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 > 第99章 孟德巧计夺财帛,元让直言谏姻亲

初平二年六月,南匈奴及黑山军联军围攻邺城不下,双方互有损伤。

与此同时,黑山军一支偏师兵临黎阳城下,袁绍再度催促屯兵顿丘的曹操进兵,并且许诺只要曹操解除黎阳之围,便会再赠送曹操一批粮草军械。

加上之前许诺的粮草军械,这已经是第二批了。

在收到袁绍拨付的第一批粮草军械后,病情略有好转的曹操终于下令进军,以夏侯惇和夏侯渊为先锋,率领八千兵马先行开赴黎阳城。

曹操本人因为“病情未愈”,仍旧留在顿丘曹军大营,曹军主力也驻留于此。

数日之后,夏侯惇和夏侯渊抵达黎阳城下,偷袭围困黎阳的贼军侧翼,大败贼军,斩获无数。

贼军一路向东逃窜,黎阳之危遂解。

逃窜的贼军一路向东途中,劫掠魏郡其他县城,夏侯惇和夏侯渊率军在后边追赶。

巧了,贼军前脚攻陷一个县城,后脚夏侯惇和夏侯渊就率军赶到,“一番激战”后将贼军驱逐,然后贼军继续跑,夏侯惇和夏侯渊继续追。

如果贼军突然逃的慢了,夏侯惇也会非常谨慎的停止追击,以免中了贼军的埋伏。

在邺城指挥作战的袁绍接收到各地的军报,慢慢也回过味来了。

曹操!你打假赛!

贼军逃窜途中抛弃的那些财货,全被你麾下的夏侯兄弟收入囊中了!

那些财货,是我的!原本都是我治下百姓的!

像是配合袁绍的猜测一样,一直“生病”的曹操身体也康复了,率领曹军主力,沿着东郡和魏郡交界处快速进军,做出一副堵住逃窜贼军进入东郡的样子。

就这样,贼军一路逃,一路劫掠,一路撒币,夏侯惇和夏侯渊就跟在后头乐乐呵呵的捡。

这路贼军被一路“驱赶”,终于在阴安、繁阳附近被夏侯惇和夏侯渊追上,加上曹操也率大军主力与夏侯惇、夏侯渊合兵一处,一番激战过后,全歼了这股贼军,斩首数千,俘虏近万人。

然后,曹操将缴获的财物、辎重等等,尽数运回了东郡,气的袁绍拍桌子,砸杯子,指着门外骂曹操是孙子。

关键他还不能为了这个事儿和曹操翻脸,人家自己东郡刚平定,就腾出手来帮你收拾你境内的敌人,你能说什么?你能怨人家出兵不及时?

这话太丢脸了,袁绍根本张不开嘴。

你,袁绍,四世三公,你从韩馥手里夺了冀州,结果自己保护不好治下百姓。

人家曹操不过一个东郡太守,人家主动出兵帮你忙,帮着你打跑了黑山军,你能嫌人家出兵不及时?

最后你的黎阳之围,不就是人家解的么?

至于贼军劫掠你魏郡其他县城,人家不也派兵在后边追击贼军了么?

你还要他怎样,要怎样?来,预备,唱!

……

八月初,曹操班师,大军由曹仁统领,他自己带着小部队快马加鞭返回东武阳。

说实话,回来的路上,曹操是归心似箭。

可快到东武阳的时候,曹操莫名有些心虚——说到底,把贺奔“哄”到郡丞的位置上,他是用了那么一丢丢计谋。

他告诉贺奔:有人管事儿,你帮着出个主意就行。

事实上:贺奔就是留守东郡众人里最大的那个,所有人都听他的。

不过……这事儿他不怨我曹孟德啊,这计谋又不是我出的!

这都是荀彧的主意啊!

是他说的,疾之大才,主公不在时由他总领东郡,定能让主公领军在外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你看,事实也确实如此嘛,曹操三月份离开东武阳,八月返回,这五个月里,不仅及时供应曹操在顿丘大营的后勤补给,还保障了东郡各地的安然无恙。五个月里,也就乐平被一伙贼寇侵扰,不也马上就被平了么?

