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本源内有着许多层级的意识流,这可以被理解为在巨大网络数据中心内,同时运作着的不同服务器终端。每个服务器被指派计算与存贮的服务面向不同,服务器内置的内在时钟速率也不同——一个量子服务器与一个机械硬盘服务器,在处理相同问题时所需的时间可以相差万倍以上。这导致不同服务器在相互调取数据、彼此访问时运算延迟是不对等的。
每个大型服务器内又分设着众多的内置独立硬盘,每个硬盘就好像一个物理上独立的超我主账号。但是,你在访问它们的时候,你是无法感觉到这样的区别的,就好像你打开谷歌的页面和百度的页面,你不会觉知到后台物理与电子运作的差别。每个超我会细分出多个本我单位,就像一个硬盘中有着数个不同的物理分区。当然这些分区可以依据需要,被撤销、合并或按需求重新分配其在硬盘中的实际占比。
本我层下有数个高我,就好像你的C或D盘中有多个根目录一般。每个根目录下,又依据其内在的需求和成长,划分出很多子目录与子目录的子目录。如此甚至可以无限展开。高我下的第一级子目录是小我,而小我可以备份或分化出自己的新建文件夹1、2、3、4……
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目录可以因为它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变得异常重要,被从很深的子目录中提升出来直接放入根目录里,成为高我;进而专门划分一个硬盘分区给它独立保存,成为本我的存在;或者它大与重要到需要一个完整的独立硬盘来保存它,那这个小我就一路逆袭成了超我存在体。其实每个现在的超我都是由最初某一个意识能量微粒成长起来的。
不过这里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每一个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它的识魂是不会成长的。
识魂是角色的人工智能驾驶员,就好像车载电脑系统里的人工智能核心程序。它始终跟随着车的一生,把你按照约定从起点送到终点。这一路有着历史中确定了的宿命的规划。当然作为乘客,你有权利要求中途变更目的地,或绕道做出变革,但这样的权利少有人知,多数人只会乖乖地坐在车上,乐滋滋地觉得自己在运用着自己的自由意识——红灯停,绿灯行,路口左转,确实没绕道。
当你到达终点后,你可以下载与观看一路上行车记录仪的音像记录,回忆一下一路的感悟。有些乘客一路都在玩手机或睡大觉,根本没有留意都发生了什么。
车把你送到地方,车子就自动回到了起点,而车载系统也被自动格式化,好迎接下一位乘客。而下一个乘客或许是别人,或许还是你,因为你在一路上好像错过了太多的东西——同样的城市,同样的午后,同样的风景,就连路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你会再一次经历。或许这次你会多留意一些细节,或许不会。不过无所谓,时间有的是,多死几次会变聪明些的。
灵魂和人类正好相反:人类在极力地发展人工智能,好让自己无脑化生存;而灵魂极度渴望自己能拿回方向盘的主动权,而让识魂臣服跟随。
好几次我想要偷懒的时候被很高维度的意识问:你干哈来啦?心里没点儿数吗?
高我按自己的意向,可以同时开设多个小我。每个小我在意识层面上是彼此独立的,但可以在梦境中达成信息共享,而且荣辱与共,彼此涟漪。这里几个小我虽然相互不可见,甚至都不知道还存在其它的自我,但彼此间的能量频率是相互影响的。就好像一个杯子里的液面,水平面因为不同的原因,一时间会有高有低,但最后还是取平均值达成水平面。这使得小我内在总是莫名其妙地会渴望善待与帮助其它的角色。活得越明白的人,这种渴望就越强烈。
犹如家庭内有一个苹果或安卓的主账号,在同一账号下有多部手机、平板、电脑同时登录使用着。每个电子设备虽然各自有着自己独立的IP地址,但数据库是相互涟漪的、相互修改的。你在千里之外用手机拍摄了照片,同一时间家里电脑上的照片云端库中就可以看到新照片了。生活中所有的经历数据既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实时地被备份到了云端中。如果你的手机意外坏了丢了,所有的数据也不会遗失,分毫不差地都在你的账号云端中;哪怕你的网页浏览记录——一些没有成为言行被表现出来的念头也全部被记录在案。
这些个人记录会无限期地被保留着,供下一个使用这一角色的人做宿命的备选方案,或者你再次激活这一角色时给自己提个醒。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灵魂不死”。
灵魂不死其实有三层含义:
其一,演绎灵魂的自我意识,作为本源自我意识片段的克隆体,它会分裂增殖,会成长壮大,会与其它意识合并消失,但是不会凭空湮灭或被所参与的、所观赏的故事情节所杀死。就像你看的最血腥的二战电影里也没有一个人真的在那硝烟纷飞的摄影棚中丧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