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闪婚三个月,前夫竟是我顶头上司 > 第116章 非遗大师的邀约

第 116 章 非遗大师的邀约

第一届 工坊里的目光:老技艺与新品牌的相遇

四月的江南,烟雨刚过,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草木香气。周芳大师的点翠工坊藏在苏州平江路的一条巷子里,青石板路尽头,一扇朱漆木门虚掩着,门楣上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刻着 “周氏点翠” 四个小字 —— 这是周芳的母亲传下来的工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工坊里,周芳正坐在靠窗的八仙桌前,手里捏着一根细小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将一片翠鸟羽毛贴在银胎上。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落在她花白的头发上,也落在桌面上摊开的一张宣传册上 —— 那是 “浅沉” 门店的开业宣传册,封面是一条青绿色的环保点翠项链,项链坠是一片羽毛形状,旁边配着一行小字:“以鹅毛代翠羽,守非遗之魂,创环保之新”。

“师傅,您都看这宣传册一上午了,这‘浅沉’到底是个什么品牌啊?” 旁边的学徒小苏放下手里的染料碗,凑过来好奇地问。小苏是周芳收的最后一个徒弟,也是工坊里最年轻的,对外面的新品牌总是充满好奇。

周芳放下筷子,拿起宣传册,指尖轻轻拂过封面的项链图案,眼神里带着复杂的情绪 —— 有惊讶,有欣慰,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这是个刚起步的非遗珠宝品牌,创始人叫林浅,听说她父亲也是做珠宝设计的,还留下了一枚没完成的点翠胸针。”

她翻到宣传册内页,里面详细介绍了 “浅沉” 的理念:“不做非遗的‘博物馆守护者’,要做非遗的‘生活传播者’,让老技艺走进年轻人的日常”。还有几张图片,是 “浅沉” 门店里的场景:年轻人围着展示柜看环保点翠珠宝,设计师在给顾客讲解花丝镶嵌的工艺,甚至还有孩子在体验简单的点翠羽毛染色。

“师傅,他们用鹅毛代替翠鸟羽毛,会不会丢了点翠的魂啊?” 小苏皱着眉,有些担心,“我们学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守住‘翠羽点银’的老手艺吗?用鹅毛,会不会被人说‘不正宗’?”

周芳笑了笑,拿起桌上的一本旧画册,翻开里面的老照片 —— 那是她母亲年轻时在工坊里做活的场景,照片里的母亲,手里也拿着一片翠鸟羽毛,眼神专注。“正宗不正宗,不在材料,在匠心。” 周芳的声音带着岁月的厚重,“以前用翠鸟羽毛,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可现在翠鸟是保护动物,再用就是违法,也是对自然的不尊重。如果因为材料,让点翠技艺彻底消失,那才是真的丢了魂。”

她指着宣传册上的环保点翠项链:“你看,他们的羽毛染色多细致,青绿色过渡自然,边缘还做了纳米涂层,既保留了点翠的光泽,又解决了易脱落的问题。还有这银胎的錾刻,纹路是‘缠枝莲’,是我们点翠的传统纹样,没有为了讨好市场而简化工艺 —— 这就说明,他们是懂非遗的,是真的想传承,而不是拿‘非遗’当噱头。”

小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拿起宣传册又看了看:“那师傅,我们要不要联系一下这个品牌?现在工坊的订单越来越少,年轻人都觉得点翠‘老气’,如果能和他们合作,说不定能让更多人知道点翠工艺。”

周芳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工坊的陈列柜前,柜子里摆着她和母亲做的点翠首饰:有民国时期的点翠花簪,有解放后的点翠胸针,还有近几年做的点翠耳环 —— 这些首饰,大多只能在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手里看到,很少有人会在日常佩戴。她的手指轻轻划过玻璃柜面,眼神里带着一丝落寞:“我之前也和几个品牌合作过,他们要么让我简化工艺,用机器代替手工,要么把点翠做成‘复古装饰品’,根本不考虑年轻人的审美 —— 我怕,这次也是一样。”

