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 第79章 身后的来人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第79章 身后的来人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3 13:36:39

残大日西移,像一枚烧红的烙铁沉向远山,天边的云霞被烫得滋滋作响,眼看就要洇出残阳见血的颜色。

襄阳城头的狼烟混着血腥味漫下来,把暮色染得又稠又重,连风都带着铁锈般的涩味。

侧门的门轴发出“吱呀”一声闷响,像老妪在剧痛中抽气。

这声音在持续了大半天的金铁交鸣里,竟显得格外突兀。

门闩被缓缓抽开时,门轴的摩擦声混着城外隐约的咒骂,在暮色里荡开一圈圈涟漪。

城外的厮杀还在苟延残喘。

蒙古士兵的刀劈砍得越来越慢,甲胄上的汗渍被夕阳照得发亮,却映不出半分力气。

中午时分,他们最多也就就着尘土灌一口皮囊里的水,更多人早把水喝光了,喉咙干得能喷出火来。

没人想再打下去,连胯下的战马都在刨着蹄子,鼻翼翕动着喘着粗气。

可身后的督战队像一道冰冷的墙。

银亮的弯刀悬在头顶,已经不止一回,有人稍稍后退半步,就被自家兄弟的刀劈开了脖颈。

血溅在滚烫的土地上,瞬间就被蒸成一缕红雾。

这是没办法的事,蒙哥汗的帅旗还在远处飘扬,只要那面旗不倒,战就得一直打下去。

士兵们心里早有了怨怼。粮草被烧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阵脚,谁都清楚蒙古大军撑不了多久。

你连下锅的米都没了,还逼我们往前冲?

冲上去给襄阳城的箭雨当靶子?

有人在挥刀的间隙偷偷瞥向城头,那里的宋军虽然也疲惫,可垛口后总有人递过来水囊和馒头,那点热气,像根细针,扎得人心里发慌。

蒙哥汗在中军大帐里何尝不知?

案上的舆图被手指戳得发皱,他盯着襄阳城的方位,喉结滚动着,却发不出半个字。

强压之下,士兵的眼神越来越散,像将熄的烛火,再逼,恐怕就要烧了自己的帐篷。

就在这时,襄阳侧门的缝隙越来越大,最后“哐当”一声,彻底敞开。

在墙的阴影里,三百骑兵列成整齐的阵形,甲胄上的反光刺破了昏沉。

最前面的那人勒着马缰,玄铁重剑斜挎在背上,衣角被风掀起,露出腰间那枚染过血的玉佩。

这人正是杨过。

城外的厮杀声渐渐低哑,蒙古军阵的推进慢得像蠕行的虫,甲胄碰撞的脆响里混着越来越重的喘息,连扬起的尘烟都带着倦意——他们已经在城下耗了整整一个白日。

杨过勒住胯下白马的缰绳,三百铁骑在侧门内列成三队,玄铁重剑挂在马上,他手提了一把精钢大枪,马鞍旁的箭囊鼓鼓囊囊,靴底还沾着清晨磨亮的铁屑,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杨大哥!”

武敦儒、武修文兄弟策马从侧后方赶来,身后跟着五十余骑本部亲兵。

武敦儒的左臂还缠着绷带,那是昨日苦战留下的伤,此刻却把长枪握得死紧,指节泛白:“你带三百人就想冲蒙古大阵?这……这跟送死没两样!”

武修文接口时声音发颤,却带着股豁出去的狠劲:“前番你救我兄弟性命,这份情没齿难忘。今日不管是生是死,我兄弟俩带着人跟你走!”

