”品牌见长的策划公司进行。对方听完“高记”的介绍,立刻抛出了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方案:弱化“传统”、“手艺”等略显沉重的词汇,主打“新派国潮调味”、“玩味厨房”,设计风格大胆前卫,甚至建议将“高记”的品牌Logo进行现代化简化和再设计,以彻底拥抱年轻消费者。
高辉听着,眉头却微微蹙起。这个方案固然新颖,攻击性也强,但他总觉得,里面少了“高记”的魂。如果把栓子和那口老锅放在这个方案里,会显得格格不入。这更像是在创造一个全新的品牌,而不是在塑造“高记”的未来。
第二次沟通的策划公司,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极力推崇“高记”的“古法传承”、“匠心手造”,建议将参展主题定为“时光沉淀的味道”,展台设计成古朴的作坊风格,让栓子身着传统服饰进行现场演示,主打情感牌和怀旧风。
这个方案让林薇有些动容,它确实触及了“高记”温暖的内核。但高辉和马明远都看到了其中的局限性——过于强调“古”与“旧”,可能会让全国市场的渠道商和年轻消费者产生“过时”、“低效”的刻板印象,难以支撑起“高记”现代化工厂和未来产品创新的想象空间。
两次沟通,仿佛是两个极端的拉扯,让高辉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高记”的独特性,恰恰在于这种看似矛盾的内在张力。简单地倒向任何一方,都是自我阉割。
带着更明确的诉求和更深的困惑,他们走进了第三家策划公司。这家公司的风格与前两家截然不同,没有急于抛出炫目的方案,其策划总监,一位气质干练、目光敏锐的中年女性苏晴,花了大量时间提问,问题不仅关乎产品和市场,更深入到了高辉和林薇创业的初心、栓子等老员工的感受、新厂建设中的挣扎、乃至小龙虾调料研发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她听得极其专注,不时记录,偶尔追问。当她听到高辉关于“用现代科技守护传统风味密码”的表述,以及马明远关于“传统应成为现代叙事中最动人篇章”的观点时,她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
几天后,苏晴带着她的核心团队回访,在“高记”的会议室里,进行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提案。
她没有使用花哨的PPT,而是在白板上画下了一个简单的坐标轴。横轴是“传统守正”,纵轴是“现代创新”。
“高总,林总,马厂长,”苏晴的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经过深入的了解,我们认为,‘高记’最宝贵的财富,并非单纯的‘传统’或‘现代’,而是你们在这两者之间不断探索、平衡、乃至融合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你们独一无二的故事,是你们最核心的品牌竞争力。”
她在坐标轴的中间区域,画了一个不断扩大的、双向的箭头。“所以,我们的核心策略,不是‘二选一’,而是‘双向奔赴’。我们要向市场展示的,是一个‘既懂得守护,又敢于创新’的‘高记’。”
她接着提出了核心概念——“守味·创新”。
“守味”,是根基,是底线。守护的是对极致风味的追求,是对食材的敬畏,是栓子师傅那双能分辨微妙差异的手和舌头所代表的品质承诺。这不是陈旧,而是历久弥新的经典价值。
“创新”,是动力,是翅膀。是用现代化的生产保障风味的稳定与安全,是用科学的数据解读和经验的神秘,是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并快速响应,是不断拓展风味边界的能力。
“这两个词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苏晴强调,“我们因‘守味’而值得信赖,因‘创新’而充满活力。在全国糖酒会的舞台上,我们要呈现的,就是这种‘动态的平衡’。”
随后,她展示了初步的展台设计方案。整体风格现代、明亮、开放,线条简洁利落,彰显着工业化生产的可靠与效率。但在展台的核心区域,设计了一个被透明玻璃围合的“匠心传承区”。这里,将还原部分老店后院的场景,栓子将在这里,使用部分传统工具,进行核心香料的炒制演示。
“这个区域,不是孤立的‘怀旧橱窗’,”苏晴解释道,“它将被巧妙地嵌入整个现代展台之中,成为品牌的‘心脏’。我们会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栓子师傅炒制时关键的‘手感’瞬间(如观察火候、嗅闻香气)进行特写捕捉,并实时与旁边大屏幕上滚动的、代表‘创新’的数据(如炒锅内的实时温度曲线、该批次产品的质检报告)进行关联展示。让观众直观地看到,‘手感’如何被‘数据’解读和保障,‘传统’如何为‘创新’注入灵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