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种田成帝,我在西域建天庭 > 第644章 驿站选址遇难题,众人集思解困境

墨滴悬在纸上,迟迟未落。

李文收回笔,指尖轻轻揉了揉眉心。战后的账目已经清点完毕,敌巢彻底焚毁,龙驹骑兵无一折损,百姓也陆续回迁。可这份驿站选址的草案,却像一块压在案头的石头,沉得让他无法轻易落笔。

三条主干道,每一条都有硬伤。东线绕远三百里,虽避开了沙暴频发区,但沿途聚落稀疏,补给困难;西线直插楼兰要隘,却是穿行于毒雾荒原边缘,寻常人马不敢久留;中线看似平坦通畅,偏偏紧贴黑水泽余脉,那一带岩层松动,地下暗流纵横,前日还塌了一段试修的土路。

他将卷宗摊开,又取出青铜罗盘置于案角。指针微微颤动,映出星图秘纹的微光。他曾想以气运之力开启一道通往地脉观测世界的通道,借外力勘测地形,可惜眼下气运尚未恢复,天赋无法启用。

帐帘轻响,赤奴走了进来,肩甲上还带着夜风的凉意。他站在案前,没说话,目光落在那张草图上。

“你也觉得难?”李文抬眼。

“难不在修路,”赤奴声音低而稳,“而在谁来走这条路。我们羌人迁徙,从来不选最直的路,也不挑最平的坡,只看哪里有水、哪里能藏身、哪里一回头就能看见退路。你们这图上,缺了活人的气息。”

李文点头。他早知道赤奴会这么说。游牧之人对路径的判断,从来不是靠尺丈量,而是用命试出来的。

正说着,帐外传来脚步声,不急不缓,踏在石台上格外清晰。片刻后,李守诚掀帘而入,手里捧着一卷旧册,布衣素袍,神情如常。

“我听说你在定驿道?”他将册子放下,“这是去年各屯田点报上来的粮税数目,还有人口迁移记录。你若只看地图,难免偏了方向。”

李文示意两人坐下。亲卫添了茶,退出帐外。

“你们一个说要快,一个说要稳。”他指着图上中线,“可我现在的问题是——哪条路既能让骑兵一日内驰援边哨,又能保证粮税按时运抵玉门?”

赤奴伸手一指西线:“阳关到楼兰这段必须设三驿。匈奴残部虽败,但夜里常有小股探子出没。若等消息传回来再调兵,黄花菜都凉了。”

李守诚却摇头:“家族迁来的百姓八成落在中线河谷,春耕刚起,人心未定。你要是把驿站全往边上挪,他们会觉得朝廷不管他们。税征不上来是小事,民心散了才是大患。”

帐内一时安静。

李文低头看着图,手指缓缓划过几处聚落标记。他知道两人说得都对,可现实不允许他两全。

他起身走到角落木架前,取下一块薄绢。那是耳根藤传回的地脉震动图谱,上面密布着深浅不一的纹路,像是某种无声的呼吸节奏。他又从袖中取出一枚晶莹露珠——雪莲精灵昨夜采集的清凉气流样本,凝而不散。

“这不是普通的风。”他将露珠靠近烛火,光影折射间显出细微气流轨迹,“它顺着地下岩隙流动,说明那里有隐泉。不止一处。”

赤奴凑近细看:“你是说……我们可以靠这个找补给点?”

