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 > 第55章 寒奥纪

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 第55章 寒奥纪

作者:丸子先森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3 13:24:29

随着外界温度持续暴跌,林淼意识到必须启用效率更高的取暖热源。他开始使用了地下三层客厅那个装饰性的壁炉。这座经过特殊设计的燃木壁炉,配备有的高效的热量交换系统。

他先从五号货架上取来一些切割好的原木条,又从那密封的煤炭仓储区取来一些无烟煤,混合着放入壁炉的燃烧室。按下电子点火器,橘红色的火焰很快欢快地跳跃起来,发出令人安心的噼啪声。

他仔细检查了壁炉的烟道系统。热量通过壁炉背后的热量交换器被充分散出,导入庇护所的循环供暖系统,而燃烧产生的烟气则通过预埋在墙体内部的多重过滤净化装置,包括静电除尘和化学中和,最终被无害化低热值地排出庇护所。监控显示,排出的气体热值已降至极低水平,排风口做了防红外伪装,因此极难被发现。这套系统能保证绝大部分热量则被牢牢锁在了庇护所内部。确认这套系统运行完好,林淼满意地点点头,这极大地减轻了电地暖系统供热负担,减少用电消耗。

然而,另一个消耗品的消耗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虽然开启了外部通风并经过滤毒系统处理,但外界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实在太高了。才过了短短十天,环境控制系统就提示:第一组高级复合滤芯已达到饱和,需要更换。

林淼戴着口罩手套,看着那被替换下来、原本洁白如今却变得灰黑粘稠的滤芯,眉头紧锁。他脑海中立刻进行计算:

“一组滤芯使用10天……我有组备用滤芯……”

“组 \/ (365天\/年) ≈ 54.79组\/年……”

“组 \/ 54.79 ≈ 大约能用365年……”

算出的结果让他稍稍安心。“365年…我应该活不到那么久…哈哈哈。只要系统本身不坏,空气净化不是问题。”但他也清楚,这只是理论值,未来外界空气质量是否会变化,系统其他部件能否支撑如此长时间,都是未知数。

为了更深入了解附近幸存者的情况,他再次操作那架仿生无人机,冒着极低温和紊乱气流,飞向一百公里外那个官方避难基地进行侦察。

传回的画面比之前更加萧条和严峻。基地的围墙已经加高加厚,上面设立了观察哨和防御工事。出入口有穿着防寒服的荷枪实弹的士兵守卫,时不时有经过特殊改装、带有履带或超大轮胎、车厢密闭的车辆进出,显然普通车辆已无法在极寒和深雪中行驶。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裹着能找到的一切御寒物,脸上戴着五花八门的口罩或防毒面具,在士兵的指挥下缓慢移动,等待身份核查和准入。几乎没有人交谈,动作麻木迟缓,仿佛失去了灵魂。

更令人心悸的是,在队伍旁边,以及更远处的雪地里,隐约可以看到一个个被积雪部分覆盖的凸起……那是没能撑到进入基地,或者被拒绝入内,最终倒在极寒中的人们。幸存者们对此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只是麻木地绕开,继续排着队。

这时,庇护所的外部温度传感器传来了最新的读数:-80°c。无人机镜头里,大雪依旧纷飞,能见度极低,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白、灰两种颜色。

他收回了无人机,心情沉重。每天定时收听的官方广播,内容也开始变得更加务实和严峻。广播里提示,“禹城”防洪堤坝之外的广阔海洋表面已经大面积封冻,冰层厚度估计超过八十米!但广播也说明,在厚重的冰层之下,底层海水因盐度和压力等原因,依旧保持着流动性,并未完全冻结死。

另一个沉重的消息是,各大区的大型避难基地经过艰难努力,已相继恢复了初步联系。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浩劫之后,华国境内幸存人口千不存一,目前各基地粗略统计到的总人数大约只有三千多万。并且,所有基地都面临着粮食和饮用水短缺的严重危机。

这场前所未有的大雪,整整持续了一个月。当全球表面基本被冰雪覆盖,海洋大面积封冻后,全球性的水循环几乎停滞。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耗尽,持续了一个月的暴风雪,终于渐渐平息了。

然而,这并非好消息。雪停了,但大风开始肆虐。由于缺乏水分,这风极度干燥,如同冰冷的锉刀,能带走一切热量。地面积雪深度普遍达到三十多米,并且由于极低温,积雪早已不是柔软的粉末,而是变得极其坚硬,堪比冰岩。

