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 第55章 童骁骑和高辛夷和好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第55章 童骁骑和高辛夷和好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3 13:36:39

钢厂里的温度仍在。

车间里的空气还带着未散尽的热气,混着淡淡的铁锈味,在午后的阳光下浮动。

我跟在许半夏身后,看着她穿着深蓝色工装外套的背影,脚步沉稳地踏过厂区的水泥地。

贾总工夫妇走在旁边,老两口不时指着远处的高炉和传送带,低声给许半夏介绍着设备参数。

“这转炉是三年前新换的,产能在省内能排上号,就是控制系统有点老了。”

贾总工拍着锈迹斑斑的炉体,语气里满是惋惜。

许半夏点点头,拿出本子认真记录,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脸上。

就在这时,人群后传来一阵骚动。

几个穿着沾满油污工作服的老工人挤了过来,为首的是退休的炼钢班长老李。

他手里紧紧抱着一个牛皮纸包,走到许半夏面前,声音有些发颤:“许总,听说你要走了……这是我攒了一辈子的东西,你拿着。”

没等许半夏反应,老李已经把纸包塞到她怀里。

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摞泛黄的图纸,边角都磨得起了毛,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还有几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炼钢温度曲线和配料公式。

“这是我当学徒时师傅传下来的,”老李抹了把眼角:“这些年琢磨的技改方案、事故处理经验都在这儿了。你是真心想搞钢厂的人,这些东西给你,比烂在我手里强。”

话音刚落,周围的工人纷纷围了上来。

有人递过写满公式的笔记本,有人捧来装订整齐的设备维护手册,还有个年轻技术员红着眼眶,把自己熬夜整理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塞给她:“许总,这是我研究的智能炼钢模型,你带着试试!”

许半夏抱着怀里越来越厚的资料,感觉眼眶发热。

这些纸张上还留着工人的体温,墨迹里藏着几十年的心血。

她看着眼前这些布满老茧的手、被钢水灼出疤痕的胳膊,突然明白了什么。

贾总工在一旁叹了口气:“小许啊,你记住,设备再先进也能买到,但这些人才是钢厂的根。他们手里的技术、心里的经验,才是真正的宝贝。”

许半夏用力点头,低头看着怀里的图纸。

阳光透过车间的天窗照下来,在纸页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她突然觉得,比起冰冷的钢铁设备,这些带着温度的知识和人心,才是支撑一个钢厂真正的灵魂。

她抬起头,对着工人们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坚定:“谢谢大家,这些东西我一定会好好用。放心,我不会让你们的心血白费,总有一天,咱们一定能再开起一座更好的钢厂!”

车间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混着远处高炉的轰鸣声,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我看着许半夏紧紧抱着那些资料的样子,突然明白,她怀里抱着的不仅是技术和经验,更是一群工人沉甸甸的信任和希望。

车间里的人声渐渐散去,许半夏把怀里的资料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转身看向我时,眼里还带着未褪的红意。“你先回滨海吧,”她拍了拍我的肩膀,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边的事没处理完,我得留下。”

我看着她被汗水浸透的工装,忍不住皱眉:“可王老板那边……”

“他的不满我知道,但这些工人不能放。”许半夏望向远处正在收拾工具的老工人们,目光恳切,“设备能买,技术买不来。他们才是钢厂的骨头,我必须试着带他们走。”

我知道她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只好点头应下,临走前塞给她一件厚外套:“山里降温快,照顾好自己。”

许半夏送走我时,天边已经飘起了雪花。

她转身回到厂区,接连找了三天工人谈话。

从炼钢车间到维修班房,她把自己的规划、承诺一遍遍讲给大家听,嗓子都哑了,却真的打动了不少人。

老李已经收拾好了行李,说哪怕跟着去滨海从头再来,也信她许半夏能成事。

就在事情有了眉目时,王老板的电话打了过来。

“小许啊,来山里陪我打场猎,就当放松放松。”

电话那头的声音听不出情绪,许半夏心里却咯噔一下。

越野车在雪地里颠簸了两个小时,最终停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山林。

王老板裹着貂皮大衣,靠在车边抽烟,看着被寒风冻得缩起脖子的许半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听说你还在忙着挖人?许半夏,我的耐心是有限的。”

许半夏拢了拢外套,迎上他的目光:“王总,我不是要跟您作对。这些工人跟着厂子快一辈子了,他们的技术留在这儿才是浪费。我带走他们,是想让这些手艺能继续传下去。”

“传下去?”

