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窗外白玉兰已全然盛放,大朵大朵洁白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若停歇了一树的白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然而,坐在新办公室里的凌云,却无暇过多欣赏这窗外的春色。正式履职林业站副站长已近一月,日常业务逐渐上手,但一种更深层次的挑战感与紧迫感,却如影随形,远比处理具体文件、协调具体事务来得更深刻、更磨人。
这种挑战,并非源于工作量的简单叠加,而是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和重心的根本性转变。过去,在局办公室,或在专项工作中,他的角色更偏向于优秀的“执行者”和“业务骨干”。任务目标通常是明确的,路径是清晰的,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写好材料、办好会议、完成核查。他只需要埋头拉车,用力、用心、用巧劲即可。
但现在,坐在副站长的位置上,他感觉自己被推到了一个更广阔、也更复杂的棋盘上。他需要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个相互关联、动态变化的“局面”。他的每一个判断、每一个建议,都可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影响更多人和事。
这天上午,站长李建明将一份厚厚的文件放到凌云面前,打断了他的沉思。
“凌云,这是各乡镇刚刚报上来的本年度造林补贴汇总初稿和相关附件,你先仔细审核一下,重点是数据的准确性和政策符合性。”李建明语气平和,但眼神里带着考量,“这是开年第一笔大的补贴预算,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看完之后,我们碰一下,谈谈你的看法。”
“好的,李站,我马上看。”凌云接过那摞还带着油墨香的文件,感到手中沉甸甸的。他深吸一口气,立刻投入工作,如同过去在办公室一样,拿出百分百的认真,逐页、逐行、逐项地核对。计算数字是否准确无误,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申报理由是否充分,支撑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上级最新的政策条文规定……这是他熟悉且擅长的领域,他做得一丝不苟。
很快,他锐利的目光停留在了红山镇的数据页上。他用红笔在几个关键数据下划了线,眉头微微蹙起。反复核对了三遍后,他拿起文件,走到李建明办公桌前。
“李站,”凌云将文件翻开到红山镇那一页,指着那行异常显眼的数字,“红山镇今年的申报造林补贴亩数比去年增长了35%,这个增幅非常显着。他们申报依据是‘规划扩大林下中药材种植范围,助力乡村振兴’,但附件里提供的支撑材料比较笼统,只有一份简单的规划说明,缺少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新增合作社农户名单、市场订单意向或配套技术保障等关键材料。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流程和规避风险的原则,我觉得这个申报目前存在材料不全、依据不足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先打回去,让他们补充完善材料或者重新核实数据后再申报?”
凌云说完,看着李建明,等待着他的肯定。他觉得自己做得没错,严守程序,把控风险,这是财务和审计的基本要求。
李建明没有立刻回答。他接过文件,扶了扶眼镜,仔细地看了凌云指出那部分,沉吟了片刻,然后抬头看向凌云,目光深沉。
“凌云,你审核得很仔细,指出了关键问题,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非常好,是基础,也是必须的。”李建明先是肯定了他的工作,随即话锋一转,抛出了一连串问题,“但是,在决定‘打回去’之前,你电话了解过他们扩大种植的具体情况和真实动机了吗?比如,他们这个规划是基于什么样的市场判断?有没有潜在的企业订单或者收购协议?合作社今年实际新增了多少意向农户?林业站为他们扩大规模提供了哪些具体的技术指导?种苗供应能不能跟上?还有,去年他们的林下经济试点成功,农户增收效果明显,今年是否有周边村镇想跟着一起干?”
这一连串的问题,像一把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凌云从未深入思考过的维度。他怔住了,一时语塞,下意识地回答:“呃……还没有,李站。我想着先确保数据和程序的合规性,这是前提……”
李建明点点头,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凌云啊,审核数据准确、程序合规,这是最基本的‘会计’思维、‘审计’视角,是我们工作的底线,必须坚守,这一点你做得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他站起身,拿起保温杯喝了一口水,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绽放的白玉兰,继续说道:“但是,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名合格的‘账房先生’或者‘守门员’。我们更需要学会做一名‘分析师’,甚至是一名‘规划师’和‘引导员’。”
他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着凌云:“红山镇,是我们局去年倾注了不少心血打造的林下经济试点成功典型,是得到了县里通报表扬的,甚至市里简报都刊登过。它不仅仅是一个造林项目,更是我们县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窗口和旗帜。他们今年积极想要扩大规模,申请增加补贴,这个动机和方向,本身是符合县里乃至省市鼓励发展特色林下经济、促农增收、推动绿色发展的大方向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