杨过转头看他们,夕阳正落在他眉骨上,半张脸浸在阴影里。

他没解释,只缓缓点头:“多谢。”

这两个字落地时,像块石头砸进武氏兄弟心头——他们原以为会听到劝阻,却只等来一句平静的应承,这反倒让那“必死”的预感更重了几分,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赴黄泉的决绝。

“过儿。”

黄蓉的声音从门内传来,她没穿铠甲,一身素色布裙,手里牵着郭襄。

小郭襄毕竟还是一个十六岁的花信少女,正一脸好奇,透过城门缝隙,偷眼看城外的敌阵。

杨过催马上前,与她隔着两步距离停下。

黄蓉抬手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指尖不经意间划过袖角——那里藏着刚才丐帮亲兵悄悄递来的小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却让她瞬间明白了杨过的全盘计划。

此刻她望着杨过,眼底没有担忧,反倒带着一丝了然的笑意:“城外风大,仔细些。”

这话平常得像叮嘱出门的晚辈,杨过却心头一凛,知道她已会意。

他微微颔首,声音压得极低:“郭伯母放心,时辰到了,自会有动静。”

“嗯,”黄蓉轻轻抚摸着雕儿的羽毛,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能让他听清:“我让厨房温了酒,等你回来喝。”

这便是约定了。

杨过不再多言,勒转马头,玄铁剑“呛啷”一声出鞘,剑身在斜日下拖出长长的光带。

他举剑前指,声音陡然拔高,穿透了城内外的嘈杂:“蒙古军疲,阵脚已乱!今日我等出此城门,不是赴死,是破敌!”

三百铁骑齐声应和,声浪撞在城墙上,震得尘土簌簌落下。

武氏兄弟一怔,看杨过的眼神里多了些困惑——他脸上哪有半分赴死的决绝?

分明是胸有成竹的笃定。

“随我——杀!”

杨过的吼声未落,黑风马已率先冲出侧门,马蹄踏在城外的血土上,溅起暗红的泥点。

三百骑紧随其后,像一把淬了火的钢刀,直插蒙古军阵的软肋。

黄蓉站在门内,望着那道越来越远的烟尘。

她转身对身后的传令兵道:“按计划行动。”

斜日的余晖漫过城头,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城外,蒙古军阵的惊呼声、金铁交鸣声、战马嘶鸣声骤然炸响。

杨过的目光扫过城外的乱军,像鹰隼盯上了猎物,他抬手按了按头盔,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骑兵耳中:“跟着我,把他们的阵脚,冲散了。”

马蹄声开始低沉地轰鸣,像春雷滚过干涸的土地。

残阳的血色漫在他们身上,三百多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把即将出鞘的刀,要在这血色黄昏里,劈开一条生路。

“杀!”

三个字像从烧红的铁砧上砸下来,三百余骑的马蹄声瞬间拧成一股绳,顺着那道金光撞出城去。

武敦儒挺枪在前,枪尖挑着面残破的“武”字旗。

武修文则策马护在右翼,腰间的弯刀已划出半轮冷弧。

这三个襄阳城里最年轻的将军,此刻像三柄刚开刃的刀,带着后生晚辈独有的锐不可当,直扑城外的蒙古军阵。

城外的蒙古兵早已是强弩之末。

他们从破晓打到斜日西沉,甲胄里的汗水干了又湿,湿了又结出白花花的盐霜,喉咙里像塞着团火,连挥舞弯刀的力气都快耗尽。

他们看着那道突然冲出的铁骑洪流,先是愣了愣,随即像被沸水浇过的雪堆,哗地散开了。

不是溃败,是真正的“散”。

有人丢了刀转身就跑,有人干脆瘫坐在地上,连抬头看一眼的力气都欠奉。

那些密密麻麻的人影,方才还像堵厚实的墙,此刻竟真如流水遇巨石,瞬间分崩离析,被马蹄扬起的烟尘一卷,就散得无影无踪,仿佛真要汽化在这毒辣的日头底下。

杨过的玄铁剑横扫出去,带起的劲风直接掀飞了两名试图阻拦的蒙古兵。

他左手的精钢枪更不留情,枪尖点、挑、扎,每一式都精准地落在敌军甲胄的缝隙里,鲜血顺着枪缨滴落,在马前汇成一道细碎的血线。

武氏兄弟紧随其后,五十余骑亲兵结成小阵,像把凿子,死死咬住杨过撕开的缺口往里钻。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他们竟已杀到了蒙古军的督战队前。