王老板把烟头扔在雪地里,用脚碾灭。

“说得真好听。你当我不知道你想干什么?拿着我的补偿款,挖我的人,回头再建个新厂跟我抢生意?”

“我没有这个意思!”

许半夏急忙解释。

“我只是想……”

“你想什么不重要。”

王老板打断她,眼神骤然变冷。

“我给过你机会,但你不识抬举。”

他冲司机挥了挥手。

“我们走。”

许半夏愣住了,看着越野车的引擎重新启动,轮胎卷起的雪沫溅在她裤腿上。

“王总!”

她追上去两步,却只看到车子绝尘而去,留下一串越来越远的车辙。

寒风卷着雪花扑在脸上,像无数根细针在扎。

四周是连绵的雪山,除了风声听不到任何声响。她掏出手机,屏幕上只有“无服务”三个字。

雪越下越大,很快就在她脚边积起薄薄一层,寒意顺着鞋底往骨头里钻。

许半夏深吸一口气,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

她知道这是王老板的警告,是要让她明白谁才是这里的主宰。

但她看着远处被白雪覆盖的山峦,心里的念头却越发清晰——就算被丢在这冰天雪地里,她也不能放弃那些等着她的工人。

她裹紧外套,朝着记忆中工厂的方向迈开脚步。

雪花落在她的发间、肩头,很快积起一层白霜,但她的眼神却比雪地里的阳光还要明亮。

这场风雪或许能困住她的脚步,却困不住她要带走那些“钢厂灵魂”的决心。

推开办公室门时,滨海的海风正卷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刚放下行李,还没来得及给喘气,玻璃门就被“砰”地推开,童骁骑带着一身寒气闯了进来。

他头发乱糟糟的,夹克拉链没拉好,眼下带着明显的青黑,一看就是熬了好几个通宵。

“你可算回来了!”

他往沙发上一坐,抓起桌上的凉茶猛灌两口,喉结滚动的样子透着股焦躁。

“本来这事该找小陈说的,可他那身体……”

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挠了挠头,声音低了半截。

“医生说让他静养,我哪敢再让他劳心。”

我给你他泡了杯热茶:“跟高辛夷又闹别扭了?”

童骁骑像是被戳中痛处,猛地把杯子往桌上一墩:“那丫头简直不可理喻!我不就是没同意把车队改成什么股份制吗?她就搬去宿舍住了,这都冷战一个礼拜了!”

他烦躁地抓着头发。

“我当她是妹妹,平时让着她就算了,这事能瞎改吗?队里都是跟我出生入死的兄弟,谈钱不伤感情?”

我看着他红着眼眶的样子,突然想起许半夏常说的话,于是道:“骁骑,你先别急着上火。这事我觉得高辛夷没做错。”

他猛地抬头瞪我:“你也帮她?”

“不是帮谁,是讲道理。”

我拉过椅子坐下。

“以前车队挂靠在半夏那儿,你搞小作坊模式,兄弟们凭义气干活,赚了钱大家分着花,没问题。反正有半夏兜底,你不指望这个发大财,图个热闹顺心就行。”

童骁骑张了张嘴,没反驳。

“但现在不一样了。”

我加重语气。

“你跟半夏分出来单干,车队是要独立赚钱的,是门正经生意。做生意就得按规矩来,股份制不是伤感情,是让大家更有奔头。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你总不能指望兄弟们一辈子靠义气吃饭?”

他沉默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杯沿。阳光透过百叶窗照在他脸上,能看到他紧绷的下颌线慢慢松弛下来。

“你当队长的,得让跟着你的人看到实在好处。”

我递给他一支烟。

“高辛夷是想让车队走得更远,不是跟你置气。你总抱着老一套的哥们义气不放,最后耽误的是大家的前程。”

窗外传来港口的汽笛声,绵长又悠远。

童骁骑把保温杯往桌上一墩,不锈钢杯底磕在桌面上发出闷响。

他往沙发上重重一坐,眉头拧成个疙瘩:“我不是不懂她的道理,可队里情况复杂。”

他掰着手指算。

“老王是我爸以前的徒弟,跟着我跑了十年;老李是看着我长大的叔,当年我出事,他还帮我家看过场子。这些人跟我讲的是情分,你让我拿冷冰冰的制度卡他们?”

他抓了抓头发,语气里满是为难:“我知道要正规,但总不能刚独立就把老人往外推。搞区别对待?那队伍不就散了?老祖宗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我要是给年轻人搞一套规矩,对老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底下人肯定有意见。”

我看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突然有了个主意:“既然这样,不如就搞两套班子。”

童骁骑猛地抬头:“啥意思?”

