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和钱魁被带走调查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青龙山镇炸开。接下来的几天,镇政府大院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气氛。人们走路的声音都轻了许多,交谈也多是低声细语,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带着几分揣测和不安。
周一一早的干部例会,气氛格外沉闷。各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时都显得小心翼翼,措辞谨慎,生怕说错一句话。会议室里只能听到翻阅文件的声音和空调的嗡鸣。
我知道,前段时间的事情给大家带来了很大压力。凌云环视会场,声音平稳有力,但是,青龙山要发展,离不开在座每一位的努力。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的问题,就停下前进的脚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今天这个会,咱们敞开了说。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顾虑,都可以提出来。
国土所所长首先开口:凌镇长,北部山区搬迁的详细方案我们已经做出来了,但是群众对补偿标准还有疑虑。特别是那几栋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住户们情绪比较大。
具体是什么问题?凌云问道。
主要是觉得补偿标准不够透明,担心执行起来会打折扣。另外,那些老建筑的住户大多是老人,对老宅感情很深,不太愿意搬。
凌云点点头:这个问题很重要。这样,你们抓紧制定一个更详细的补偿方案,把所有标准都公开透明地列出来。对于老建筑的搬迁,可以采取整体迁移的方式,在安置区选择合适位置,按照原样重建。
城建所所长接着说:凌镇长,镇区环境整治工作已经开始了,但是农贸市场周边的商户抵触情绪很大。他们说这些年都是这么经营的,凭什么现在要他们搬。
这个问题要分情况处理。凌云说,对于那些确实影响交通、存在安全隐患的违建,必须拆除。但是对于合法经营的商户,我们要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经营场所。可以这样,你们先去摸底,把商户的具体情况都了解清楚,然后分类制定解决方案。
财政所所长面露难色:凌镇长,重建资金的压力很大。按照现在的补偿标准,资金缺口至少还有两千万。而且还要保证其他项目的正常运转...
资金问题我来想办法。凌云说,我已经向县里打了报告,申请特殊转移支付。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但是记住,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纪委的同志要全程监督。
一系列具体的工作安排,让原本沉闷的会场渐渐活跃起来。干部们发现,这位年轻的镇长并非只有铁腕,更有清晰的思路和务实的方法。会议结束后,不少人脸上的阴霾消散了不少,开始积极地交流工作细节。
散会后,凌云没有回办公室,而是直接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去了受灾最重的河口村。他没有通知村干部,而是让车停在村口,步行走进村民临时安置的板房区。
老乡,忙着呢?凌云走进一户正在板房前空地上整理抢收出来的粮食的人家,很自然地拿起一个小马扎坐下。
起初村民还有些拘谨,在凌云耐心引导下,话匣子慢慢打开了。
镇长,规划是好,就怕到时候执行起来走了样...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忧心忡忡地说,上次村里修路,说好的水泥路,最后变成了石子路。我们不是不相信您,是吃过亏啊。
老人家放心,凌云拿出随身携带的规划图,这次所有的工程都会公开招标,全程接受群众监督。这是监督电话,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反映。我向您保证,绝不会再出现上次那样的情况。
另一个中年妇女插话:补偿标准到底咋算?能不能及时到位?我听说钱魁那个厂子,拖了工人半年工资都没发。我们这些老百姓,就指着这点补偿款过日子呢。
大嫂,您这个问题问得好。凌云示意工作人员发放宣传册,补偿标准严格按省里最新政策执行,就高不就低。而且我们会设立专门账户,由县财政、镇纪委和村民代表三方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直接发到大家手里。如果有人敢克扣补偿款,我第一个不答应!
从村里回来,天色已晚。凌云看到办公室门口站着一个人,是镇上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孙胖子。这个往日里总是趾高气扬的商人,此刻却显得局促不安。
凌镇长,我...我想问问,我那公司,以后还能不能参与镇里的建设项目?孙胖子搓着手,小心翼翼地问。
凌云看着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他进办公室。孙总,坐。企业能不能参与项目,关键看三点:是否合规合法,是否有实力,是否愿意遵守青龙山的发展规划。
孙胖子连忙说:凌镇长,我知道以前跟着钱魁做了一些糊涂事,但我保证以后一定遵纪守法!我们公司有资质,有设备,就想为家乡建设出份力。您给我个机会,我一定好好干!
过去的事情,组织上会有结论。凌云平静地说,只要你公司本身过硬,愿意在规则内做事,青龙山的发展不会排除任何一家有责任心的企业。但是我要提醒你,现在的青龙山和以前不一样了,想要参与项目,就必须堂堂正正地竞标,靠实力说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