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 > 第220章 山河映日月

一四年的冬天,当第一场雪轻轻覆盖紫禁城的金瓦时,一个消息如同春雷般炸响了沉寂已久的神州大地。

“捷报——胶东光复!”

“捷报——旅大捷!”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踏碎晨霜,信使嘶哑的呼喊穿透了每一个城镇的宁静。报纸的号外如同雪片般洒遍大街小巷,那墨迹未干的标题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辽东山东尽复,龙旗再扬海疆!”

紫禁城,养心殿。

小皇帝亲手将最后一面明黄龙旗插在旅大的尖端。当他转身时,整个太和殿前广场上,文武百官齐声跪拜,声震九霄:“吾皇万岁!”

那一刻,年轻的皇帝站在汉白玉阶上,望着远处宫门外隐约可见的欢腾人潮,声音清越如龙吟:“传朕旨意,昭告天下:即日起,举国同庆三日!所有将士依功行赏,抚恤加倍!阵亡将士入祀忠烈祠,永享祭祀!”

这道旨意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涛。

从北京的前门大街到上海的外滩,从武汉的江汉关到广州的十三行,鞭炮声彻夜不绝。商铺自发地挂出红灯笼,学堂的孩子们挥舞着纸制的小龙旗在街头奔跑。茶馆里,说书人即兴编演着薛岳强攻铁砧高地、蔡锷智取青岛要塞的段子,每每引得满堂喝彩。

在这片欢腾的海洋中,科技的种子正在悄然生根。

大连湾畔,一群工程师顶着寒风,在刚刚勘定的船厂址上立下了第一根标桩。为首的资深工程师王存理捧着一本从德军指挥部缴获的《船舶设计原理》,对身边年轻的技术员们说:“看,这就是我们未来的船坞!总有一天,我们要在这里造出比德国更强大的战舰!”

他的声音很快被海风带走,但那坚定的目光却映在了每个年轻技术员的眼中。不远处,工人们已经开始平整土地,准备修建华夏第一个现代化大型船厂的基础设施。

西苑格物院里,庆祝的鞭炮声刚刚停歇,研究员们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实验室。那台从青岛缴获的西门子发电机正在全速运转,带动着新组装的机床发出悦耳的轰鸣。

“转速稳定,输出电压正常!”负责电机研究的年轻博士激动地记录着数据,“按照这个效率,我们完全可以开始仿制了!”

隔壁的材料实验室里,一位老教授正小心翼翼地记录着又一次铝合金配比的试验结果。虽然又一次失败了,但他脸上却带着希望:“每一次失败都在告诉我们,哪条路走不通。皇上说得对,轻质材料是未来的关键。”

而在兵工厂的测试场,新下线的“启明二式”步枪正在进行连续射击测试。枪声如同节日的鞭炮,每一发子弹的出膛,都像是在为这个新生帝国的强盛奠基。

夜幕降临,北京城灯火通明。这是永定河水电站建成后第一个全民欢庆的夜晚,电力让这座古老都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小皇帝站在养心殿的露台上,望着远处灯火璀璨的街市。李德全悄悄为他披上大氅,轻声道:“皇上,百姓们都在说,这是自开国盛世以来,最让人振奋的时刻。”

“不,”小皇帝微微摇头,目光深邃,“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的视线越过欢腾的京城,投向更远的北方。在那里,松花江的水文勘测队正在冰天雪地中艰难作业;在南方,新的铁路线正在崇山峻岭间向前延伸;在西部,地质勘探队正在荒漠中寻找着宝贵的矿藏。

这个夜晚,无数人无眠。

孙文在内阁官邸审阅着最新的建设方案;陈明远在实验室里调试着新一代发动机;薛岳在辽东整训部队;蔡锷在山东规划着海防;吴佩孚在营中研读着新的战术条令。

这是一个民族的觉醒时刻,是一个古老文明的重生之夜。收复的失地不过是开始,真正的征途是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昂首挺胸地站在世界的东方。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时,新的一天开始了。街头巷尾依然飘着庆祝的彩带,但人们脸上的神情已经不同——那是一种从屈辱中站立起来的自信,是一种看到希望后的坚定。

山河依旧,日月重光。而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徐徐展开它的画卷。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