“把车队一分为二。”

我给他倒了杯热水。

“一队就让老王他们带着,还按老规矩来,讲究兄弟义气,纪律松散点也没关系,反正他们习惯了这种模式。另一队交给高辛夷,全按她的制度来,搞股份制、绩效考核,该打卡打卡,该扣钱扣钱。”

他眼睛亮了亮,又很快黯淡下去:“那盈亏怎么办?万一老队赚不到钱……”

“各负盈亏。”

我打断他。

“老队接什么活、怎么分账,让他们自己商量着来。新队按制度走,赚得多分得多。你不用偏谁向谁,把话说明白,愿意守规矩的去新队,想图自在的留老队。”

我顿了顿,看着他的眼睛说:“钱不够我投,算我入个股。你先试三个月,看看哪队跑得顺、赚得多。到时候不用你说,大家自己就知道该选哪条路了。”

童骁骑手指在膝盖上敲着,沉默了半分钟,突然一拍大腿:“这招行!”

他站起身来回踱步,“老伙计们面子上过得去,年轻人也有奔头。高辛夷那边……她肯定乐意管新队。”

“而且你没搞区别对待。”

我补充道:“是给了大家选择的权利。真要是老队干不下去,那也是模式跟不上时代,不是你薄情。”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脸上,之前的愁云散了不少。他拿起手机就要拨号,又停住回头笑:“还是你脑子活。等这事成了,我请你喝酒。”

我看着他急匆匆出去的背影,心里清楚,做生意哪有完美的方案,能在人情和规矩间找个平衡点,就已经赢了一半。

滨海的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港口特有的忙碌气息,仿佛连空气里都藏着奔涌的生机。

童骁骑捏着两张电影票,在车队办公室门口转了三圈。

票是他托人抢的新上映的动作片,据说里面的赛车镜头拍得特别带劲,他琢磨着野猫肯定喜欢。

自从上次聊开了车队分拆的事,两人虽然不冷战了,但野猫一门心思扑在新队的制度设计上,对他还是淡淡的。

他深吸一口气推开门,正看见高辛夷趴在桌上写方案,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格外清晰。

阳光落在她认真的侧脸上,童骁骑突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把电影票往背后藏了藏。

“忙呢?”

他凑过去,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自然。

“晚上别加班了,请你看电影。”

高辛夷抬头看了他一眼,视线在他手里的电影票上顿了顿,没接,反而从桌下拖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

“电影就算了,”

她把包往他怀里一塞。

“给你的。”

童骁骑打开一看,差点没拿稳——里面是一摞厚厚的教材,《计算机基础应用》《办公自动化教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封皮崭新,还夹着一张打印好的课程表。

最上面压着一张夜校报名回执,收款人那一栏签着高辛夷的名字。

“你这是……”

他懵了。

“我给你报了计算机夜校,”高辛夷把笔帽扣好,语气不容置疑:“每周一三五晚上七点到九点,在市职工大学。新队以后要搞数字化管理,你连Excel表格都玩不转,怎么看数据报表?怎么跟调度系统对接?”

童骁骑捏着那两张被手心汗浸湿的电影票,心里有点发堵。

他本来想哄她开心,怎么又绕回学习上了?

“我天天跑车队够累了,哪有精力上课……”

“累?”

高辛夷挑眉。

“你以为搞车队还是以前那样靠嗓门喊、靠兄弟义气?以后调度要靠系统,成本核算要靠数据,你不学这些,怎么当这个新队的负责人?”

她指了指教材上的重点标注。

“这些我都给你画了重点,上课认真听,不会的记下来问我。”

童骁骑看着她眼里的认真劲儿,到嘴边的抱怨突然说不出口了。

他知道野猫不是故意刁难他,这些天她熬夜查资料、请教老师,就是想让新队能真正跑起来。

他挠了挠头,把电影票往桌上一放:“那……电影票给你同事吧。”

高辛夷看着他把教材一本本摞好,嘴角偷偷弯了弯,又很快绷住:“下周一开课,我陪你去。”

童骁骑猛地抬头,眼里亮了起来:“真的?”

“我得去盯着你,免得你半途跑路。”

高辛夷转身继续写方案,耳根却悄悄红了。

童骁骑抱着那摞沉甸甸的教材,心里的失落突然变成了说不清的暖意。

他低头看了看教材上“高辛夷”三个字的标注笔迹,又看了看桌上那两张孤零零的电影票,突然觉得,比起电影院的光影,这些带着油墨香的书页里,藏着的才是更实在的心意。

他悄悄把电影票收进兜里,决定等夜校结课那天,再请她看场最好的电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