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闪婚三个月,前夫竟是我顶头上司 > 第153章 领奖台上的 “感谢词”

153 领奖台上的 “感谢词”

第一节:聚光灯下的阶梯 —— 走向荣耀的每一步都藏着滚烫的过往

巴黎歌剧院宴会厅的水晶吊灯突然暗了半盏,只剩舞台中央那束追光如利剑般刺破空气,精准地落在通往领奖台的红毯上。林浅的高跟鞋踩在丝绒地毯上,每一步都像踩在过往三年的时光碎片上 —— 鞋底沾着非遗工坊里鹅毛的细绒,鞋跟带着寻找粉钻时古董店的木屑,裙摆扫过艾伦搅局时散落的虚假设计稿,而胸前 “传承与新生” 项链的粉钻,正随着她的呼吸轻轻颤动,折射出的光里,藏着父亲未完成的 “和解” 胸针的影子。

她的旗袍下摆扫过台阶时,被夜风掀起一个小小的弧度,露出脚踝处一枚细小的疤痕 —— 那是去年在非遗工坊学习花丝镶嵌时,被银丝划破后留下的。当时王师傅用纱布帮她包扎时说:“好设计师的手上都得有几道疤,那是工艺跟你认亲的印记。” 此刻那道浅粉色的疤痕,在追光下像一枚微型的勋章,提醒着她走到这里的每一步都不是偶然。

“慢点走,别慌。” 陆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他特有的沉稳。林浅回头时,正撞进他盛满星光的眼睛里 —— 他今天特意换了条深蓝色领带,领带夹是一枚小巧的银质藤蔓造型,正是 “传承与新生” 项链的简化版,那是他昨晚让工作室的银匠连夜赶制的。他的指尖轻轻拂过她旗袍领口歪斜的苏绣线头,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件稀世珠宝:“你今天比这项链还亮。”

林浅的脸颊泛起薄红,刚想开口回应,台下突然响起一阵细碎的掌声。她顺着声音看去,只见山田一郎正举着手机录像,镜头稳稳地对着她;他身边的法国设计师伊莎贝拉虽然没说话,却对着她轻轻点了点头,眼神里少了之前的审视,多了几分认可。而更远处的媒体区,《Vogue》杂志的记者正举着长焦镜头,快门声像细密的雨,落在整个宴会厅里。

走到领奖台下方时,勒梅尔教授已经站在那里等候。他今天穿了件驼色的定制西装,胸前口袋里插着一朵白色的山茶花,花瓣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 —— 后来林浅才知道,这是教授特意从自家花园采摘的,因为他记得她在评审时说过,父亲最喜欢的花就是山茶花。教授的手温暖而有力,握住她的手时,指腹轻轻摩挲着她指节处的薄茧:“这些茧子,都是你对设计的诚意。”

他递过来的奖杯比想象中重 —— 主体是镀金的钻石造型,底座刻着 “金钻奖最佳设计师” 的字样,握在手里能感受到金属的凉意,却又因为现场的温度而渐渐发烫。林浅低头看着奖杯,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在工作室熬夜的某个凌晨,她对着电脑里的设计稿掉眼泪,陆沉端来一碗热汤说:“你的努力,迟早会被看见。” 此刻奖杯的温度,正像那碗汤的热气,从指尖一直暖到心底。

第二节:麦克风前的心跳 —— 每一句感谢都连着鲜活的人与事

林浅走到麦克风前时,指尖还在微微颤抖。她深吸一口气,目光缓缓扫过台下 —— 最先看到的是陆沉,他正站在第一排,双手交握在身前,嘴角噙着温柔的笑,眼底却泛着淡淡的红;他身边的小苏举着一个鞋子 “浅姐最棒” 的荧光牌,牌子边缘还贴着几片迷你的环保点翠羽毛,那是她昨天在酒店房间熬夜做的;老陈则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 “浅沉” 团队群聊的实时消息,满屏的 “恭喜浅姐” 像跳跃的火苗。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晚上好。” 林浅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开,带着一丝刚察觉的哽咽,“站在这里之前,我无数次想象过这个场景 —— 我以为我会说很多关于设计、关于工艺的话,但此刻我最想说的,是‘谢谢’。”

