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凌云提前二十分钟来到办公室。他原以为自己来得够早,却发现孙磊的电脑已经开机,正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浏览着网页新闻。
“早,磊哥。”凌云主动打招呼。
“早。”孙磊点点头,咽下口中的食物,“吃过早饭了?刘科刚来过,说等你来了,让我带你开始整理档案。”
凌云心里一紧,没想到任务来得这么快。“好的,我需要准备什么吗?”
“戴上这个吧,”孙磊从抽屉里拿出两副白色的棉线手套递给他,“档案室灰尘大,有些老档案纸张脆,直接用手容易损坏,也脏。”
凌云接过手套,这细致的准备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机关工作特有的谨慎和规范。他想起昨天领到的那些新材料,以及李姐和赵军的嘱咐,一切似乎都在为这项“初试牛刀”的任务做铺垫。
孙磊领着凌云走出办公室,穿过安静的走廊,来到位于走廊尽头的一扇深色木门前。门上方钉着一块小小的金属牌,刻着“档案室”三个字。孙磊从一串钥匙里找出一把铜质的,插入锁孔,转动时发出略显滞涩的“咔哒”声。
一股陈旧纸张、灰尘和淡淡霉味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让凌云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孙磊熟练地摸到门边的开关,“啪嗒”一声,头顶几根老式的日光灯管闪烁了几下,陆续亮起,照亮了这个足有半个篮球场大小的空间。
“喏,这就是咱们科室的‘宝库’了。”孙磊拍了拍门框,激起一小簇灰尘,“说是宝库,其实都快成历史博物馆了。这些都是历年积攒下来的林政管理档案,以林木采伐和林地征占用审批的卷宗为主。刘科说了,让你先从这里开始。”
凌云放眼望去,景象比他想象的更具冲击力。一排排高大的铁皮档案柜如同沉默的巨人,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许多柜子因为塞得太满,柜门都无法完全闭合,露出里面泛黄卷边的文件袋。房间中央的几张老旧长条桌,也同样堆满了散乱的文件和待归档的材料。空气仿佛凝滞了,只有光线中飞舞的微小尘埃显示着时间的流动。
“这么多……”凌云轻声感叹,这工作量远超他的想象。昨天看的那些新材料,似乎只是这浩瀚文海的冰山一角。
“是啊,多年没系统整理过了。之前管档案的王姐退休后,就一直是谁用完谁随便放,越来越乱。找份老档案跟大海捞针似的。”孙磊走到最里面一个柜子前,费力地拉开一个抽屉,取出几本厚厚的、封皮已磨损的登记簿和一本工作手册,“这是档案目录和归档细则,你得先把这个看明白了。刘科的要求是,按照年度和业务类型重新分类、编号、登记、上架,做到目录清晰,账实相符。”
他将册子递给凌云,又补充道:“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问我。我就在外面。这活儿急不来,但一定要细心,特别是编号和日期,千万不能错。机关工作,白纸黑字,记录就是责任。” 这话让凌云想起昨天父亲“少说话多做事”的叮嘱和刘科长强调的“流程规矩”。
“明白了,谢谢磊哥。”凌云接过那沉甸甸的册子,感觉接过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孙磊点点头,转身离开了档案室,轻轻带上了门。
巨大的档案室里顿时只剩下凌云一人。他环顾四周,深吸了一口那带着历史尘埃味的空气,然后走到那张唯一还算空着的长条桌旁,摊开了目录和细则。
细则手册的纸页已经泛黄发脆,上面的钢笔字迹工整而有力,显然是那位退休的王姐的手笔。里面详细规定了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分类编号规则以及装订要求。凌云看得异常仔细,他知道,在机关单位,规矩和流程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档案管理这种讲究严谨细致的工作上,这和他昨天感受到的“一环扣一环”的流程精神一脉相承。
花了将近一个小时,他才大致理解了林政档案的分类体系:按照行政许可事项分为采伐类、征占用类、运输类等;每一类下面再按年度细分;同一年度内再按审批顺序编号。此外,还有永久、长期、短期等不同的保管期限要求。
理论准备就绪,他决定先从一个看起来相对整齐的角落开始动手。他戴上白手套,打开一个标注着“2018年采伐”的档案柜。然而,柜子里的实际情况远比标签复杂。2018年的采伐档案里,混着2017年甚至2019年的文件;有的档案袋封面信息缺失;有的文件顺序颠倒;更棘手的是,他发现不少档案袋里缺少关键附件,比如缺失伐区调查设计图或者验收证明。
他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整理归类,更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考古”与“破案”,是对昨天“少说话多做事”建议的第一次实战演练。
他搬来一把椅子,在长条桌旁坐下,开始一袋一袋地清理。每拿起一份档案,他先仔细核对档案袋封面信息与内部文件是否一致,然后根据审批日期确定其正确年度,再按照细则检查文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信息不全的,他需要翻阅文件内容,寻找线索,努力还原它的原始面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