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 第25章 李怀德的魅力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第25章 李怀德的魅力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3 13:36:39

我正蹲在食堂后院的菜窖里,小心翼翼地翻拣着刚送来的青萝卜,琢磨着中午给工人们做道萝卜丝丸子汤解腻,头顶上方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食堂主任那略显慌张的嗓音:“柱子!柱子!你快出来,有急事!”

我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萝卜差点滑落在地。

主任平日里脾气温和,极少这般火烧火燎的模样。

我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快步走出菜窖,就见主任脸色紧绷,额角还沾着细密的汗珠,身后跟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袖口扣得严丝合缝,鼻梁上架着副黑框眼镜,眼神锐利得像把刀,正上下打量着我。

这人正是李怀德。

“这位是刚上任的后勤科李主任,李怀德同志。”

主任连忙介绍,语气里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李主任,这就是咱们食堂的主厨柱子,一手好厨艺,厂里工人都夸他的菜实在。”

李怀德微微颔首,没立刻说话,而是踱到旁边的灶台前,目光扫过案台上整齐码放的葱姜蒜,又瞥了眼锅里还温着的小米粥,才慢悠悠开口:“何雨柱师傅,听说你鲁菜、川菜都做得地道?”

我心里犯起嘀咕,新主任刚上任,不先查账本、看库存,反倒关心我的厨艺,这透着股不寻常。

但面上还是恭敬地应着:“不敢说地道,就是跟着师傅在丰庆园学过几年,能让大家吃得顺口。”

“那就好。”

李怀德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语气却不容置疑。

“后天中午,我要在食堂办个私宴,宴请红星农机厂的几位领导。不用太铺张,但必须得有特色,不能丢了咱们轧钢厂的脸面。”

“农机厂?”

我愣了一下,随即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亮了。

红星农机厂是轧钢厂的下属单位,专门生产镰刀、锄头这些农用工具,效益远不如轧钢厂,平日里杨厂长一门心思扑在生产建设上,眼里只有炼钢的产量、钢材的质量,对农机厂这种“边缘单位”向来不怎么上心,连带着厂里其他领导也很少跟农机厂走动。

李怀德刚坐上后勤主任的位置,就急着请农机厂的人吃饭,这哪是简单的宴请?

分明是在攒人脉、拉关系!

杨厂长不屑于做的事,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你看不上的人脉,我来收;你忽略的关系,我来搭。

今日拉拢了农机厂,明日说不定就会去联络其他下属单位,久而久之,整个轧钢厂的后勤系统,甚至更多部门的人脉,不就都攥在他手里了?

我偷偷瞥了眼主任,见他脸色更白了,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

他是老员工,心里肯定比我更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也更怕出岔子。

果然,李怀德刚走,主任就一把拉住我,声音都有些发颤:“柱子,你可千万别掉以轻心!李主任这是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咱们后厨了。你记住,只许成功,不许出错!”

他顿了顿,又压低声音补充道:“我知道你跟杨厂长走得近,杨厂长信任你,但这次不一样。李主任刚上任,咱们谁都得罪不起。你可别因为想着杨厂长,就多此一举做些不该做的事,听见没?”

我心里又好气又好笑。

主任是担心我仗着杨厂长的器重,故意给李怀德添堵?

可我跟着师傅学厨,师傅就教过我一句话:“手艺人凭手艺吃饭,少掺和那些勾心斗角的事。领导让你做菜,你就把菜做好;食客想吃顺口的,你就把味道做地道。”

我拍了拍主任的肩膀,安慰道:“主任您放心,我心里有数。我是个厨子,不是耍心眼的人。李主任要办宴,我就按他的要求来,保证让农机厂的领导吃得满意。”