她抬手轻轻摸了摸胸前的项链,粉钻的光泽在聚光灯下愈发璀璨:“首先要谢谢王景明师傅,我的非遗启蒙老师。去年春天,我第一次去他的点翠工坊,看到他用镊子夹着比头发丝还细的银丝,在放大镜下一点点勾勒花瓣的形状。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匠心’不是一个形容词,是一坐就是八个小时的专注,是失败十次还能重新再来的坚持。”

林浅的目光转向台下的虚拟屏幕 —— 那里正播放着她和王师傅在工坊的照片:王师傅手把手教她调整点翠羽毛的角度,她的手指被银丝划破后,王师傅用自己的手帕帮她包扎,还有两人一起研发环保鹅毛染色配方时,桌上摆满的试剂瓶和染坏的羽毛。“我们研发环保点翠时,光是鹅毛染色就失败了十七次。第十七次那天,王师傅拿着染成功的孔雀蓝羽毛说:‘小林,传统不是守旧,是把好东西变着法儿地传下去。’这句话,我记到现在。”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勒梅尔教授轻轻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 “匠心传承” 四个字。林浅等掌声稍歇,继续说道:“然后要谢谢我的团队 —— 小苏,我的设计主管,去年冬天我们为了赶‘非遗新生’系列的样品,在工作室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有天早上我醒来,发现她趴在设计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没画完的羽毛草稿;老陈,我们的技术总监,AI 鉴定系统被篡改那次,他带着技术团队熬了四十多个小时,眼睛红得像兔子,却还笑着说‘浅姐放心,数据肯定能找回来’。”

她的声音顿了顿,看向团队所在的方向,眼眶微微泛红:“还有那些曾经动摇过,却最终选择留下的设计师。去年黑石用天价合同挖人的时候,有位设计师跟我说‘浅姐,我不是不爱钱,但我更想跟你一起做有温度的设计’。这句话,是我收到过最珍贵的认可。”

现场的掌声更热烈了,小苏偷偷抹了把眼泪,老陈则用力挥舞着手里的荧光棒。林浅深吸一口气,目光最终落在陆沉身上 —— 他正看着她,眼神里的温柔像塞纳河的水波,能把人整个包裹进去。

“最后,我要谢谢一个人。” 林浅的声音放轻了些,却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谢谢陆沉。”

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陆沉的耳朵微微泛红,却没有移开目光。“三个月前,我们为了找参赛用的粉钻,在巴黎的古董店跑了整整两天。那天晚上,我们在塞纳河边的咖啡馆坐着,我问他‘要是找不到粉钻怎么办’,他说‘找不到就重新设计,只要你想做的,我都陪你’。”

林浅的指尖轻轻划过奖杯的边缘,声音里满是柔软:“他陪我熬夜改设计稿,陪我去专利局提交证据,陪我应对艾伦的刁难。有次我因为谣言失眠,他坐在我身边,把我没画完的设计稿一张张整理好,说‘浅浅,你的才华不需要别人证明,我知道就够了’。”

她看着陆沉,眼里的光比聚光灯还亮:“今天我站在这里,拿到这个奖杯,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功。是王师傅的匠心,是团队的坚持,是他的守护,让我能把‘传承与新生’带到这里,让世界看到中国非遗的美。所以这个奖杯,属于所有支持我、相信我的人。”

“我知道,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 —— 要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要把中国的传统技艺推向更多地方,要让更多人知道,珠宝不只是奢侈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是情感的寄托。” 林浅举起奖杯,声音坚定起来,“我会带着大家的期待,继续走下去。谢谢大家!”