“正是。”李文回到案前,提笔在东西两翼各圈出两点,“这里有水源,适合设小型骑哨。不必建大站,只需搭个遮风棚,备些净水苔和干粮,轮驻十人足矣。”

李守诚皱眉:“可这些地方离屯民太远,出了事没人报信。”

“那就让植物精灵去听。”李文淡淡道,“荆棘与藤蔓已能在地下延伸二十丈,耳根藤更是能感知百步内的动静。一旦有异,信息可沿根系直传驿站。人不到场,也能知险。”

赤奴眼睛一亮:“这法子好!比派斥候省力多了。”

“但主驿还得立在实处。”李守诚仍坚持,“不能全靠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撑着。”

“所以主轴仍在中线。”李文落笔,在河谷地带标出三个红点,“三大核心驿站,分别设在柳渠、白土岗、双井村。这里聚居户数最多,粮产最稳,政令易达。”

他顿了顿,又道:“但首驿的位置,还得再议。”

“首驿当然该往前推!”赤奴立即开口,“设在玉门关外三十里,既能震慑残敌,也让边民知道朝廷没缩回去。”

“太险。”李守诚反对,“万一敌军突袭,首驿一破,消息断绝,整个体系就瘫了。不如退守关内,先稳住根基。”

两人目光交汇,谁也不让。

李文没有立刻回应。他翻开另一份记录——铁心柳的培育日志。这种新育成的植物精灵能在盐碱地中扎根,枝干坚硬如铁,根系交错成网,极耐风蚀。

“你们看这个。”他将数据递过去,“铁心柳种下去七日,根系已深入地下十一丈,横向蔓延十三丈。若以它为基,围成环形屏障,再配合荆棘精灵守口,普通马贼根本近不了身。”

李守诚翻了几页,眉头微松:“倒是结实。”

“而且它的生长不需要太多水源,正好适合绿洲边缘那种半干之地。”李文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落在玉门关外三十里的标记上,“首驿就设在这里——绿洲尽头,沙地起点。既不深入险境,也不龟缩关门。以铁心柳筑墙,设双岗轮值,配一队龙驹骑兵协防。”

赤奴咧嘴笑了:“这才像个样子。”

“明日我带斥候再探西谷,顺便看看那两处骑哨的实地情况。”赤奴站起身,拍了拍腰刀,“要是地势合适,半个月就能立桩。”

李守诚也缓缓点头:“家族那边我会去说,让屯民知晓驿站修建是为了保他们平安。粮道衔接的事,半月内就能理顺。”

李文坐回案前,重新提笔。这一次,笔尖落下,墨迹流畅。

他一边修改草案,一边口述要点,书记官在一旁快速誊抄。新的方案逐渐成形:以中线为主轴,三大核心驿站贯通行政与民生;东西两翼设六处小型骑哨,由龙驹骑兵与植物精灵协同值守;首驿前推三十里,依托铁心柳构建防御基底,兼具进取之意与防守之实。

烛火跳了跳。

李文停下笔,望向帐顶。外面风不大,但帆布轻微鼓动,发出细微声响。

“还有一件事。”他忽然开口。

两人回头。

“呼衍枭虽败,但他的人擅长潜伏。这次清剿干净了明面上的据点,可谁能保证没有漏网之鱼藏在更深处?”他看向赤奴,“你带人探路时,别只看地面。留意地下有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或者通风口的位置异常。”

赤奴点头:“明白。我们会查岩壁的温度差,若有暗室,早晚会有气流波动。”

“另外,”李文又转向李守诚,“近期屯民中有无陌生人流入?来历不明的商队、游方匠人,都要登记造册。”

“这事本就在做。”李守诚答,“每五户设一联保,互相监督。发现异样,立刻上报。”

李文嗯了一声,不再多言。

书记官终于停笔,吹干最后一行字,双手呈上誊本。

李文接过,粗略扫过一遍,点头示意可行。

赤奴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下手腕:“总算有个准信了。我这就回去准备勘察队伍。”

李守诚也起身,拿起那份誊本副本:“我也该去见几位屯长了。”

两人先后走出帐篷。

李文独自坐在案前,面前堆叠着修订后的规划图与待发文书。烛火映着他清朗的侧脸,眉宇间透着一丝疲惫,却不显倦意。

他伸手摸了摸腰间的木剑,又看了眼罗盘上的星图。

忽然,他察觉到罗盘指针轻微晃了一下。

不是因为风。

也不是因为手碰。

而是来自地底的一种极细微的震感,像是某种东西正在缓慢移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