各避难所陷入了新的困境:他们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拼命挖掘和清除出入口和通风口周围的坚硬冰雪,以保证地下空间的空气流通和水源(融化冰雪)供应。但广播里也警告,这些冰雪污染严重,含有高浓度的火山灰、有毒化学物质乃至辐射尘,必须经过极其严格复杂的处理才能少量饮用,直接饮用或使用会导致严重健康问题。即便如此,因缺乏药品和有效医疗手段,又有一批幸存者在这场与冰雪和疾病的斗争中减员。

林淼也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庇护所的主大门虽然坚固,但已经被深达三十多米的坚硬冰雪彻底封堵、掩埋。从那里根本无法出行。

不过,他并不惊慌。当初建设时,他就考虑到了各种极端情况。他来到地上一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打开一扇伪装成工具柜的门,后面是一条向侧面设计延伸的紧急逃生通道。

他穿上轻便的极地防寒服,戴好护目镜和呼吸加热器,全副武装后,打开了通道的内门。里面是一条长约八十米、略微向上倾斜的狭长通道。他一路前行,依次手动打开了五道厚重的内开式防爆气密门。

最后,他站在最后一道门前,按下了开启按钮。

只听一阵轻微的液压声,他面对的岩壁突然向内凹陷,然后向上滑动打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出口。刺骨的寒意瞬间涌入,即使穿着顶级防寒服,林淼也能感受到那可怕的冷意。他放下内置的伸缩梯子,小心翼翼地踏上外部的地面。

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耀眼夺目的白。积雪表面被风吹得坚硬光滑。天空不再是熟悉的蓝色,他向上看去,由于高层大气稀薄且洁净,呈现出一种深邃的蓝黑色,星辰甚至在白天都隐约可见。太阳变得更小了,像一个苍白的圆盘,悬挂在天际。

他携带的便携温度计显示:-90°c。隔着防寒服,仿佛那种能瞬间冻结一切的酷寒仿佛都能渗透进来。

他仔细检查了这个隐蔽出口周围的情况,确认出口机构没有被冻住,功能正常,可以随时从内部开启。他没有远走,只是确认了出口可用后,便迅速返回,沿着原路依次关闭所有气密门,最后回到了庇护所温暖的内层。

脱下防寒服,他冲了一个舒服的热水澡,驱散深入骨髓的寒意。然后,他坐在温暖如春的客厅里,面前壁炉的火焰跳动着,虚拟落地窗屏幕上播放着外部一望无际的雪景和那深邃的天空画面。他从空间里取出一份热气腾腾的火锅,接上电煮锅,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脚边,小猫瓦力安静地蜷缩在它的小窝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此刻,与外界的冰封地狱相比,庇护所内充满了食物香气、温暖和安宁。林淼甚至产生了一种荒诞而惬意的感觉,仿佛外面的一切只是一场电影,而他是唯一的幸运观众。

他打开收音机,除了定时收听的官方广播,他开始更仔细地扫描和搜寻Am\/Fm波段上所有可能存在的其他信号。他切换至已知的几个大型基地使用的通讯频道,同时也耐心地寻找任何微弱的、可能来自小型幸存者团体或个人的无线电波。

他像一个拼图大师,仔细收集和拼凑着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碎片,试图更完整地了解这个新生世界的面貌。

终于,在两天后,当他将频率调整到 977.1 khz 时,收音机里传来了一道不同于之前地方广播的、更加清晰、带着标准播音腔调的声音,并且同样在进行循环播放:

“……各位幸存者,如果你们有幸收到这条讯息,说明希望还在……这里是位于青藏高原的新的京省大型避难基地……我国已于其他各国幸存政府部门及大型避难所取得了联系……经过艰难努力和初步统计,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告知大家,目前全球幸存人口数量,可能已不足1.5亿……”

“……经全球幸存科学界一致研究认定,地质学上,新生代第四纪已正式结束……蓝星进入新的地质时代,初步命名为:

寒奥纪(the cryogenian Epoch)

……请各位幸存者务必尽快、尽可能安全地就近前往各避难基地……夜晚极端低温可达零下140摄氏度以下,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请注意自身安全……”

林淼听着广播,筷子停在了半空中。

寒奥纪……

他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冰冷而充满地质时间厚重感的词汇。

“没想到,我有生之年,不仅能亲眼见证世界的终结,还能亲身经历一次地质年代纪元的更迭……”他苦笑了一下,语气中带着难以言喻的荒谬感和一丝莫名的震撼。

他关掉了收音机,房间里只剩下壁炉火焰的噼啪声和小猫轻微的呼吸声。他望向虚拟窗外的雪景,知道人类的故事,已经翻开了无法预测且艰难无比的新篇章。而他,将继续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孤独地阅读下去。