就在这时,巷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是敲门声。小苏跑去开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个丝绒盒子:“师傅,是快递,从‘浅沉’寄来的,里面好像是珠宝。”

周芳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条和宣传册上一样的环保点翠项链,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是手写的字迹:“周芳大师您好,晚辈林浅,久闻您的点翠技艺,此条项链是晚辈团队的初步尝试,虽用鹅毛为材,却不敢忘点翠之魂,盼能有机会向您请教,共探非遗传承之路 —— 林浅敬上”。

周芳拿起项链,对着阳光仔细看 —— 羽毛的染色均匀,贴合度高,银链的接口处打磨得光滑细腻,甚至在银胎内侧,还刻了一个小小的 “周” 字,像是在致敬她的技艺。她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转头对小苏说:“去,把我的电话找出来,我要给这个林浅打个电话。”

她知道,眼前的这条项链,不是简单的 “商品”,而是一份诚意,一份对非遗技艺的敬畏。或许,这个年轻的品牌,真的能帮点翠工艺,找到一条新的传承之路。

第二届 意外的来电:跨越代际的非遗之约

“浅沉” 门店里,林浅正在整理 “和解” 胸针的展示卡片,卡片上补充了最近顾客的反馈:“买给奶奶的胸针,奶奶说像她年轻时戴的点翠首饰,还说现在的年轻人能守住老手艺,真好”。苏曼和陈曦在旁边打包订单,店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铃声打破了午后的安静。

“您好,这里是‘浅沉’非遗珠宝,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陈曦接起电话,语气礼貌。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女声,带着江南口音:“您好,请问林浅小姐在吗?我是周芳,想和她聊聊点翠工艺的事。”

陈曦愣了一下,立刻捂住话筒,激动地对林浅说:“林姐!是周芳大师!就是那个国家级点翠非遗传承人!她说想和你聊聊点翠工艺!”

林浅手里的卡片差点掉在地上,她快步走过去,接过话筒,声音有些颤抖:“周大师您好!我是林浅,没想到您会给我打电话,我…… 我之前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去拜访您呢!”

周芳在电话那头笑了:“林小姐不用紧张,我也是看到你们寄来的项链,才给你打的电话。那条项链我看了,做得很用心,尤其是羽毛的染色和纳米涂层,解决了鹅毛易褪色的问题,很有想法。”

“谢谢您的认可,其实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在点翠的传统纹样上,还需要向您学习。” 林浅的语气真诚,“我父亲生前也喜欢点翠工艺,他留下的那枚‘和解’胸针,就是未完成的点翠作品,我一直想把它完成,却苦于没有精湛的点翠技艺。”

提到 “和解” 胸针,周芳的语气变得更温和:“我听说过你父亲的事,他是个有匠心的设计师,可惜走得太早。你能继承他的遗愿,用环保材料传承点翠,很难得。”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认真:“林小姐,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 我想和‘浅沉’合作,推出一个‘非遗新生’系列,把点翠工艺和现代珠宝设计结合起来,用环保材料,做年轻人喜欢的款式,让更多人知道,点翠不是老古董,是可以走进日常的技艺。”

林浅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没想到周芳会主动提出合作,这正是她一直想做的事。她看了一眼旁边的苏曼和陈曦,两人都对着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周大师,我当然愿意!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只是怕自己能力不够,辜负了您的技艺。”

“能力不够可以学,最怕的是没有传承的初心。” 周芳的声音带着鼓励,“我已经让徒弟整理了一些点翠的传统纹样和工艺笔记,你要是有时间,这周末可以来苏州一趟,我们当面聊聊合作的细节,你也可以看看我的工坊,感受一下点翠工艺的氛围。”

“好!我这周末一定去!” 林浅激动地说,“我还想带我的团队一起,让他们也向您和您的徒弟学习,了解点翠工艺的细节,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更贴合点翠的魂。”

挂了电话,林浅忍不住和苏曼、陈曦抱在一起,脸上满是兴奋。“我们要和周芳大师合作了!” 林浅笑着说,“这不仅是‘浅沉’的机会,也是点翠工艺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个‘非遗新生’系列,让更多人看到非遗的美!”

