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先进单位的荣誉,如同给凌云和他所带领的林业工作站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边。在那个层级分明、竞争激烈的行政序列中,这个以往不太起眼、甚至有些被边缘化的科室,其声望和关注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体制内的人们都清楚,这样的集体荣誉,尤其是含金量较高的创新性荣誉,往往伴随着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高度肯定和进一步培养使用的考量。
一时间,凌云成了局里乃至县里年轻干部中的焦点人物。食堂里、走廊上、各种非正式的场合,时不时有人窃窃私语,或公开议论:
“听说了吗?林业站那个凌云,这次可是露了大脸了,估计要上了。”
“才主持工作一年吧?这么年轻?是不是有什么背景?”
“哪有什么特别背景,听说就是普通家庭出身,人家是实打实拼出来的成绩,青川乡那个项目,老百姓得了实惠,领导看了欢喜。”
“看来啊,这年头,光会搞关系不行,还得有真本事能干出亮点才行。”
这些或羡慕、或质疑、或赞赏的议论,或多或少都传到了凌云的耳朵里。但他只是置之一笑,不仅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沉下心来,埋头于日常工作,特别是开始着手规划明年林下经济试点的适度推广方案以及巩固现有成果的措施。他深知,在这个提拔任用前的关键敏感期,任何一丝一毫的浮躁和得意,都可能被放大,导致前功尽弃。他必须用加倍的稳重和实绩,来证明自己能够承担更重的担子。
任命前的组织考察,总是在一种看似平静、实则微妙的氛围中缜密展开。县委组织部的考察组进驻林业局那天,局里的空气似乎都骤然凝重了几分。谈话被安排在小会议室进行,顺序从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普通职工,甚至延伸到了服务对象代表,程序严谨,有条不紊。
第一个被请进去谈话的是王副局长。考察组的同志开门见山:“王副局长,请您重点谈谈对凌云同志的看法,尤其是他主持林业工作站工作这段时间以来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王副局长显然早有准备,语气沉稳,措辞严谨:“凌云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能够自觉同上级党委保持一致。主持林业工作站工作以来,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团结带领全站同志,在规范内部管理、夯实业务基础的同时,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推动林下经济发展试点,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展现出了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他特意举了几个具体例子,“比如,他推行的内部工作流程细化管理,提升了效率;青川乡试点项目,从无到有,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亮点,体现了其攻坚克难的能力。该同志善于学习,勤奋务实,敢于担当,群众基础也比较扎实,站内同志和乡镇对接的同志普遍反映较好。”
顿了顿,他又按照考察谈话的惯例,补充了需要改进的方面,显得评价更为客观:“当然,作为年轻干部,凌云同志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协调更大范围工作方面,经验上可能还有需要进一步积累和提升的地方。但总体来看,是棵好苗子,政治可靠,业绩突出,可以也应当压更重的担子。”这番评价,褒奖有加,同时又留有余地,体现了分管领导的支持与审慎。
与野生动物保护站林站长的谈话,则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意味。“凌云同志嘛,有干劲,有想法,这是优点。”林站长先是肯定了长处,随即话锋微妙一转,“不过,王副局长,考察组的同志,林业工作涉及面很广,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尤其是生态保护这一块,更是重中之重,关系到长远发展。年轻同志勇于创新是好事,但也要特别注意工作的规范性、程序的严谨性,要尊重相关业务单位的专业意见,加强事前沟通和协同。”这番话,看似中肯,实则隐含了对凌云工作方式“可能”不够周全的暗示。
森保站李站长的评价则更加具体和务实:“凌云同志思路活,肯干事,青川乡的林下经济试点确实是个亮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到林下环境改变可能带来的病虫害风险,我们森保站也提供了一些技术支持和建议。比如针对食用菌栽培可能引入新的杂菌或招引特定害虫的问题,我们共同进行了评估,并制定了监测预案。这说明凌云同志有协同意识。希望今后在更大范围的推广中,能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沟通协作,共同守护好森林健康这条底线。”这番评价既肯定了协作,也再次强调了森保工作的重要性。
林业派出所孟所长的谈话则带着执法干部的直爽:“凌云?小伙子不错!干工作有股闯劲,青川乡试点搞得好,老百姓增收了,我们派出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个乡近半年来涉林的纠纷、小摩擦明显少了。老百姓有了稳定收入,谁还愿意去冒风险砍树?这说明凌云他们干的确实是源头治理的好事。我们派出所维护林区治安,就需要这样的项目配合。我支持这样能干实事的年轻干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