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五十分,临川镇政府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镇党委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悉数到场,却罕见地没有人交头接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沉默,只有空调运转的嗡鸣声在室内回荡。
凌云稳步走进会议室,在主位坐下。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在几个空着的位置上稍作停留——那是马东镇长以及两名被带走调查的副镇长的座位。
人都到齐了。党委副书记周明低声说道,将一份会议材料轻轻放在凌云面前。
凌云微微颔首,翻开文件夹,开门见山地说:同志们,今天的党委扩大会议,主要议题是通报张克俭、马东案件情况,研究部署以案促改工作。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财政所所长李茂才不自觉地调整了下坐姿,经济发展办王主任则低头摆弄着手中的钢笔。
在正式讨论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凌云的声音沉稳有力,为什么张克俭、马东等人的违纪违法行为能够长期存在而未被及时发现?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与会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与会人员面面相觑,却无人敢率先发言。
凌云环视一周,将目光投向周明:周书记,你是分管党务的副书记,你先说说看法。
周明直了直身子,神色凝重:凌书记,各位同志,我认为这反映出我们在落实民主集中制上存在严重偏差。马东经常以各种理由规避集体决策,重大事项往往在小范围内就定了调子。
说得很好。凌云点头,随即看向分管经济的副镇长林倩,林镇长,你的看法呢?
林倩整理了一下面前的笔记本,语气严肃:从经济工作角度看,马东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上独断专行,很多本该上会研究的重大经济事项,都被他以特事特办的名义直接审批。我作为分管副镇长,有时也是事后才得知情况。
这时,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刘明忍不住插话:凌书记,我补充一点。在马东主持工作期间,工业园区的好几个重大项目,都是他直接指定施工方,我们这些分管领导反而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纪委书记王海神色严峻地补充: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马东通过请客送礼、封官许愿等方式,在九人常委会中拉拢了五人,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这正是他能够长期规避监督的重要原因。
几位领导的发言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权力失去监督。凌云适时接过话头,目光扫向其他与会人员,现在请其他同志也谈谈看法。
会场的氛围明显活跃起来。党政办主任刘建明接着说:从办公室工作角度看,马东经常以书记碰头会的名义召集小范围会议,形成的纪要却要求按常委会纪要下发,这严重违反了议事规则。
凌云见时机成熟,便将话题引向具体案例:就拿去年的园区配套项目来说,请相关负责同志说明一下情况。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经济发展办王主任。王主任支支吾吾地说:这个项目......确实是马镇长直接抓的,很多环节我们都不知道具体情况......
不知道具体情况?凌云从文件中抽出一份合同复印件,这份补充合同是你签的字,将工程款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作为具体负责人,你作何解释?
王主任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结结巴巴地说:这是......这是马镇长指示的,我......我只是执行......
执行?凌云的目光又转向李茂才,李所长,这笔超额支付的工程款,是你签批的。财政监督的职责何在?
李茂才猛地抬头,又迅速低下:凌书记,我承认在资金监管上存在失职。马东经常以特事特办为由,要求我们放宽审核标准......
现在不是推卸责任的时候。凌云环视全场,语气转为严肃,我们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马东能够如此肆无忌切地滥用职权?为什么常委会的集体决策机制形同虚设?
分管信访的副镇长赵强接过话茬:从信访工作角度看,其实早有群众反映马东的问题,但因为他在镇里势力太大,很多举报最终都不了了之。
所以,我们要以案促改,举一反三。凌云站起身,铿锵有力地说,我宣布三条整改措施:第一,立即开展全镇廉政风险排查,重点排查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等领域;第二,完善监督机制,重大决策必须集体研究,重要事项必须公开公示;第三,建立干部廉洁档案,实行常态化监督。
周明立即表态:我完全赞同凌书记的意见。建议立即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林倩补充道:在经济工作领域,我建议重点排查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环节的廉政风险点,建立更加规范的运行机制。
刘明接着说:工业园区要作为整改重点,对所有在建项目进行全面审计。
见主要班子成员都已明确表态,凌云总结道:好,既然大家意见一致,就按这个思路推进。周书记负责牵头制定具体的警示教育方案,刘主任配合做好相关会务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