督战队的银甲在夕阳下闪着冷光,可握着弯刀的手却在发颤。

他们见过悍勇的对手,却没见过这样疯魔的——那为首的汉人将军,一身玄衣被血染得斑驳,脸上溅着几点暗红,玄铁剑挥出时带着风雷之声,精钢枪刺出时快如闪电,分明是两人的兵器,在他手里却像长了眼睛,当面者非死即伤,竟无人能挡。

“是赵子龙在世么……”

有知道点中原故事的士兵失声呢喃。

三国。

武将第一人。

龙跃云端谁能及。

这赵云的故事早给天南地北的说书人说开了。

虽说这年头没三国演义的书,但关于单章的赵云故事,早已经流传了天下。

其中赵云的形象,白马银枪,一手枪,一手剑,在曹老板的大军中七进七出,可不是太有名,也太形象了么。

和眼前的杨过,一对就对上了。

亲眼见到了活杀神,这蒙古军的士兵败逃的就更快了。

中军大帐里,蒙哥汗正按着案几站起身。

他眯着眼望着那道如入无人之境的黑色洪流,非但没有恼怒,嘴角反倒勾起一抹狞笑。

他征战半生,最识得精锐——那三百骑的骑术、配合,尤其是为首那汉将的身手,便是蒙古最顶尖的怯薛军也未必能及。

“好!好得很!”

蒙哥汗重重一拍案。

“传我令,调左翼三千骑、右翼五千骑,把这股兵马围起来!一个都别放跑!”

亲卫领命而去,他却仍盯着战场,手指在舆图上敲得笃笃响。

只要吃下这支部队,襄阳城里的锐气必然大挫。

没了这样的悍勇之辈,破城不过是迟早的事。

他仿佛已经看到那玄衣将军被乱箭射穿的模样,恶气一出,通体舒畅。

可他没留意,帐外的军阵正在悄然变形。

打了一整天的仗,前军伤亡惨重,后军被反复抽调填补缺口,本就像块被揉皱的布,此刻又被硬生生拽出左右两股去围堵杨过,中军与后营之间,竟不知不觉露出一道长长的空档。

那空档起初只有丈余宽,随着兵马的调动,像道被撕开的伤口,正一点点扩大。

蒙古兵也察觉到了异样,有人回头望,却被长官的呵斥逼得只能往前冲——可汗的命令大于天,谁也不敢停下。

就在这时,蒙古大军的后方突然传来震天的马蹄声。

一支二三千人的骑兵方阵,不知何时已摸到了那道空档边缘。

他们的甲胄上沾着尘土,显然是绕了远路,可战马的呼吸平稳,刀枪的寒光凛冽,分明是养精蓄锐的精锐。

为首的将领举起了令旗,猩红的旗面在晚风中猎猎作响。

我站在不远处的土坡上,看着蒙古大军背后那道越来越宽的空档,忍不住笑了。

杨过在前方搅乱阵脚,诱敌分兵,为的就是这一刻。

蒙哥汗只看到了眼前的“肥肉”,却忘了身后的“猛虎”。

当然,这本就是他没想到的。

“传令,”我挥了挥手,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全军——冲击!”

二三千骑的马蹄声瞬间连成一片,像天边滚来的惊雷,直扑那道致命的空档。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一把蓄谋已久的巨斧,要在这斜日西沉的时刻,给蒙古大军的腰腹,狠狠劈下。

