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 第10章 正入剧情

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 第10章 正入剧情

作者:老实人12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3 13:36:39

待柯镇恶哼着小调往赌场去后。

杨过道:“这上面的,我都能看懂,会不会太简单了?”

我敲了敲他的脑袋,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赌坊:真正的宝藏不在字里行间。你柯爷爷他们的武功,就像未琢的璞玉,看似粗粝,却藏着万千变化的可能。

夜深人静时,书房案头铺满了重新誊写的稿纸。

柯镇恶的《听风辨位暗器诀》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绿色——那是当年毒蒺藜淬毒时浸染的痕迹。

我握着狼毫沉吟良久,将华山派铁指寸劲的运功法门融入其中,把原本掌心弹射的毒蒺藜,改成了以指力迸发的铁丸。

当最后一笔落下,窗外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新创的铁指神通在宣纸上凝成墨色的锋芒。

朱聪的妙手空空之术最为灵动,我却在批注里发现了意外之喜。

某页边角处,他用蝇头小楷记录着:探囊取物需借巧劲,如狸猫捕雀,似游鱼戏浪。

这寥寥数语,竟暗合了逍遥派凌波微步的身法精髓。

我大笔一挥,将这套神偷绝技更名为《飞龙探云手》,并在招式图谱旁画下八卦方位图,让原本游走市井的技巧,有了登堂入室的气象。

晨光刺破薄雾时,杨过揉着惺忪睡眼闯入书房,正撞见我将七本秘籍收入檀木匣。

少年盯着匣面新刻的江南七侠遗珍字样,突然指着最上方那本《听音御丸诀》:爹,这铁丸能打多远?比柯爷爷的毒蒺藜快多少?

我笑着合上匣盖,铜锁扣合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试试便知——不过你要记住,真正厉害的不是铁丸,是藏在招式背后的万千变化。

远处赌场传来喧闹的吆喝声,想必柯镇恶正为某局牌局开怀大笑。

这些来自市井的武学,即将在少年手中焕发新生,而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里,藏着的何止是武功招式,更是七个江湖儿女最炽热的侠义心肠。

转眼之间,四年过去了。这悠悠四载,于江湖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于我和穆念慈而言,却是足以重塑命运的漫长岁月。

还记得初到这僻静之地时,穆念慈皆身负伤痛与迷茫。

自与杨康分离后,心灰意冷,带着年幼的杨过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直到她遇到我。

或者说直到杨过找上了我。

一切才发生了改变。

后来我从柯镇恶手上套取到了他们昔日江南七怪的武功。

江南七怪,侠义心肠,他们武功虽有特色,却因缺乏系统传承与整理,始终难登大雅之堂,故而我在得到之后,就下定了决心,要将之以一己之力,把七怪武学发扬光大。

在这四年里,我和穆念慈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穆念慈逐渐从往昔的阴霾中走出,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杨过的教养之上。

她虽不再涉足江湖纷争,却以自身坚韧与善良,为杨过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标杆。

而我,一边沉浸享受穆念慈的温柔倾顾。一边整日沉浸在武学研究之中,闭关苦修。

经过我的努力,我在七怪的武功上推陈出新,日夜钻研,反复推敲每一招每一式。

江南七怪的武功,本源于市井,虽接地气,却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我从基础的呼吸吐纳之法入手,结合各派武学精髓,融入自己对武道的独特理解,将原本普普通通的市井武学,变成了一部全面的武学宝典。