第三节:掌声里的温度 —— 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感动与共鸣

林浅的话音落下时,宴会厅里安静了一秒,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最先站起来的是山田一郎,他用力鼓掌,嘴里还说着 “太棒了”;紧接着,勒梅尔教授、马可等评审团成员也站起身,掌声里带着对后辈的认可;最后,全场的嘉宾都站了起来,掌声像潮水一样,一波接着一波,撞在水晶吊灯上,溅起细碎的光。

林浅站在领奖台上,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想起去年刚创立 “浅沉” 时,首家门店开业那天,陆沉悄悄包下所有订单,却被她发现时的窘迫模样。那时候她以为,能把父亲的遗愿传承下去就够了,从没想过有一天,能站在国际舞台上,让这么多人为中国非遗鼓掌。

“浅姐,哭了?” 小苏的声音从台下传来,带着笑意。林浅抬手摸了摸脸颊,才发现自己早就泪流满面 —— 不是难过,是滚烫的感动,像非遗工坊里融化的银水,落在心里,烫出一片温暖的印记。

她刚走下领奖台,陆沉就快步走了过来。他没有说话,只是张开双臂,给了她一个紧紧的拥抱。他的西装上还带着外面夜风的凉意,却把她裹得很暖,她能听到他有力的心跳,和她的心跳渐渐重合。“做得好,浅浅。” 他在她耳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为你骄傲。”

“你早就知道我能拿奖,对不对?” 林浅在他怀里小声问,眼泪蹭在他的西装上,留下一小片湿痕。

陆沉笑着点头,抬手帮她擦去脸上的眼泪:“我不是知道你能拿奖,我是知道你的设计值得这个奖。从你第一次跟我说起环保点翠的想法,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让更多人看到它的美。”

这时,勒梅尔教授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林小姐,这是我珍藏的《东方珠宝技艺图谱》,里面记载了很多快要失传的非遗工艺,送给你。” 教授把书递给她,眼神里满是期许,“希望你能带着这些工艺,走得更远。”

林浅双手接过书,封面上的烫金花纹已经有些磨损,却更显珍贵。“谢谢您,教授。我一定会好好研读,不辜负您的期望。”

马可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设计草图:“林小姐,这是我为‘东方美学 西方时尚’联名系列画的初步想法,你看看有没有兴趣。我们可以把花丝镶嵌和意大利的珐琅工艺结合起来,肯定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林浅接过草图,上面画着一条项链的雏形 —— 主体是花丝镶嵌的藤蔓,藤蔓上点缀着珐琅制作的花朵,既有东方的雅致,又有西方的浪漫。“这个想法太棒了!我们回去后可以详细讨论,争取尽快启动这个项目。”

周围的媒体记者也围了过来,相机快门声再次响起。有记者问:“林小姐,你在感谢词里提到了父亲的遗作,能跟我们多说说吗?”

林浅点了点头,从手包里拿出父亲的 “和解” 胸针设计稿复印件:“这是我父亲未完成的设计,他希望通过珠宝传递‘和解’的理念。我这次的参赛作品‘传承与新生’,就是在他的设计理念基础上创作的 —— 用环保点翠代替传统点翠,是与自然的和解;用花丝镶嵌传承传统技艺,是与历史的和解;而我站在这里,也是对父亲遗愿的一种和解。”

记者们纷纷对着设计稿拍照,有位来自中国的记者眼眶泛红:“作为中国设计师,看到你把非遗技艺带到国际舞台,我们特别骄傲。未来你还会有哪些推广非遗的计划?”