话虽这么说,我心里却早已开始盘算菜单。

宴请下属单位,菜不能太奢华,免得显得居高临下。

但也不能太普通,得让对方看出诚意。

鲁菜讲究咸鲜醇正,适合做硬菜撑场面。

川菜麻辣鲜香,能调动食欲,刚好中和鲁菜的厚重。

当天下午,我就去库房盘点食材,又特意让采购师傅跑了趟城郊的菜市场,买回来新鲜的黄河口大闸蟹、散养的土鸡,还有四川运来的干辣椒和花椒

到了宴请那天,天刚亮我就钻进后厨,系上围裙开始忙活。

案台上,菜刀起落间,姜片切成细丝,葱段码成小山。

灶火旁,炒勺翻飞,油花滋滋作响。

第一道鲁菜,我做了“葱烧海参”。

海参提前用高汤煨了三个小时,吸足了鲜味,再配上章丘大葱,热油一炒,葱香裹着海参的醇厚,刚出锅就香飘满了后厨。

第二道是“九转大肠”,清洗、焯水、油炸、卤煮,足足九道工序,每一步都不敢马虎,最后出锅时,大肠红亮油润,甜酸适口,肥而不腻。

第三道鲁菜,我选了“糖醋黄河鲤鱼”,鲤鱼先炸得外酥里嫩,再浇上熬得浓稠的糖醋汁,造型摆成“鲤鱼跃龙门”,看着就喜庆。

川菜我则选了两道经典的。

一道“宫保鸡丁”,鸡肉丁滑嫩,花生米酥脆,干辣椒和花椒炝出香味,一口下去,酸、甜、咸、辣、麻五味俱全。

另一道是“麻婆豆腐”,豆腐嫩得能掐出水,汤汁红亮,麻味醇厚,辣味适中,最适合配米饭。

菜一道道端上桌时,我站在厨房门口,隐约能听到包间里传来的赞叹声。

李怀德推门出来时,脸上带着难得的笑意,拍了拍我的肩膀:“小何师傅,手艺确实不错!农机厂的王厂长刚才还跟我夸,说这菜比外面大饭店做得还地道。”

我笑了笑,没多说话,转身又钻进了后厨。

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灶台上,映得铁锅泛着光。

我看着案台上还没洗的炒勺,心里忽然觉得踏实——不管厂里的人怎么勾心斗角,我只要守好这口灶台,做好每一道菜,就够了。

杨厂长懂生产,李怀德懂人脉,而我,只懂做菜。或许这就是手艺人的本分,也是我能在这复杂的厂里安身立命的根本。

后来我听说,那次宴请后,李怀德果然跟农机厂走得近了,时不时就互相走动。

张主任私下里跟我说:“还是你聪明,没掺和那些事,不然咱们后厨说不定就被卷进去了。”

我只是笑了笑,给他盛了碗刚炖好的排骨汤——有些事,看透不说透,守好自己的手艺,比什么都重要。

周末的夕阳把轧钢厂的铁门染得金灿灿的,我刚解下围裙塞进布包,正琢磨着晚上给妹妹做她爱吃的糖醋排骨,身后忽然传来李怀德那带着笑意的声音:“小何师傅,等一下!”

我转过身,就见李怀德穿着件干净的白衬衫,袖口卷到小臂,手里捏着个黑色公文包,脸上堆着比平时更热络的笑。

“忙了一周,别急着走,跟我到办公室坐坐,聊两句。”

他说着,就不由分说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引着我往后勤科的办公楼走。

还没进门,我就隐约闻到一股淡淡的奶糖味混着点心香——李怀德这办公室,我猜抽屉里准藏着好东西。

果不其然,一推开门,他就从书桌最下面的抽屉里摸出两包奶糖,往我手里塞了一包:“拿着,家里孩子寄来的,甜口,解乏。”

我捏着糖纸,心里门儿清——他这可不是单纯找我聊天。

果然,李怀德在椅子上坐定,喝了口搪瓷缸里的茶水,慢悠悠开口:“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不管是上次请农机厂的宴,还是后来给厂领导加的小灶,味道都没得说。杨厂长眼光准,找了你这么个好厨子。”

他话锋一转,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往我面前一递:“工作做得好,就得表扬。这是张自行车票,你拿着,回头去供销社挑辆新的,上班也方便。”

我低头一看,那蓝底黑字的自行车票在灯光下格外显眼——这年代,自行车可是稀罕物,一张票能让多少人抢破头。

但我还是笑着把票推了回去:“李主任,谢谢您的好意,可这票我真用不上。家里已经有两辆自行车了。”

李怀德愣了一下,眼里闪过丝意外。

我接着说:“一辆是娄董娄知敬给的,之前他总请我去家里做菜,说我来回跑不方便,就把他那辆二手的给我了,看着跟九成九新似的,骑着特稳。另一辆是杨厂长奖励的,上次给苏联专家做西洋餐,他说合了专家的胃口,特意批了票让我买的,现在给我妹妹骑,她上学也近了些。”