苏曼拿出手机,翻出周芳大师的资料:“林姐,你看!周大师做过很多有名的点翠作品,比如故宫修复时,她还帮忙修复过清代的点翠凤冠!能和她合作,我们的‘非遗新生’系列肯定能火!”

陈曦也补充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小范围的调研,看看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点翠款式,是日常佩戴的项链、耳环,还是搭配汉服的发簪、胸针,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受欢迎。”

林浅点点头,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合作的初步计划:“周末去苏州,首先要向周大师请教点翠的核心工艺,尤其是羽毛的处理和纹样的设计;然后和她确定‘非遗新生’系列的定位,比如主题可以围绕‘四季’,用不同季节的植物纹样,结合环保点翠;还要讨论生产的细节,比如羽毛的供应、银胎的制作,确保每一件作品都符合非遗的标准。”

她看着笔记本上的计划,心里满是期待。她想起父亲留下的 “和解” 胸针,想起周芳大师手里的翠鸟羽毛,想起门店里顾客对非遗珠宝的喜爱 —— 这些,都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她知道,这次和周芳大师的合作,不仅是 “浅沉” 的一个新起点,更是非遗技艺传承的一个新可能。

第三节 苏州工坊:匠心与初心的碰撞

周末的苏州,阳光正好,林浅带着苏曼、陈曦,还有陆沉(他特意推掉了陆氏的会议,想从商业角度支持这次合作),一起来到周芳的点翠工坊。朱漆木门推开,一股淡淡的羽毛和染料香气扑面而来,工坊里,几个学徒正围坐在八仙桌前,专注地做着活,听到动静,都抬起头看过来。

“林小姐,你们来啦!” 周芳从里屋走出来,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中式对襟衫,手里拿着一个刚完成的点翠发簪,“快进来坐,我刚做好一支发簪,你们看看。”

林浅接过发簪,对着阳光看 —— 发簪的主体是银质的梅花形状,花瓣上贴着青绿色的羽毛,花蕊处镶嵌着细小的珍珠,羽毛的光泽柔和,贴合度极高,看不出一丝缝隙。“周大师,您的技艺太精湛了!这羽毛贴得这么平整,颜色还这么均匀,我要是不说,别人肯定以为是翠鸟羽毛做的。”

周芳笑了笑,指着桌上的染料碗:“这是我们自己调的染料,用了苏木、靛蓝,还有几种草药,染出来的颜色接近翠鸟羽毛的‘宝蓝色’,而且不容易褪色。你们用的纳米涂层技术也很好,正好能解决鹅毛易磨损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一下,让作品更耐用。”

陆沉在旁边仔细观察工坊的环境 —— 墙上挂着各种点翠工具,有细小的镊子、剪刀,还有打磨银胎的锉刀;陈列柜里摆着不同年代的点翠首饰,旁边都放着标签,记录着制作时间和工艺特点;甚至在角落里,还有一个小小的书架,放着《点翠工艺图谱》《清代首饰制作技艺》等老书。

“周大师,您的工坊保存得这么完整,真是不容易。” 陆沉感慨道,“现在很多非遗工坊都面临资金不足、传承人短缺的问题,您这里还能坚持手工制作,太难得了。”

提到传承,周芳的眼神黯淡了一下:“是啊,现在愿意学点翠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一来是手工制作耗时耗力,一个简单的点翠耳环,要做两三天才能完成,年轻人没耐心;二来是收入不高,不如去做设计、做电商赚钱快。我这几个徒弟,都是因为喜欢,才留下来的。”

小苏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未完成的点翠胸针:“师傅,我们也想让更多人喜欢点翠,可我们不知道怎么推广,之前在网上发过视频,看的人很少,还有人说‘点翠用翠鸟羽毛,不环保’,我们解释了很多次,也没人信。”

林浅拍了拍小苏的肩膀,拿出手机,打开 “浅沉” 的小红书账号:“小苏你看,我们之前发过环保点翠的制作视频,详细讲了用鹅毛代替翠鸟羽毛的过程,还有染料的成分,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关注,甚至有人专门来门店学做简单的点翠羽毛染色。”