“我们已经成立了‘林浅珠宝设计师扶持基金’,首期资金 5000 万,用来资助年轻设计师学习非遗技艺。” 林浅笑着说,“接下来,我们还会和国内高校合作开设‘珠宝设计与非遗传承’专业,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些传统工艺。同时,我们也在筹备明年的卢浮宫珠宝展,计划展出 10 件融合不同非遗技艺的作品,让世界看到中国非遗的魅力。”

记者们的提问还在继续,陆沉悄悄站到她身边,帮她挡开拥挤的人群,时不时帮她补充回答一些关于品牌运营的问题。两人的默契配合,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感叹:“他们真是最好的搭档。”

第四节:后台的星光 —— 团队的欢呼与未来的伏笔

颁奖典礼结束后,林浅和陆沉来到后台的休息室。刚推开门,就被团队成员围了起来 —— 小苏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蛋糕,蛋糕上用巧克力写着 “恭喜浅姐获金钻奖”,周围还点缀着用翻糖做的环保点翠羽毛和粉钻;老陈手里拿着一瓶香槟,脸上带着激动的笑容;其他设计师也拿着鲜花和礼物,眼里满是喜悦。

“浅姐,我们就知道你一定能拿奖!” 小苏扑过来抱住林浅,声音里满是兴奋,“刚才你在领奖台上说我们的时候,我差点哭出来,太感动了!”

林浅笑着回抱她:“没有你们,我也拿不到这个奖。这个蛋糕,我们一起分享。”

老陈打开香槟,气泡 “啵” 地一声冒出来,像团队此刻的心情。“浅姐,这瓶香槟是我特意从法国酒庄订的,庆祝我们的‘传承与新生’获奖,也庆祝我们的非遗系列能走向世界!”

大家围在一起,分享着蛋糕和香槟,讨论着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有位年轻设计师说:“浅姐,我们接下来可以研发玉雕系列吗?我老家是玉雕之乡,我想把玉雕技艺融入现代珠宝设计。”

林浅点了点头:“当然可以!我们的‘非遗新生’系列就是要涵盖不同的传统技艺,玉雕是很好的方向。你可以先做一些初步的设计方案,我们一起讨论。”

另一位设计师说:“浅姐,海外的很多客户都在咨询‘传承与新生’项链的购买方式,我们是不是可以加快海外门店的布局?”

“这个问题,陆总已经在安排了。” 林浅看向陆沉,眼里满是信任。

陆沉笑着说:“我们已经在巴黎、伦敦、纽约选好了门店地址,下个月就可以开始装修。同时,我们也和当地的珠宝商达成了合作意向,未来‘浅沉’的非遗系列会在全球范围内发售。”

团队成员们都兴奋地欢呼起来,休息室里的气氛像过年一样热闹。林浅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 —— 这就是她想要的团队,有共同的目标,有彼此的支持,能一起为了非遗传承而努力。

这时,勒梅尔教授的助理走了进来,递给林浅一张邀请函:“林小姐,这是卢浮宫珠宝展负责人给您的邀请函,正式邀请‘浅沉’品牌参加明年的卢浮宫珠宝展,希望您能尽快确认参展作品清单。”

林浅接过邀请函,上面印着卢浮宫的标志,字迹烫金,格外庄重。“谢谢!我们一定会尽快确认,不辜负这次机会。”

助理笑着说:“负责人还说,希望您能把‘传承与新生’系列也带去参展,他相信这个系列一定会成为展会上的焦点。”

林浅点了点头,心里已经开始构思参展作品的方案 —— 她想把花丝镶嵌、玉雕、苏绣等不同的非遗技艺都融入进去,打造一个 “东方非遗?世界表达” 的系列,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非遗的多样性。

陆沉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要不要现在就开始构思?我们可以把玉雕和珐琅结合起来,再加入一些现代的 3d 打印技术,既保留传统,又有创新。”

林浅笑着点头:“好啊!我们回去后就组织会议,和团队一起讨论。”

休息室里的欢呼还在继续,窗外的塞纳河夜景格外美丽,灯光倒映在河面上,像撒了一地的星星。林浅看着身边的陆沉,看着欢呼的团队,心里满是期待 ——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梦想等着他们去实现,还有更多的非遗技艺等着他们去传承,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等着他们去探索。

第五节:时光的回响 —— 那些藏在奖杯背后的 “不为人知”