我将之命名为《七怪经》。

上面录有听风功,此功修炼至大成,可耳听八方,细微之声皆能察觉,在江湖行走,便能提前洞悉敌人动向,立于不败之地;铁指金弹,以指代剑,以气御物,弹指间劲力如弹丸般射出,威力惊人;飞龙探云手,轻巧灵动,可在瞬息之间取人怀中物,令人防不胜防;铁扇功,以扇为兵器,舞动起来虎虎生风,招式变幻莫测;大蟒鞭法,鞭势如蟒,刚柔并济,横扫千军;人马合一术,不仅是骑术的极致,更能在与战马的配合中,衍生出独特的攻击与防御招式;南山鬼背功,注重身形的诡异变化,如鬼魅般穿梭于战场,让敌人摸不清套路;砍柴刀法,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一刀劈出,力破千钧;笑拳怪招,招式诙谐,令人捉摸不透,在嬉笑间克敌制胜;点穴指南,详细记载了人体各处穴位的位置与击打之法,点中穴位,可制敌于瞬间;双手快刀,双手持刀,左右开弓,刀光闪烁,如疾风骤雨;如意斩法,随心所欲,因敌而变,无招胜有招;越女剑凡人篇,适合武学基础较弱之人修炼,循序渐进,打下坚实根基;越女剑南山篇,则是在凡人篇的基础上,融入了江南七怪中南山樵子的武学理念,剑招更加精妙绝伦 。

这里面的武功,经我的整理、修改,早已经成为一部武林经典。

其中一些武功,随意拿出一两门,就能开创一个武林世家。

任何人,得到了我的这秘籍,苦修之下,都能迈入武林一流高手之列。

杨过虽年幼,却天赋异禀,对武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惊人的悟性。

在这四年间,他每一种武功都修炼有一二。

看着他一招一式虽略显稚嫩,却已初具雏形,我心中满是欣慰。

仿佛看到了这些武学在未来的江湖中绽放光彩,也看到了杨过未来成为一代大侠的希望。

四年前,我从未想过自己能完成这样一部武学宝典。

四年前,穆念慈也未曾料到自己能在这平静之地,将杨过抚养长大。

只可惜,杨过在此时又犯了他亲爹的错。

他的武学天赋如燎原星火般耀眼,学起武功来总是一点即通,可偏偏在精进之路上徘徊不前。

那些收录在《七怪经》里的精妙绝学,在他手中仿佛成了随手把玩的精巧物件——学起来兴致勃勃,一旦觉得掌握了招式皮毛,便懒洋洋地搁在一旁,再也不愿沉下心来钻研。

看着他将听风功练到能辨十丈外脚步声,便自鸣得意不再修炼。

铁指金弹不过能弹出三丈距离,就觉得已登堂入室。

那飞龙探云手,明明能练得神出鬼没,他却只满足于在穆念慈眼皮子底下偷摘果子。

大蟒鞭法本该刚柔并济,可他耍起来招式虽美,劲力却似风中残烛。

这种会而不广、博而不精的态度,恰似当年杨康急于求成、不肯扎实练功的翻版,看得我心急如焚。

好在混元功是我每日晨昏定省般监督着他修炼。

这门功法讲究根基深厚、循序渐进,每日都要花费两个时辰吐纳运转。

杨过最初练得磨磨蹭蹭,不是喊腰酸背痛,就是借口肚子饿偷懒。

我硬是拿着竹条守在他身边,看着他从面红耳赤、气息紊乱,到如今总算能将混元真气在经脉中循环三十六周天,堪堪小成。

若非这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内功打底,以他那浅尝辄止的态度,此时最多也就是个花拳绣腿的江湖混混,别说二流高手,怕是三流都难以跻身。

随着杨过武功有了进步,我反而不好再像从前那样逼着他苦练。

武学一道,本就与治学无异,强扭的瓜不甜。

我深知学习这种事,唯有让他自己领悟其中妙处,打心底里生出渴望,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就像当年我痴迷于整理七怪武学,整日废寝忘食,旁人拦都拦不住——可若是一味靠棍棒相加去逼迫,反而会激起逆反之心,最后落得事与愿违。

但该如何让他真正对武学感兴趣呢?