夜幕再次降临,或者说,是依据林淼庇护所计时器上显示的“夜晚”时间。庇护所外真实的天地早已失去了昼夜的显着交替,只有陌生天空中天体依稀可见的微弱的光芒和冰原反射的惨淡冷光。

林淼例行检查环境控制系统时,目光扫过外部气温传感器的读数,瞳孔微缩:

-100°c。

这个温度意味着任何暴露在外的,没有保暖措施的生命都将在极短时间内冻毙,金属会变脆,燃油会凝固,普通交通工具无法运行、世界陷入了死寂的深度冻结。

林淼现在确认了庇护所那个位于侧崖的紧急出口是可以打开的,但主大门被堵死,始终是个隐患。他萌生了一个新的计划:将主大门门口的深厚冰雪挖开一道狭窄的出口,不需要人能通过,但足以让那辆履带式无人巡逻小车自由出入。

这样一来,无人车就能更灵活地执行外围巡逻、近距离侦察甚至小范围的物资搬运,比如收集冰雪样本等任务,而无需每次都动用无人机或开启侧面的紧急出口。

说干就干。他来到地下一层的装备库,找出了一套大功率的便携式热能电切割器和液压破冰镐。通过主大门内侧的加强型观察孔,他大致判断了外部冰雪的堆积情况和硬度。他直接摁下了打开按钮,强大的液压机构推动着装甲门侧移开,将大门附近的冰雪震开。

接下来的几天,他每天花费数小时,穿着轻便防寒服,试图在坚冰上切割出一条供人通行的道路。

“嗡——” 激光切割器发出低沉的工作声,激光光束艰难地融化并汽化着坚硬如铁的冰雪,蒸腾的水汽瞬间又在极寒中凝华成冰晶粉末,被负压抽吸头处理到后方容器当中。遇到特别坚硬的部分,他就换液压破冰镐进行破碎,挖出的空间再用空间中的木板做支撑。

进度非常缓慢,这是一个极其耗时耗力的工程。但他很有耐心,就像之前切割原木一样,一点一点地开拓。他计划挖出一条可容纳一人弯腰以及无人车通过的,略带坡度的冰雪隧道,直通外部雪原。

就在他忙于这项工程期间,“灵鹊”系统整合了最新的无线电监听数据和流浪行星cerberus飞掠蓝星时,卫星传回的最后数据,给出了最新的分析报告。

【蓝星现运行轨道模拟仿真报告】

· 轨道形态:稳定椭圆轨道

· 近日点: 5.11 亿公里

· 远日点: 6.13 亿公里

· 当前轨道位置:正持续向远日点运行

· 公转周期:约 3.41 个旧蓝星年 (约 1246 个旧蓝星日)

· 自转周期:约有2倍以上的延长,当前每日约为49小时。

报告冰冷而准确。蓝星已经彻底离开了曾经的家园,驶入了太阳系外围寒冷黑暗的广袤空间,并且正在一步步远离那个此刻看起来无比渺小、提供热量微不足道的太阳,向着那更加酷寒的远日点滑去。

公转一圈,需要三年多的时间。

林淼看着这个报告,沉默了许久。他走到那面巨大的虚拟窗墙前,看着外面的雪原,他没有调整庇护所主系统计时器的日期和年份显示。他依旧让时间按照旧的蓝星历法流逝,一月一月,一年一年。

这并非出于科学上的必要,而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锚定,一种对逝去时代的纪念,一种维持自身人类认知的习惯性抵抗。在这个连星辰坐标都已改变的新纪元里,遵循旧的历法,是他与那个曾经温暖而熟悉的世界之间,最后一丝脆弱的联系。

他记下“灵鹊”推算出的新公转周期和当前轨道位置,将其存档,作为重要的环境参数。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将来依然会对瓦力说:“今天是星期二”,或者“快到春节了”,即使庇护所外的世界是接近或远超零下一百度的极寒。

这种时间上的错位感,更加深了他作为“旧世界遗民”的孤独感,但也赋予了他一种奇特的、仿佛超脱于时间之外的平静。他继续每天挖着那条冰雪隧道,听着收音机里来自遥远基地的、断断续续的讯息,照顾着小猫瓦力。

庇护所内,灯火通明,温暖如春,空气清新,食物充足。庇护所外,是寒奥纪的冰封,是一个正在挣扎求存的、伤痕累累的新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