回到酒店房间时,已经是深夜。林浅把奖杯放在床头柜上,灯光下,奖杯的镀金表面反射出柔和的光。她坐在床边,轻轻抚摸着奖杯上的纹路,那些过往的片段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 ——

去年夏天,她和王师傅在非遗工坊研发环保鹅毛染色配方。那天,他们尝试了第十三次染色,鹅毛却还是呈现出一种暗沉的灰色,不是他们想要的孔雀蓝。王师傅看着染坏的羽毛,叹了口气:“要不我们还是用传统的翠鸟羽毛吧,虽然不环保,但至少能保证效果。”

林浅摇了摇头,拿起一根染坏的羽毛:“王师傅,我们再试试吧。传统技艺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前人不断创新。如果我们现在放弃,怎么对得起那些为了传承技艺而努力的前辈?”

那天晚上,他们在工坊里熬到了凌晨三点,尝试了不同的染料配比和染色时间。当第一根孔雀蓝的鹅毛从染缸里捞出来时,王师傅激动得手都在抖:“小林,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还有找粉钻的时候,他们在巴黎的古董店跑了一家又一家,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有天晚上,他们坐在塞纳河边的长椅上,林浅忍不住哭了:“要是找不到粉钻,我们的作品就不完整了,怎么办?”

陆沉把外套披在她身上,轻轻擦去她的眼泪:“找不到就重新设计,没有粉钻,我们可以用其他的宝石。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里有传承,有创新,有温度,这就够了。”

就在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古董店的老板突然给他们打电话,说找到了一颗符合要求的粉钻。当他们看到那颗粉钻时,都愣住了 —— 它的颜色和林浅父亲设计稿上的樱花颜色几乎一模一样,像是专门为他们的作品准备的。

还有艾伦搅局的那天,林浅看着他拿出伪造的设计稿,心里虽然紧张,却异常坚定。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作品里有太多的心血和故事,不是一张伪造的设计稿就能否定的。当她拿出研发记录和视频证据时,看到艾伦狼狈离场的背影,她突然明白:真正有实力的作品,从来不需要靠谎言来支撑。

陆沉从浴室出来时,看到林浅正对着奖杯发呆。他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在想什么?”

“在想我们为了这个奖杯,付出的那些努力。” 林浅转过身,靠在他怀里,“有时候我会觉得像做梦一样,从创立‘浅沉’到现在,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却从来没有放弃过。”

陆沉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 —— 传承非遗技艺,让中国珠宝走向世界。这个目标,值得我们付出所有的努力。”

他拿起桌上的奖杯,递给林浅:“这个奖杯,是对你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未来的期许。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 基金的运营、卢浮宫展的筹备、海外门店的布局……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林浅接过奖杯,紧紧抱在怀里。窗外的塞纳河依旧平静,灯光倒映在河面上,像一条璀璨的项链。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有陆沉在身边,有团队的支持,有对非遗传承的热爱,她就有勇气去面对一切,去创造属于 “浅沉” 品牌,属于中国非遗的,更加辉煌的未来。

第六届:媒体的聚焦 —— 非遗故事如何打动世界

第二天早上,林浅和陆沉刚起床,就看到手机里满是关于金砖奖的报道。《Vogue》杂志的官网首页刊登了她的专访,标题是《林浅:用非遗技艺,让中国珠宝闪耀巴黎》;《珠宝周刊》则以《“传承与新生”:一枚项链背后的东方故事》为题,详细报道了她的设计理念和研发过程;国内的媒体更是热闹,# 林浅金钻奖最佳设计师# #中国非遗珠宝惊艳巴黎# 等话题霸占了热搜榜,网友们的评论满是骄傲和支持。

“浅姐,你快看!央视新闻都报道你了!” 小苏发来微信,附带一个视频链接。林浅点开视频,里面播放着她在颁奖典礼上的感谢词片段,还有她和王师傅在非遗工坊的画面,旁白里说:“林浅用环保点翠和花丝镶嵌,将中国非遗技艺带到国际舞台,不仅展现了中国设计师的才华,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陆沉也拿着手机,笑着说:“我们的‘传承与新生’项链在海外官网已经卖断货了,很多国际明星都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佩戴这款项链的照片,还有不少时尚博主专门做了品鉴视频。”