此时战场,变化莫测。

杨过领兵,一马当先。

他神勇无比,一手玄铁剑,大开大合,横劈竖砍,剑刃劈开空气的锐啸里,总混着蒙古兵甲胄碎裂的脆响。

那些方才还在督战队刀下勉力挥舞弯刀的士兵,此刻见了这支冲阵的铁骑,竟像是见了猛虎的绵羊,连格挡的动作都透着股虚浮。

其实这些督战兵也是很累的。

他们一直站着,站一天了,还要集中精神,时刻注意去砍杀逃兵。

这种砍杀自己人的精神压力,也是很大的。

所以在这时,遇到了如杨过这样的一支精兵,立刻就崩散了。

有人倒也想反抗。

毕竟能当督战兵多少有些根正苗红的意思。

但是不行。

杀多了自己人,就不算真正的军队了。

被杨过这样的正规军一杀,立刻就散了。

此时。

杨过的战马每踏进一步,身前就倒下一片——不是被枪挑剑劈,更多人是被马蹄的气势吓破了胆,转身想跑时被自己人绊倒,或是干脆瘫在地上,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

“软脚虾似的!”

武修文一刀劈翻个试图偷袭的蒙古兵,忍不住啐了一口。

他自在襄阳统兵,就没打过这么舒服的仗。

他的弯刀上血珠还没凝住,却已觉得手臂发酸,可看眼前这些蒙古兵,连举刀的力气都快没了,刀身在夕阳下晃悠,活像风吹就倒的稻草人。

也难怪。

从破晓打到日头偏西,水囊见了底,干粮早被汗水泡成了浆糊,连胯下的战马都在喘着粗气。

蒙古兵也是爹娘生的血肉之躯,不是不知疲倦的铁人。

蒙哥汗只盯着襄阳城头的旗帜,督战队的刀比敌军的箭还狠,打累了?

想歇脚?

那便是通敌的罪过,刀锋转眼就抹过脖颈。

可人的体力总有尽头。

当肌肉开始抽筋,眼前阵阵发黑时,谁还愿意为一句“大汗的命令”去拼命?

他们看着杨过铁骑甲胄上反光的锐气,看着那些人胯下战马精神抖擞的模样,心里最后一点战意,早被“活着”的念头冲得稀碎。

中军大帐里,蒙哥汗正捻着胡须冷笑。

他透过望楼看得清楚,前方的兵确实像被割的麦子似的倒下,但那又如何?

他身后的兵阵还厚得很。

亲卫刚报来,左翼又调集了五千生力军,正顺着军阵的缝隙往前补。

几十万大军,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草甸,烧掉一丛,自有新的长出来。

杨过这三百人再勇,能杀多少?

一千?

两千?

等他们杀得手软,力气耗尽,还不是砧板上的肉?

蒙哥汗甚至已经想好了,要把那为首的玄衣将军生擒,让他亲眼看着襄阳城破,才算解了连日攻城不下的恶气。

他的本钱太厚了,厚到可以无视士兵的疲惫,无视军阵的松散,反正只要人够多,堆也能把襄阳城堆下来。

这个思路,在他几十年的征战里屡试不爽——草原上的厮杀,从来都是靠人多势众压垮对手。

可他没算到,战场不止眼前这一块。

就在左翼的五千生力军刚挪到半路,蒙古大军的后阵突然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

那声音不是从襄阳城方向来的,而是从他们自己的后方,从那片本该是辎重营和预备队的地方,像平地炸起的惊雷,瞬间撕开了傍晚的宁静。

蒙哥汗猛地转过身,望楼的亲兵已经吓得变了脸色:“大汗!后、后方……有敌军骑兵!好多人!”

他踉跄着扑到望楼边缘,手搭凉棚望去——只见自己大军的后阵像被捅破的蜂巢,密密麻麻的蒙古兵正惊慌地四散奔逃,而一支二三千人的骑兵方阵,甲胄鲜明,战马矫健,正顺着他方才调兵留下的空档,凶猛地往里凿!

那些骑兵的速度极快,刀光剑影里带着一股生力军独有的狠劲,所过之处,蒙古兵的惨叫声此起彼伏。

他们就像一柄藏在暗处的匕首,在蒙哥汗以为胜券在握时,狠狠刺向了他最没防备的后心。

蒙哥汗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终于明白,自己算错了一步——他以为人多就能稳赢,却忘了,当几十万大军被拉扯得像块薄布时,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破洞,都可能变成致命的伤口。

而此刻,那道伤口里,正涌入一群嗜血的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