她翻出一条评论:“你看这条,‘原来点翠也可以环保,以后再也不用因为材料问题纠结要不要喜欢点翠了’,还有这条,‘想给妈妈买一条点翠项链,让她也感受一下老手艺的美’—— 其实年轻人不是不喜欢非遗,是他们不了解,不知道非遗也可以很时尚,很环保。”

周芳看着手机里的评论,眼里渐渐有了光:“林小姐说得对,是我们太执着于‘老手艺不能变’,却忘了‘变’才是最好的‘不变’。如果点翠工艺一直停留在过去,只能放在博物馆里,那早晚都会消失。”

她转身走进里屋,拿出一个旧木盒,打开里面是一本泛黄的线装书,上面是她母亲手写的《点翠工艺笔记》:“林小姐,这是我母亲留下的笔记,里面记录了很多传统点翠的纹样和工艺细节,比如‘缠枝莲’‘宝相花’的贴羽方法,还有银胎的焊接技巧。我想把这些交给你,希望你能把它们融入‘非遗新生’系列,让老纹样能在新作品上‘活’过来。”

林浅接过笔记,手指轻轻拂过泛黄的纸页,上面的字迹工整,还有很多手绘的纹样草图,甚至在旁边,还标注着 “此纹样适合做胸针,羽毛用幼鸟羽,更柔软” 的小字。她的眼眶有些发热:“周大师,谢谢您的信任,我一定会好好保管这本笔记,让里面的技艺和纹样,都能在‘非遗新生’系列里传承下去。”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林浅和周芳详细讨论了合作的细节:

系列定位:“非遗新生” 系列主打 “日常化非遗”,避免复杂的款式,以项链、耳环、胸针为主,价格亲民,让年轻人能轻松购买。

设计主题:第一期主题为 “四季?生”,用春芽、夏荷、秋菊、冬梅的纹样,结合环保点翠,象征非遗技艺的四季常青。

工艺结合:周芳团队负责点翠的核心工艺(羽毛处理、纹样贴合),“浅沉” 团队负责现代珠宝设计(款式创新、材质搭配),陆氏负责供应链支持(银材供应、纳米涂层技术)。

推广计划:系列推出时,在 “浅沉” 门店举办 “点翠体验日”,邀请周芳和她的徒弟现场演示点翠工艺,让顾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美。

讨论结束时,夕阳已经落在工坊的雕花窗棂上,给桌上的点翠首饰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泽。林浅看着手里的《点翠工艺笔记》,看着周芳和徒弟们的笑脸,心里满是坚定。她知道,这次苏州之行,不仅是一次合作的洽谈,更是一次非遗传承的接力 —— 周芳大师把老技艺的 “根” 交给了她,她要做的,就是让这 “根” 长出新的枝叶,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更美的花。

第四届 合作启程:老技艺的新未来

从苏州回来后,“浅沉” 团队立刻投入到 “非遗新生” 系列的筹备中。林浅把周芳大师的《点翠工艺笔记》放在工作室的显眼位置,每天开工前,都会和团队一起翻看,学习里面的传统纹样和工艺细节。苏曼负责市场调研,通过线上问卷和门店访谈,收集年轻人对点翠珠宝的喜好;陈曦负责设计初稿,结合调研结果和传统纹样,画出了 “春芽”“夏荷”“秋菊”“冬梅” 四款设计图;陆沉则联系了银材供应商和纳米涂层技术团队,确保生产环节能跟上设计进度。

一周后,林浅带着设计初稿,再次来到苏州工坊,和周芳大师讨论细节。工坊里,周芳看着 “春芽” 项链的设计图 —— 项链坠是银质的嫩芽形状,嫩芽顶端贴着一片小小的环保点翠羽毛,像是刚破土而出的新芽,旁边还点缀着几颗细小的绿色宝石。

“这个‘春芽’设计得好!” 周芳指着设计图,眼里满是赞赏,“既用了传统的点翠工艺,又有现代的简约风格,年轻人戴在脖子上,不会觉得老气,还能体现点翠的美。而且‘春芽’象征新生,正好契合我们‘非遗新生’系列的主题。”

林浅笑着说:“谢谢您的认可,我们还想在银胎内侧刻上‘周’和‘浅’两个字,一是致敬您的技艺,二是象征我们的合作,您觉得可以吗?”