林浅点开海外社交平台,看到有位好莱坞女星发了一张佩戴 “传承与新生” 项链的照片,配文:“这是我见过最有故事的珠宝 —— 孔雀蓝的羽毛像塞纳河的夜空,粉钻像春天的樱花,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东方的浪漫。” 下面的评论里,很多网友都在问项链的购买方式,还有人说 “想要了解更多中国非遗技艺”。

“看来我们的非遗推广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 林浅笑着说,“接下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中国的传统技艺。”

这时,有位来自法国的记者打来电话,希望能对她进行一次深度专访,聊聊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林浅欣然同意,约定在酒店的咖啡厅见面。

记者是位年轻的女士,名叫艾米丽,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关于中国非遗的问题。“林小姐,首先恭喜你获得金钻奖。我在颁奖典礼上听到你提到了环保点翠,能跟我们多说说这种工艺吗?”

林浅点了点头,从手包里拿出一根环保点翠羽毛:“传统点翠用的是翠鸟羽毛,而翠鸟已经是濒危物种,所以我们研发了用环保鹅毛 纳米涂层的替代方案。这种鹅毛经过纯天然植物染色,再涂上 0.03 毫米厚的纳米涂层,既能保留传统点翠的光泽和质感,又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我们还做了 500 次佩戴测试和 200 次水洗测试,证明涂层不会脱落,羽毛也不会褪色。”

艾米丽拿着羽毛,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太神奇了!看起来和传统点翠几乎一模一样,却更环保。你们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最大的困难是染色和涂层的结合。” 林浅笑着说,“我们尝试了很多种染料,都无法达到传统点翠的孔雀蓝色;后来我们和植物学专家合作,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染料,才终于成功。涂层的研发也很不容易,一开始涂层太厚,影响了羽毛的轻盈感;太薄又无法保证耐用性,我们经过无数次测试,才确定了 0.03 毫米这个最佳厚度。”

艾米丽认真地记录着,又问:“你觉得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让年轻人感兴趣。” 林浅说,“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技艺了解很少,觉得它们很古老、很枯燥。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让它们变得时尚、易懂,让年轻人愿意去了解、去学习。比如我们开设非遗体验店,让消费者亲手体验点翠和花丝镶嵌的工艺;我们和高校合作开设专业,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这些技艺。”

“那你对未来的非遗传承有什么期许?”

“我希望有一天,提到非遗技艺,大家想到的不是‘濒危’‘保护’,而是‘时尚’‘创新’;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成为非遗传承人,用自己的创意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我更希望中国的非遗技艺能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艾米丽的眼里满是敬佩:“林小姐,你的故事和理念真的很打动我。我相信,在你的努力下,中国的非遗技艺一定会走向更远的地方。”

专访结束后,艾米丽在她的专栏里写道:“林浅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珠宝设计师,更是中国非遗技艺的传播者。她用‘传承与新生’告诉我们,传统不是束缚,而是创新的源泉;文化不是孤岛,而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担当,也看到了全球文化交流的美好未来。”

第七届:庆功宴的序曲 —— 基金启动与卢浮宫展的筹备

晚上,陆沉在塞纳河上的一艘游轮上为林浅举办了庆功宴。游轮缓缓行驶在塞纳河上,两岸的建筑在灯光下格外美丽,埃菲尔铁塔的闪烁灯光像星星一样,落在河面上。

受邀参加庆功宴的有勒梅尔教授、马可、山田一郎等国际友人,还有 “浅沉” 团队的核心成员。大家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品尝着法式美食,一边欣赏着塞纳河的夜景,气氛格外温馨。