李怀德哦了一声,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随即又笑了:“杨厂长是杨厂长,我是我。你为后勤科出了力,立了功,这表扬不能少。自行车你有了,那你说说,还有什么想要的?只要我能办,一定帮你想办法。”

我琢磨了一下,这话倒不是客套——说实在的,我家里有一批旧衣服,有何大清的,也有死去母亲没舍得扔的。衣服虽旧,但也是布料子啊。

这年头,买衣服也是要布票的。所以我一直挺羡慕易中海给贾家买的缝纫机。

但易中海比较死抠,估计是不要指望他再给我买了。

所以我便如实说:“要是说想要,我倒想有台新缝纫机,可惜这缝纫机票比自行车票还难搞,供销社里总断货。”

“缝纫机?”

李怀德眼睛一亮,突然笑出声。

“这玩意确实不好搞,不过你放心,我帮你留意着,总有办法。”

他说着,突然抬手摘下了手腕上的手表——那是块上海梅花表,银亮的表壳,黑色的表带,表盘上的指针走得稳稳的,看着就没戴多久。

他把手表往我手里一塞:“这表你先拿着。我家里还有块新的,一直没机会戴,这旧的给你正合适,你做菜看时间也方便。我回去刚好戴新的,一举两得。”

我手里攥着那冰凉的表壳,只觉得沉甸甸的——这梅花表可不是便宜货,比自行车还金贵。

我刚想推辞,李怀德已经站起身,又拍了拍我的背:“别跟我客气,拿着吧!以后后厨的事,还得多靠你。”

他不由分说地推着我往外走,一路说着闲话,直到把我送到厂门口。

我走出轧钢厂,晚风一吹,才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梅花表——表盘里的荧光指针在暮色里闪着微光,几乎和新的没两样。

我忍不住叹了口气——这个李怀德,拉拢人的手段是真厉害。

先是自行车票,再是梅花表,一步一步,滴水不漏。

换了旁人,怕是早就被这“好处”砸晕了头,恨不得立刻拜他当义父,为他效死。

可我心里清楚,这手表不是白拿的,往后后厨的事,怕是更要被他攥在手里了。

我摇了摇头,把奶糖塞进嘴里,甜意顺着喉咙往下滑,心里却没半分甜滋味——这厂里的门道,比我炒锅里的调料还复杂。

刚踏出轧钢厂大门,晚风就裹着夏末的凉意扑在脸上。

我下意识抬腕看了眼李怀德送的梅花表,指针刚过五点,离晚饭还有些时候——周末的时间总显得格外宽裕。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我嘀咕了一句,转身跨上娄董给的那辆九成新自行车。

车链保养得极好,蹬起来没半点杂音,顺着柏油路往图书馆的方向骑。

若不是有这自行车,以我平日里懒得动弹的性子,怕是宁愿窝在家里琢磨新菜,也不会特意跑这一趟。

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咳嗽声。

我轻车熟路地走到烹饪类书架前,指尖扫过一排泛黄的书脊,最后抽出一本封面有些磨损的《中国名菜图谱》。

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夕阳,一页页慢慢翻看。

虽说我早已把鲁菜的醇厚、川菜的鲜香摸得透透的,可厨艺这行,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今天悟了一道菜的火候,明天可能又在调味上有新想法,永远没有“够了”的时候。

书里记载的不少菜让我眼前一亮,比如江南的“松鼠鳜鱼”,刀工讲究得能让鱼肉翻成花;还有粤式的“烤乳猪”,皮脆肉嫩的秘诀藏在腌制的香料里。

可越看,我心里越有点遗憾。

书里的好多食材,在眼下这个年代根本难寻——鳜鱼得去城郊的大河里碰运气,还不一定能钓到;做烤乳猪需要的小乳猪,更是只有专供的供销社偶尔才有,普通人连票都拿不到。

我悄悄摸了摸口袋里的“美食家桌面”——那是个能无中生有变出食材的宝贝,只要我想,鳜鱼、乳猪甚至山珍海味都能立刻出现在面前。

可这宝贝在如今太张扬了,要是哪天不小心露了馅,被人看到我凭空拿出稀有食材,轻则被当成“投机倒把”,重则可能引来更麻烦的追问,到时候我根本没法解释,只会惹火烧身。

“罢了,先在纸上把手艺练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