所以啊,疾之他不能怪我。

对,他不会怪我。

他……他凭什么怪我?

曹操一路给自己加油打气,他自言自语的样子,被和他一起提前返回东武阳的夏侯惇看在眼里。

此刻曹操等人距离东武阳还有五十里,人马都在歇息。

曹操坐在一棵树下,喃喃自语“他不会怪我”之类的话,夏侯惇凑了上来。

四下无人,夏侯惇压低声音:“孟德啊,我可是听你念叨了一路了,你一直说怪你不怪你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曹操干笑一声:“我把疾之哄着,替我管了五个月的东郡……”然后,曹操像是在给自己找理由似的,“……不过,我把奉孝,志才等人都留给他了,想必他也不会很累的……吧?”

说完,曹操看向夏侯惇,十分期待能从夏侯惇的口中说出一句“肯定不会累”之类的话。

夏侯惇沉默许久,然后叹气:“孟德,其实,你想让疾之做什么,你大可直接告诉他,没必要哄他的……”

曹操无奈的低下头:“这小子太懒了,明明身怀大才,却什么事儿也不想管。”然后,曹操突然抬头,“元让,我有事要与你商量!”

夏侯惇直接在曹操身边坐下:“什么事儿?”

曹操半转身,面对着夏侯惇:“我想把媛儿嫁给疾之,你看如何?”

夏侯惇愣了一下:“你说什么?”

曹操像是来了兴趣似的,又重复了一遍:“我说,我想把媛儿,嫁给疾之,你看如何?”

似乎看出夏侯惇的表情不是很赞成,曹操又补充了一句:“不是现在!媛儿还小,我想再等几年,等媛儿长大了些,便让她嫁给疾之,如何啊?”

夏侯惇叹气,微微摇头:“孟德啊,我说实话……此事不妥。”

“为何?”曹操一瞪眼,“疾之尚未婚配,年龄与媛儿也……他只比媛儿大七岁而已。有何不可啊?”

夏侯惇斟酌了一下话语,缓缓开口:“孟德,我知你不是循常理之人,但此事关乎媛儿终身,也关乎疾之前程,更关乎你的名声。你需得想清楚其中关节。”

曹操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有何关节?我嫁我的女儿,他做我的女婿,亲上加亲,从此他便是我曹家自己人,再无隔阂,岂不美哉?”

夏侯惇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孟德啊,你莫非忘了,你平日如何称呼疾之?你口口声声唤他‘贤弟’,允他私下称你‘孟德兄’。这份兄弟之义,吾等皆可知。而且,你让子修拜了疾之为师,如今你却要将女儿嫁给他,这……这辈分岂不全乱了套?让外人如何看待?那时,疾之是你的兄弟,还是你的女婿?媛儿是叫他叔父,还是叫他夫君?这……这成何体统啊!”

曹操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竟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夏侯惇的肩膀:“元让啊元让,我还以为你在忧心何事,原来是这等虚礼!”

他收敛笑容后,表情严肃:“元让,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昔日,那晋文公重耳,尚能娶亲侄之子圉的妻子怀嬴,成就霸业,我曹孟德,为何不能将女儿嫁给自己的贤弟?只要于大业有利,这些许辈分瑕疵,算得了什么?”

“可是……”夏侯惇追问,“孟德,你可曾问过疾之的想法?”

曹操一时语塞。

他当然没问过,可当他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不去问、下意识的认为这桩婚事可以由他单方面做主原因的时候,曹操不由的愣住了。

曹操今年三十六岁,贺奔今年二十一岁,曹操足足比贺奔大了十五岁。

这几乎就是一代人年龄的差距。

这种差距,让曹操虽然将贺奔当成了自己的幼弟,但是这个年龄差,让曹操会下意识忽略一件事。

再小的弟弟也是弟弟,再小的弟弟也是和他同一辈儿的。

所以,曹操在某些时候,甚至是把自己自动代入“长辈”的身份,去为贺奔规划一些事情。

正是这种“兄弟其名,父子其实”的错位认知,让曹操产生了“我可以为他做主”的想法。

夏侯惇的追问,一句“你可曾问过疾之的想法”,像是一记重锤一般,敲在了曹操思维惯性的盲点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