“林小姐,陆先生,首先恭喜你们!” 勒梅尔教授举起酒杯,“‘传承与新生’不仅是一件优秀的珠宝作品,更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我相信,明年的卢浮宫珠宝展,你们的作品一定会成为焦点。”

林浅和陆沉也举起酒杯,笑着说:“谢谢您的祝福,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好卢浮宫展的筹备工作。”

马可放下酒杯,拿出一张设计图:“林小姐,这是我为联名系列画的最新草图,我们可以把花丝镶嵌的藤蔓和意大利的珐琅花朵结合起来,藤蔓的末端可以悬挂一颗小小的粉钻,既呼应‘传承与新生’,又有新的创意。”

林浅接过草图,仔细看了看:“这个想法太棒了!珐琅花朵的颜色可以用孔雀蓝,和环保点翠的颜色相呼应,这样整个系列的风格会更统一。”

山田一郎也兴奋地说:“林小姐,我们的‘东方樱花’系列也可以加入花丝镶嵌的元素。我之前设计的樱花花瓣是用莳绘工艺制作的,现在可以在花瓣边缘加入花丝镶嵌的纹路,让作品更有层次感。”

“这个主意很好!” 林浅笑着说,“我们可以成立一个联合设计团队,一起推进这两个联名系列的研发,争取在明年的卢浮宫展上一起亮相。”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这时,陆沉拿起麦克风,清了清嗓子:“今天除了庆祝林浅获得金钻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林浅珠宝设计师扶持基金’正式启动,首期资金 5000 万,由我个人捐赠。”

现场响起一阵掌声,勒梅尔教授激动地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举措!非遗传承需要更多人的支持,你们的基金不仅能帮助年轻设计师,更能推动全球珠宝行业的文化交流。”

“谢谢教授的认可。” 陆沉笑着说,“基金的第一个项目是‘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我们会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有潜力的年轻设计师,为他们提供奖学金和非遗工坊实习机会。同时,我们也会和国内外的高校合作,开设‘珠宝设计与非遗传承’专业,培养更多专业的非遗传承人才。”

林浅补充道:“我们还会在基金下设立‘非遗技艺研发专项’,资助非遗大师和年轻设计师共同研发新的工艺和产品,让传统技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山田一郎举起酒杯:“我代表日本珠宝行业协会,愿意为基金提供支持。我们可以组织日本的非遗大师和中国的大师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技艺和经验。”

马可也说:“我愿意担任基金的海外顾问,为年轻设计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也会推动意大利的珠宝企业和基金合作,为年轻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庆功宴在温馨而热烈的气氛中继续进行。游轮缓缓驶过埃菲尔铁塔,灯光闪烁,像是在为他们的未来祝福。林浅靠在陆沉身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幸福和期待 ——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梦想等着他们去实现,还有更多的非遗技艺等着他们去传承,还有更广阔的世界等着他们去探索。

第八节:团队的誓言 —— 并肩同行,让非遗之花绽放全球

庆功宴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在游轮的甲板上围坐在一起,聊起了未来的规划。小苏拿着一张海外门店的设计图:“浅姐,这是巴黎门店的初步设计方案,我们计划在门店里设置一个非遗体验区,让消费者可以亲手体验点翠和花丝镶嵌的工艺。同时,我们还会在门店里展示非遗大师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传统技艺。”

林浅接过设计图,上面画着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空间 —— 墙面用木质材料装饰,上面挂着环保点翠和花丝镶嵌的样品;体验区摆放着工作台和工具,旁边还有详细的工艺说明;展示区则用玻璃柜展示着非遗大师的作品,灯光柔和,让作品的细节更加清晰。

“这个设计方案很好!” 林浅笑着说,“体验区一定要配备专业的老师,指导消费者进行操作,确保他们能安全、正确地体验工艺。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体验区设置一个‘非遗故事墙’,讲述每种工艺的历史和传承故事,让消费者在体验的同时,也能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