思来想去,唯有让他亲身体会到自身的不足。

或许该找个机会,带他去见见江湖中真正的高手,让他看看什么是天外有天。

又或者安排一场实战,让他在受挫中明白,那些看似学会的招式,在真正的生死较量中根本不堪一击。

唯有让他亲眼见到山外之山,亲身尝到失败的滋味,才能唤醒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真正踏上武学精进之路。

在这风云变幻的江湖中,我悄然搭建起一张独特的情报网——小丐帮。

这些在市井夹缝中求生的小乞丐,虽被正统丐帮视为边缘,却有着常人难及的生存智慧。

他们穿梭于街巷荒野,用沾满尘土的双眼与耳朵,将周边土匪强盗的消息源源不断地带回。

那些藏在山坳里的匪巢、盘踞在要道的马贼,无论强弱,都逃不过这群孩子敏锐的目光。

土匪势力参差不齐,弱的不过是十几人纠集的小团伙,窝在破旧山神庙里,靠着劫掠过路商贾勉强为生。

强的却是拥众上百的山大王,占据着险峻山寨,设卡收税、打家劫舍,在方圆百里内恶名昭着。

我将这些情报一一整理,最终把目光落在了杨过身上。

我有意让这个天赋异禀却又浮躁的少年,亲自去会一会这些土匪。

从十几人的小匪窝开始,杨过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手持木剑便闯了进去。

起初,他凭借着灵活的身法和在《七怪经》中学到的几招皮毛,倒也能将那些小喽啰打得落花流水。

可当面对真正的悍匪时,差距便显露无遗。

在与百人匪帮的交锋中,他被敌人的阵仗惊得手忙脚乱,精心设计的招式在实战中破绽百出,若不是我暗中保护,险些折在那里。

一次次的战斗,如同一记记重锤,敲醒了杨过那颗骄傲的心。

他终于明白,平日里浅尝辄止的修炼,在真正的生死较量中是多么不堪一击。

自那以后,少年收起了散漫,开始静下心来,日夜钻研《七怪经》中的武学奥秘。

寒来暑往,他在武学之路上不断攀登,曾经的浮躁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沉稳与坚毅。

在杨过成长的同时,穆念慈的生命也迎来了新的转机。

这些年的漂泊与艰辛,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曾经,在杨铁心的庇护下,她衣食无忧,得以专心修炼武功。

可命运弄人,自与杨康相遇后,她的人生急转直下。

怀着身孕独自生活的那段日子,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将心爱的武功束之高阁。

如今,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穆念慈的身体渐渐康复。

生活条件的改善,也让她有了重拾武道的机会。

我深知,习武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与钱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当年的郭杨两家,看似清贫,实则靠着郭啸天打点宋兵、杨铁心在外营生,日子倒也过得去。

包惜弱能随心养着兔子,兄弟俩能常去曲三酒馆小酌,皆是因为有稳定的经济支撑。

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心无旁骛地研习武学。

穆念慈重新开始修炼的日子里,我为她购置了上好的兵刃,寻来滋补的药材调养身体。

起初,她的动作还有些生疏,招式也不如往昔凌厉,但随着时间推移,那个英姿飒爽的江湖女子又渐渐回来了。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庭院,便能看到她舞剑的身影。

夜深人静时,她又会在烛光下研读武学典籍。

杨过在江湖的磨砺中成长为少年侠客,穆念慈在武学的滋养下重获新生。

此刻。

穆念慈站在庭院中,剑光如雪,衣袂翻飞。

望着她重拾锋芒的身影,谁能想到这位江湖儿女,曾在命运的旋涡中几经沉浮,武功大起大落。

她的武学之路,本就充满坎坷与波折。

早年,穆念慈拜在杨铁心门下,习得杨家枪法与拳法。

那些招式刚猛质朴,带着燕赵之地的豪迈之气,却终究只是寻常武学。

她凭着一股韧劲勤学苦练,却也只能在江湖中勉强立足。

直到机缘巧合之下,她遇见了洪七公。

那位名震江湖的丐帮帮主,见她身世可怜、品性纯良,便将逍遥游这路精妙身法倾囊相授。

逍遥游讲究身形飘忽、虚实难测,穆念慈自此才算踏入二流高手之列。

那段时光,穆念慈如饥似渴地修炼,武学境界不断提升。

在苦修之下,她的实力愈发精进,渐渐有了接近一流高手的风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