“当然可以!” 周芳点点头,“这不仅是我们两个人的合作,更是老技艺和新品牌的合作,刻上我们的名字,也是对非遗传承的一种纪念。”

她拿起笔,在设计图上做了几处修改:“你看,这片羽毛的角度可以再倾斜一点,更像自然生长的嫩芽;还有银胎的边缘,要打磨得圆润一些,避免划伤皮肤 —— 这些细节,虽然小,却能体现我们的匠心。”

林浅认真地记录下修改意见,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周芳大师的这些修改,不是 “挑剔”,而是对非遗技艺的敬畏,对顾客的负责。这种匠心,正是 “浅沉” 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离开工坊前,周芳把小苏叫过来,对林浅说:“林小姐,小苏是我最得意的徒弟,点翠技艺已经很熟练了,我想让她跟着你回‘浅沉’,协助你们完成‘非遗新生’系列的制作,也让她多接触现代设计,学习你们的推广方法。”

小苏兴奋地看着林浅:“林姐,我保证会好好工作,把师傅的技艺教给‘浅沉’的团队,也会向你们学习现代设计!”

林浅高兴地点头:“太好了!有小苏在,我们的制作环节肯定能更顺利。我们还可以让小苏在门店开设‘点翠小课堂’,教顾客做简单的点翠羽毛书签,让更多人感受点翠的乐趣。”

回到 “浅沉” 后,小苏很快融入了团队。她带着 “浅沉” 的设计师们学习点翠羽毛的处理方法,教他们如何辨别羽毛的好坏,如何调配染料,如何用镊子精准地贴合羽毛。设计师们也带着小苏学习现代珠宝设计软件,教她如何用 3d 建模展示点翠作品,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设计。

陆沉也在积极推进供应链的工作,他联系了专门养殖鹅的农场,确保羽毛的供应安全、环保;还和纳米涂层技术团队合作,优化涂层配方,让羽毛的光泽更持久,更耐磨。“非遗新生” 系列的筹备工作,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一天晚上,林浅在工作室整理 “和解” 胸针的材料,准备在 “非遗新生” 系列推出后,邀请周芳大师一起完成它。小苏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刚完成的 “春芽” 项链样品:“林姐,你看!这是我们按照修改后的设计图做的样品,羽毛的角度调整了,银胎边缘也打磨过了,你看看满不满意?”

林浅拿起项链,对着灯光看 —— 嫩芽形状的银胎精致,羽毛的颜色自然,贴合度高,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比设计图上的效果还要好。她笑着说:“太好看了!小苏,这都是你的功劳,没有你的技术支持,我们肯定做不出这么好的样品。”

小苏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也是师傅教得好,还有你们的设计好 —— 以前我总觉得,点翠只能做老款式,现在才知道,点翠也可以这么时尚,这么受年轻人喜欢。”

林浅看着样品,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非遗新生” 系列不仅是一个珠宝系列,更是一次非遗传承的尝试 —— 它证明了老技艺不会被时代淘汰,只要有创新的思维,有敬畏的匠心,有年轻的力量,非遗就能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她拿起手机,给周芳大师发了一张 “春芽” 项链样品的照片,配文:“周大师,样品已完成,您的技艺 现代设计,真的能让点翠‘新生’—— 期待我们的‘非遗新生’系列,能让更多人爱上点翠,爱上非遗。”

很快,周芳大师回复了消息:“好孩子,做得好!这就是我想要的‘非遗新生’,老技艺有了新样子,才有未来 —— 我们一起努力,让点翠工艺,走得更远。”

林浅看着消息,嘴角露出了笑容。窗外的夜色渐浓,工作室的灯光亮着,照亮了桌上的 “春芽” 项链,也照亮了非遗传承的新未来。她知道,“浅沉” 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周芳大师这样的匠人支持,有团队的努力,有顾客的信任,她一定能带着 “浅沉”,带着非遗技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