老陈也拿出一份技术报告:“浅姐,我们的 AI 鉴定系统已经升级完成,新增了非遗珠宝的鉴定模块,可以准确识别环保点翠、花丝镶嵌等工艺的真伪。同时,我们还开发了一个‘非遗珠宝溯源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每件作品的制作过程、原材料来源和非遗大师的信息,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这个系统太重要了!” 林浅说,“非遗珠宝的价值不仅在于工艺和材质,更在于背后的文化和故事。溯源系统可以让消费者更了解作品,也能防止仿冒品的出现,保护我们的品牌和非遗技艺。”

团队里的年轻设计师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 有人想研发玉雕系列,有人想尝试苏绣工艺,还有人想把非遗技艺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开发智能珠宝。林浅认真地听着每个人的想法,时不时提出自己的建议,现场的讨论氛围格外热烈。

“我觉得我们可以成立一个‘非遗创新实验室’。” 林浅突然说,“实验室里配备专业的设备和师资,让设计师们可以自由地尝试不同的非遗技艺和现代技术的结合。同时,我们也可以邀请非遗大师担任实验室的顾问,为设计师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大家都兴奋地表示赞同,有位设计师说:“浅姐,要是能有这样的实验室,我们肯定能设计出更多优秀的非遗珠宝作品!”

陆沉也笑着说:“实验室的资金和设备都由我来负责,你们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创新、去尝试。我相信,在这个实验室里,一定能诞生出改变珠宝行业的作品。”

团队成员们纷纷举起酒杯,对着塞纳河的夜景宣誓:“我们会并肩同行,让非遗之花绽放全球!”

夜色渐深,游轮缓缓靠岸。林浅和陆沉站在甲板上,看着团队成员们兴奋地讨论着未来的规划,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有这样一支充满激情和创意的团队,有彼此的支持和信任,他们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中国的非遗技艺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九节:初心的回响 —— 从设计稿到世界舞台,爱与传承从未缺席

回到酒店房间,林浅拿出父亲的 “和解” 胸针设计稿,轻轻铺在书桌上。灯光下,父亲的字迹依旧清晰,画纸上的樱花纹路仿佛还带着他的温度。她拿起笔,在设计稿的空白处写下:“爸爸,我做到了。我把您的设计理念带到了巴黎,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非遗的美。未来,我会继续带着您的遗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珠宝背后的文化和故事。”

陆沉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膀上:“在想什么?”

“在想爸爸要是能看到现在的我,肯定会很开心。” 林浅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一辈子都在为珠宝设计奋斗,希望能通过珠宝传递爱和温暖。现在,我终于帮他实现了这个愿望。”

陆沉拿起桌上的 “传承与新生” 项链,轻轻放在设计稿旁边:“你不仅帮他实现了愿望,还把他的理念发扬光大了。这个项链,是你对父亲的思念,是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它能获得金钻奖,是实至名归。”

他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浅浅,你知道吗?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就被你的才华和坚持打动了。你为了寻找父亲车祸的真相,不卑不亢;你为了创立‘浅沉’,克服了无数困难;你为了推广非遗技艺,不惜付出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你身上的这种韧性和热爱,是最珍贵的品质。”

林浅转过身,靠在他怀里:“要是没有你,我也走不到今天。你陪我度过最艰难的时光,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帮我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有你在身边,我觉得什么都不怕。”

“我们是最好的搭档,不是吗?” 陆沉笑着说,“未来,我们还要一起做很多事情 —— 看着基金资助的年轻设计师成长,看着卢浮宫展上的作品惊艳世界,看着‘浅沉’的非遗系列在全球热销,看着我们的孩子在非遗文化的熏陶下长大。”

林浅抬起头,看着他的眼睛,里面满是星光:“嗯,我们一起。”

窗外的埃菲尔铁塔依旧闪烁着灯光,像是在为他们的未来祝福。林浅知道,从父亲的设计稿到国际舞台的领奖台,从一个人的坚持到一群人的并肩同行,爱与传承从未缺席。而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等着他们去书写,还有更多的美好等着他们去创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